03.07 從經濟學上看,通過長期大量發行新股擠泡沫,能讓A股重新擁有價值投資嗎?

資深韭菜根


可以,通過長期大量發行新股達到擠泡沫的目的,說這個話肯定要被很多人反對的,不認同我這個觀點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幾點,不夠的歡迎補充:

1、反對理由1:新股發行搶佔了市場的資金導致股市向下走

因為市場的資金就這麼多,打了新股了,那麼就不能買老股了。自然就導致了股市往下走。

這個理由看起來是很充分的,但是我們想過沒有:當你拿著錢買估值100倍的股票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能用你的錢買23倍的股票?相同的錢你可以買到更多的股票?當估值達到100倍的時候,而企業的盈利遠遠跟不上的時候,說明了什麼?說明是市場的資金過剩了,更多的資金追逐了少量的標的,造成流動性溢價。而這本來就已經脫離了股票的內在價值。

2、反對理由2:新股發行後,原股東必定要減持,造成股市下行

股市本來就是一個資金融通的金融市場,如果原股東的股票不能減持,那他上市有什麼意義呢?減持本來就是他的權利啊!如果是以跌破發行價來減持的話,那麼很多資本是要虧的,原股東減持也不一定都是賺的,他有得賺的前提是公司的估值足夠高啊!如果公司的估值不高,他減持也是賺不了什麼錢,但是高估值是怎麼來的?是誰炒上去的,多少散戶就喜歡這種高估值,這是誰的錯?你們把高估值炒上去了,股東不減持還不是傻嗎?


3、反對理由3、新股發行後遭到爆炒,股民損失慘重

這個理由我認同,我認同的的是新股發行遭到爆炒,股民接盤後的損失 慘重這個結果,但是我們去看看背後的原因,新股發行的市盈率不到23倍,而目前市場上的市盈率是多少?深證 指數28倍,創業板53倍,只有上證指數是12倍(還是被大量的銀行股的低市盈率拉低的)。

新股發行的時候的市盈率比市場的其他股票的估值要低得多,你說你會買誰?傻子都知道買估值低的,所以股價被拉連續漲停板。同時因為流通的市值只有25%,可流通的股份少,沒有大股東減持的壓力,二級市場被炒翻了天,還有漲停板的制度,利用資金優勢,更容易做到連續漲停板,然後新股的估值就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打開漲停板之後散戶接盤,迎來的就是長期的股價下跌。下面這隻股票就是典型的代表,上市發行價是2.21元,發行市盈率22.88倍,股價最高炒到了37.49元,市盈率都幾百倍了,這種股票你敢買,你 如果虧了你怨誰?目前的動態市盈率還有75倍,儘管股價已經從最高點下跌了50%,估值還是高啊,這種股票你為什麼要買?


4、反對理由4:股市不在於數量的多少,而在於質量的高低

這個話聽起來也沒錯,但是股票的質量高低是由誰來判定的?監管機構嗎?監管機構就是一直擔心韭菜不懂,擔心被收割,做得和爸爸媽媽一樣,但是結果如何呢?股民反而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判定性,監管機構該做的事情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監管機構不應該判定企業的價值方向,否則監管機構直接告訴股民買那隻股票不就好了嘛。

現在的改革方向不就是往這個方向走嗎?監管機構只做監管的角色,定價交給市場判定。

況且上市公司的質量的好壞是 由什麼決定的?國家經濟在發展,還會不斷誕生新的企業,這些新興企業代表了新的技術方向,如果這些股票不上市,股民如何分享更優質的企業,一個行業有周期,十幾年前上市的時候也許是正當年華,現在已經英雄遲暮,難道不應該退出市場,讓更加年輕活力的企業接班?

5、反對理由5:公司造假嚴重,上市更多的股票也只是為了圈錢

公司造假嚴重是沒錯,比如樂視、康得新、康美藥業等等,但是這是 另一個問題了,是監管機構對對企業的信息披露的嚴格問題,以及對違法的懲罰問題,這個和新股發行有什麼關係?

老股裡面就沒有財務造假的嗎?老股裡面就沒有違法違規的嗎?現在證監會對康美作出嚴懲,深交所也表示可會對其強制性退市,樂視網也退市了,這些難道不是進步嗎?不是監管機構正在改革的好 方向嗎?

但是作為股民也捫心自問自己,當康得新這樣的股票,最後還有大量的資金在進入炒作,這,你真的怨得了別人嗎?從來不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嗎?

6、反對理由6:反正股市下跌,新股發行是元兇!

這個理由是,反正股市下跌要歸罪於新股的發行,真的是這樣嗎?歷史上股票暫停上市的時間也很多,以下統計的是A股從2006年以來A股上市的公司數量,可以看出來在2013年前後有兩個高峰,2009年因為創業板的推出,所以2010年大量股票上市。然後是2015年到2017年,尤其是2017年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438只股票。


2013年是暫停股票上市的一年,因為全年只有2只股票上市,那麼如果根據新股大量發行導致股市下行,新股暫停發行股市應該大漲的,但是實際情況如何?下圖就是上證指數2013年整年的走勢,在當年7月份甚至創下了1849點的低點。所以,暫停新股發行也未必能帶來股市的上行。


總結:很多人認為股市的長期低迷是新股發行帶來的,我認為股市不是,我認為股市最大的風險是高估值,高估值過後必然是一地雞毛,面臨長期的擠泡沫,當你在牛市的估值越高的時候,股市的熊市就會越長,高估值對股民才是最大的殺手。


補充:最後再談一個理由,有人認為股市估值越高,交易越活躍,新股發行會打破這種股市的活躍度,所以才引發了股民的虧損。

至於這個理由:股價跌了,股民自然虧損,這個直觀的道理當然是明白,但是當時為什麼會跌?當在2015年的時候創業板估值都超過150倍的時候,交易是很活躍,兩市交易資金量每日超過2萬億,但是這種估值,要繼續上漲,還需要多少資金?當年這2萬億資金有多少是槓桿資金?如果當年的股市泡沫沒有150倍的時候破滅,而是在300倍的時候破滅,受到傷害要比今天大得多!

下圖是上海交易所的估值,在2007年的時候70倍的滾動市盈率,這種估值能不是泡沫嗎?


中國平安在很多人看來是優秀的股票,但是在2007年的時候他的估值達到了多少?80倍的市盈率,如此高的估值泡沫,直到10年後的2017年才回到當年的價位,平安通過10年時間,用自己的業績才鋪平了當年的高估值,更何況是其他股票。

A股的制度需要 完善,新股發行是更新血液的必經之路,完善信息披露、嚴懲違法違規的企業和個人、嚴格執行退市制度,讓市場能夠循環,讓投資者享受公正的投資環境。新股發行是在擠泡沫而非製造泡沫。


壹號股權


從經濟學上看,通過長期大量發行新股票擠泡沫,能讓A股重新擁有價值投資嗎?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認為不現實。

第一、長期大量發行新股票擠泡沫。這個思路本來就不對。擠泡沫怎麼是靠發行股票來完成呢?如果你發行的股票是垃圾股,不光沒有擠泡沫,反而在製造泡沫。這種行為叫髮型股票製造泡沫,散戶遭殃。你發的越多泡沫就越多。那哪裡還有價值投資呢?

第二、長期大量發行新股,不光擠不了泡沫,同時無法讓A股重新擁有價值投資。因為投資者無法判斷哪些股票具備投資價值。比方最近出現暴雷的康得新,造假無底線,曾經一度輝煌,還上過央視,你們說讓散戶怎麼去區別。

第三、長期大量發行新股,會讓股票池大失血。因為大小非解禁。凡是參與大量大小非解禁的股東,我對他們上市的目的,表示懷疑。我認為,參與大小非解禁的股東,都是為了套現,不是為了好好發展自己的企業。

所以,從經濟學上看,通過長期大量發行新股擠泡沫,本身就是偽命題,同時也無法讓A股重新擁有價值投資。以上內容就是我的回答,喜歡並認可土菜觀點的點關注和評論,謝謝大家。


股市第一桶金


通過長期大量發行新股擠泡沫,結果會導致更多更大的泡沫。

A股的泡沫,不在於股票的數量,而在於股票的質量,更在於制度的建設。

所有資本市場都是有泡沫的,沒有泡沫就不成為資本市場,這是一個基礎。

美國股市就沒有泡沫嗎?谷歌股價1092美元,市盈率34倍,你能說它沒有泡沫嗎?或者谷歌已經無法再像原來一樣的高增長,進入低增長,那麼它就是有泡沫。但這種泡沫,依舊是健康的合理的泡沫,因為市場會自發進行調整。而且,美國有完善的做空機制,如果上市企業財務造假,那麼很快就被做空機構瞄準,然後給予重擊;之後,美國有完善的索賠制度,如果上市企業造假,被做空機構發現,或者是監管機構發展,而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那麼投資者可以通過集體訴訟,得到合理的賠償。

A股市場,不在於股票數量不足,而在於上市公司質量不高、制度建設的不完善。

美國股市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在三家交易所總的上市公司也就七八千家。而中國A股價上新三板,都一萬多家了。(納斯達克相當於國內的新三板)。

上市公司質量優劣,是市場自發淘汰的。有價值的上市公司,投資者當然願意長期持有,伴隨企業的快速發展,投資者分享增長紅利。但如果是沒有價值的上市公司,在海外很快被投資者摒棄,最終退市了之,這樣“剩者為王”,能夠留在資本市場上的,絕大多數都是優秀的企業,所以國外股市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的“晴雨表”,因為基本上都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代表著一個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資本市場也是這樣。沒有價值的企業不退市,不但佔據了有限的資源,還遏制了新的優秀企業的進入。

更關鍵的是,上市不能僅僅是衝著圈錢去。不僅僅融資很重要,上市之後對投資者的回報更重要。

因為整個市場不太健康,讓投資者也只能在不太健康中大家抱團炒小、炒差、炒新。只要是新IPO企業,股價在短期之內必然暴漲,這種投資模式本來就是不健康的。因為相對於已經上市的同行業,新上市企業的市盈率很快被炒到天際,這樣又為A股製造了新的泡沫。然後新IPO企業,在上市初期股價暴漲之後,必定進入下行通道:長期下跌,這是對炒新者的最佳警示。但其實沒有幾個人會關注這種現象,他們總認為有新的“接盤俠”在等著。其實每一次新股上市,都在製造一次新的泡沫。

所以通過長期大量發行新股,不但不能擠壓泡沫,反而會製造了更多的泡沫。

泡沫總是合理存在的,要擠壓A股東泡沫,還是在制度建設上做文章。


波士財經


發行新股擠泡沫的思路沒有錯,前提是,有進就有出,如果只進不出,不僅起不到擠泡沫的作用,反而會泡沫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股市的情況,最核心的不是增加多少新的企業,而是垃圾企業怎麼離開市場的問題。因為,垃圾企業過多,不僅會讓股市的肌體長期處於發黴狀態,讓股市的肌體整天吸收垃圾發出的臭味和毒素,而且,會讓新進入股市的優質公司,也會在垃圾公司的影響下,“近墨者黑”,最終也變成垃圾公司。

所以,必須用一段時間,集中整治一下垃圾公司,讓垃圾公司能夠儘快退出市場。在此基礎上,再通過新股發行,讓更多優質公司進入到市場,發揮良幣驅趕劣幣的作用。在退出機制沒有真正建立,垃圾公司仍在市場興風作浪的情況下,大量發行新股,風險是相當大的,傷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形成良好的退出機制,發行新股才會真正起到淨化市場、改善市場生態、提高投資者回報率的效果。


譚浩俊


問題提的有點奇怪?應該是投資價值吧?

個人認為現行體制的A股,對散戶是沒有投資價值的,可能只是利用價值?對有產階層、能參與風投並最終上市的投資者來說,或許有那麼一些所謂的投資價值?但與廣大散戶無關?比較典型的例子,上市公司的定投是否利益輸送呢?為什麼現存的散戶股東沒有參與權呢?

機構大戶公私募基金或許有投機價值,因為持有者的最終目的是套現,贏取利潤,但只有引誘接盤者才能兌現?

二級市場接盤的散戶股民,其股票持有成本是所有股東中最高的,暴跌來了第一個被套的就是高成本持有者的股民。現在竟然要拼命擠泡沫?什麼起點論、什麼藍籌績優、長期持有……,全都可以不認賬?因為股市有風險?

IPO不能停,因為參與、相關各方,好人壞人都盯著股民的錢袋子呢?擠泡沫把股民擠死了、擠跑了怎麼辦?好像所有的錢,都是股民基民買單的吧?

或許有人想推倒重來?直至兩年期限到來,屆時那個什麼什麼的就水到渠成了?


nfsshtwfhczsfhhfdxx


長期大量發行新股來擠泡沫有點可笑,這裡面的邏輯就是公司批量上市,然後任由市場野蠻發展,最後劣質公司退市。

這裡面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企業大量上市的話市場根本承受不住,投資者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上市之後殺估值,股民的利益誰來保護。況且,現在股票的退市手段並沒有多樣化,上市的遠多於退市的。

長期這樣的操作,大量壞公司還是就在了市場。如果新股發行速度一加快,很多公司會進行財務造假來創造條件去上市。

股市有投資價值不是靠數量,A股發展了不到30年的歷史,已經上市三千多家企業,這速度已經傲視全球。但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有投資價值的還是比較稀缺。

外國股市對新股發行的要求較低,只要他們申報企業的真實情況,好壞由市場來決定,所以不乏公司一上市就破發。不過,不同的股市機制和文化都不同,如果我們生硬照搬是不可取的。

當然了,現在有個矛盾是監管層想盡辦法去保護投資者,但正是這種保護干擾了市場,最後是出力不討好。


小兵一枚


十年指數原地踏步,市值倒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這種奇葩市場,有牛市才怪呢!


手機用戶67918218134


從經濟學上來看,長期發行大量新股是並不能擠掉泡沫的,反而會讓泡沫越來越大,所以大量發行新股並不會讓A股重新擁有價值投資。

泡沫只要存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刺穿它,而發行更多的新股相當於是讓股市裡面產生更多的泡泡,這些泡泡很難會自動刺穿。

如何才可以擠掉泡沫呢?

辦法總是會存在的,就是看如何做了,想要擠掉股市裡面的泡沫,那麼就應該制定嚴格的退市和上市制度,並且加大對於上市公司的監管,制定更加嚴格的處罰條例,讓上市公司不敢弄虛作假,這才是刺破股市裡面泡沫的主要方法。

為什麼A股裡面的上市還是會存在泡沫呢?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上市公司敢於造假,為什麼又敢於造假呢?還是因為處罰得不夠重,假如是在美國股市裡面,雖然也有上市公司敢於造假,但是卻不敢隨意造假,一旦處罰對於上市公司是毀滅性的打擊,對董高監也會有嚴格的處罰,甚至判幾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讓A股迴歸價值投資,更加重要的應該是加大處罰力度,抑制整個股市裡面的造假亂象,看看康得新虛增利潤119億元,如今還是在停牌中,尚未退市,處罰的力度不夠,股市投資者非常容易買到這些全是泡沫的垃圾股。

能不能價值投資最根本的問題是讓上市公司具有價值,假如對於股民來說,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連財務報表都是虛假的,那麼怎麼敢做價值投資呢?不如去直接投機,所以解決上市公司的財務真實性非常重要,是價值投資的第一步。

另外就是就是大幅度宣傳價值投資帶來的好處,通過一種財富效應來讓更多人知道價值投資是非常賺錢的,是炒股最好的方式。


財道


看看康得新,這樣的A股誰敢投資?

鍾玉:一個能出任上市企業協會副會長的康得新董事長,一個能跟隨國/家/政府首/腦出訪德/國的康得新董事長,一個天天被各界誇讚“新材料界的任正非"的康得新董事長,一個2018年5月底還應邀在人民大/會/堂出席德/國總/理第十一次訪/華活動的康得新董事長!試問,A股中還有哪家公司有這麼牛逼?結果10多萬值價投資康得新的股民在2018年下半年全部被深度套牢(股價從2017年底的26.71元跌到2018年底的5、6元),進入2019年更是慘不忍睹,不僅股價僅2、3元,而且因曝造假要強制退市。一個退市,宣告這10多萬股民再無翻身的機會!處罰吿知書公佈:操控造假的大股東康得集團近5年侵佔康得新資金530多億,但這事現在沒人去關注去管,而只是一片將讓其強制退市的聲音。退市後,康得新將不再接受監管層監管。大股東擁有康得新的股份也將從退市前的20%多到退市後的100%。


87306295


不能,我認為通過長期大量發行新股就能擠泡沫這個根本就是一個假命題。A股推行的審核制,不是信息披露充分即可的註冊制,在目前A股這種審核制下,企業業績不達到一定的標準根本過不了會,也因此造就了相當部分的企業為了上市,拼命往自己身上擠業績,甚至透支未能幾年能看到的訂單,先把臉打腫瞭然後成功上市,但是上市後卻頻現“次新股業績魔咒”——上市前業績高增長、上市後當年或次年業績就開始變臉告別高增長,陷入衰退,乃至虧損。

試問,就這樣的市場格局,怎麼能讓市場泡沫降下來呢?相反,伴隨這些業績變臉的次新股越來越多,並且以A股特色的新上市就先來一波44%+N個漲停板的炒作模式,只會讓市場的泡沫加劇。要讓A股重新擁有價值投資,首先要從源頭的IPO和借殼上市的企業身上嚴抓,而且這只是第一步。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