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育部文件:不允許強制打卡,我們學校卻對打卡越來越嚴格,該怎麼辦?

六月語文


希望疫情早結束,孩子們重新回到校園。上網課對孩子的視力不利。不過,值得樂觀的是,等疫情完全控制並復課後,孩子們恐怕就不再沉迷於手機了。信不信由你!


吊腳客


對於此次“在線教學”,我一直認為我們的主管部門被輿論帶起了節奏。

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在主管部門第一次做出延期開學決定時就提出各學校要開展在線教學,只是他們也沒想到一件為學生考慮的事會引起那麼大的反對聲。

於是主管部門腔調一改,調整政策為除畢業班外,其他所有年級都不得上新課,不得強制學生打卡。這又被輿論擴大為全面叫停在線教學。

而今,面對不得不再次延期開學時,各地又基本一致地決定在3月2日全面開展在線教學。從這一週我縣的情況看,那是教育界所有人都在手忙腳亂。

我在想,如果不被輿論左右,從2月10就開展在線教學,也不至於措手不及,學生白白浪費一個月。

我更想不明白的是,現在開展在線教學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學校和家庭都存在諸多的困難,但在不得不的情況下,為什麼反對聲如此之大。

說到打卡,不只是手機上點擊一下的事?讓孩子參加在線學習真的是害孩子們?這幾天我所經歷的,我所看到的是老師們苦口婆心地讓一些家長進群,學生學習什麼時候真成為學校和老師的事了?


輕風教育


一旦開始正式推行“網絡授課”,那麼“上課打卡”就是不得不面對的事情;教育部之所以不允許強制打卡,那是因為擔心出現“為了打卡而打卡”的形式主義!


在剛上“網課”之初,部分學校推行“形式主義”,強制老師和學生打卡,引起了家長們的反感!

家長們之所以反感“網絡打卡”,那是因為剛剛開始上網課的時候,學生還不習慣。在2月10號,第一批學校推行上課的時候,部分學校嚴格要求學生每天打卡,在老師們和學生們都是初次接觸網課的時候,大家都對網課不熟悉,連課堂教學內容都無法保障,卻被要求天天打卡,這就讓網課存在形式主義的嫌疑。隨後,教育部才出面解釋,要求學校上網課時,不得強制學生打卡。

從一個老師的角度來說,“上課打卡”是十分必要的,它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網課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

雖然教育部強調不強制要求打卡,但是,如果不打卡,那麼來聽的學生就少,他可以不來聽課,你又不能拿他怎麼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上網課還有什麼意義呢?有些學生根本不自覺,你不說“必須”做的話,他就不參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網課的參與度和聽課的學習效率,學校或老師有必要強調一下“上課打卡”的要求。注意,是“強調”,而不是“強制”。這樣一來,對學生多少有些約束力,不但要求打卡,而且還要求上課記筆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更多收穫!

結束語:

很多家長、學生或者老師,反對“上課打卡”的理由,就是“太麻煩”,有“形式主義”的嫌疑。但是,我認為,“形式主義”並不是“打卡”本身,而是“為了打卡而打卡”。

所以,無論是家長、學生,還是老師,都必須得面對現實,不是要“強制”打卡,而是要“強調”打卡,只有如此,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所收穫!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飛魚勸學


我這兩天也在上網課,說老實話,我也不是很適應,也知道效果一般不會太好,但在現在形勢下,又能怎樣?畢竟生命更重要!所以,只有儘量備好課,把內容講得簡潔明瞭一些,但就是這樣,還是有家長說我們在應付,在免責!我就不知道了,在老師無法監管學生在家學習的情況下,讓家長監督一下,打一下卡又怎麼了?學校、老師有責任,但家長和學生也有責任啊,也不能免責吧!!!恰恰相反,我認為學校想盡一切辦法來讓孩子學習才是負責,而一些家長不想監督孩子學習,連打個卡都覺得是負擔的,才是不負責任,或者就是當甩手掌櫃當慣了!一直都覺得孩子學習只是學校老師的事情!殊不知,孩子學習還有家長和孩子自己的責任在裡面,如果說這場疫情對於教育的又什麼影響的話,我覺得就是讓學習的一部分重新迴歸到家庭,讓很多人意識到,學校不是教育的全部!!


細水長流143250276


教育部不允許強制打卡,這是怕加重家長負擔。但是我要說,家長連這點負擔都不要承擔,肯定不是好家長。

打卡,嚴格打卡,這不是為你家孩子壞,絕對是為了你家孩子好,這一點毋庸置疑的,家長如果時間允許,還是配合一下學校,畢竟孩子是你的。

再說,打卡也費不了多少時間,也就是動動手指的事情。學生上學時,家長是要送學生去學校的吧?打卡比接送學生需要的時間、花費的精力要少得多。

教育部的規定真的很多,也不可能全部執行到位,如果真的執行到位了,一些家長又要反過來叫喚了。

教育部規定一二年級不得佈置家庭作業,但是,事實上,老師真的不佈置了,家長又叫了,還投訴老師。有些家長就是這樣,老師怎麼做,都不符合他們的心意。不打卡,說老師不負責任,打卡了,又抱怨煩,搬出教育部的規定。

在這些家長中,有的家長確實是忙不過來,工作忙,時間不多。這種情況,應該跟老師溝通,老師不會強求的,只要說清楚就行。

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是對孩子不負責任,什麼事都不願做。連督促孩子做作業,做好後籤個字確認一下都不願意,這樣的家長,真不想說你什麼,根本就不配做家長!


當代師說


打卡只是一種考勤。有人去學校也上課玩手機睡覺,一週在家打卡,五天沒有那麼大的罪過,只是說我們是學生我們在線。如果連這樣都不能做到,那也就不是主流學生。在學校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家也解決不了而已。。。

有家裡設備不完善的,老師要分析一下原因,看是地區普遍現象,還是個別問題,如實反應情況,認可合理結果就行了,不要做無為的個人努力,更不用因為孩子家庭困難難為孩子,先用短信給家長推薦,孩子手裡有的課本讓孩子自己先看看,考試,試題用短信傳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用本子寫東西。儘量別落下。等疫情過了,在學校,上網絡大課,老師落實作業答疑解惑,老師也可以看網絡大課改進自己教學的不足,像一線城市優秀教育資源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是老師之福孩子之福家長之福,變革時代不變的就是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盪滌一切汙泥濁水,要求老師準備好自己,人品貴重業務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已惡小而為之。為為我們的孩子撐起一片陽光明媚的童年。。。


子水濤濤觀荷豔


駢開教育部的文件不談,先來說說打卡點名的問題吧!山村所在學校每節課都要求學生課前打卡,為什麼要要求?因為任課教師要了解有多少學生在線聽課。

網課由於各種原因,它總是無法和課堂教學相比的。有的網課,僅僅是通過家長群與學生互動,不點名不打卡,如果家長有事不在家,孩子拿著手機在打遊戲,這不是讓網課變成了學生們的遊戲課了嗎?



上週山村的網課上,有一學生直接在家長群裡邀約遊戲。發出來後發現打錯群,趕緊撤回。但還是被山村看到了。下課後山村找孩子家長反應了情況,家長告知山村,家長復工後就開始上班,家裡就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老人根本無法管教孩子。


缺少了家長的監督和管教,網課成了孩子們的遊戲課。老師點名打卡尚且如此,那不打卡不點名,那會有多荒唐?上課沒人,老師自己在那唱獨角戲?那這樣的網課又有什麼意義?所以別覺得打卡煩,這是為了孩子好!你覺得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我搞不明白為什麼家長不願意打卡?開學日期還能有多少時間,班主任詳細掌握學生的情況,彙總到學校,學校再彙總到教育局,這樣所有的學校都是一盤棋,才能更好的掌握孩子們的健康情況,這樣不好嗎?難道孩子開學之後你不是一樣要按點接送嗎?每天打卡總比接送孩子要好辦的多了吧?為什麼要牴觸這件事情呢?家長們就把每天的打卡當成接送孩子放學就可以了。現在這個病毒的潛伏期不一定是14天,也許會更長時間,所以多掌握一些孩子們的健康情況還有家長們的健康情況,對開學有幫助。


睿聖教育


撇開文件不談,就從我個人理解的角度來看,學校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開展了在線學習,不管內容量有多少,時間有多長,那就必須要嚴肅的對待這件事情,而不是單純的進行心理安慰。

首先,學習是有科學規律的,不遵守作息規律,不按照要求的學習時長和時間點來學習,學生很容易變得懶散,也很難去跟上在線學習的節奏,往往容易被拖著走,這是學習的大忌。

其次,學習不打卡實際上就是對效果的不重視,要知道當前的在線學習,很難談得上素質教育,都是為了臨時應急,主要還是為了解決應試教育問題,既然是應試教育,那就必須要有一定的量和時間的規定,脫離了條條框框,學習就會變得很隨意,沒有打卡行動,實際上學習就是沒有目標和效果檢測的。

最後,很多家庭不願意讓孩子學習打卡,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孩子學習的時間並不是非常自由的,有的家長可能只有晚上時間才能幫助孩子在線學習,實際上如果沒有按照老師統一的節奏進行學習,對學習還是有影響的,在線學習後,老師還會有一定的作業量,一旦滯後學習,作業可能就無法按時完成提交,效果反饋也就會很遲才能收到。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家長應該和老師溝通一下,說明一下自己不能打卡的原因,老師會依據班級所有學生的情況做出調整,但是儘量還是應該讓孩子按時打卡學習,這樣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很正式,進而也會重視起來!


美蛙英語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區別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網上教學的特點,合理選擇學習資源。對上網學習的要求,可借鑑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對小學低年級上網學習不作統一硬性要求,由家長和學生自願選擇,對其他學段學生作出限時限量的具體規定,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同時,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通過增大休息間隔、做視力保健操、強化體育鍛煉等方式,保護視力,增強體魄,保障身心健康。嚴禁幼兒園開展網上教學活動。”可是很多家長反映學校老師要求學生每天必須“打卡”,對此事我們應怎樣正確認識呢?

1.教育部要求不得強行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其目的就是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因為學生每天要上好幾科的課程,需要聽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這一天下來,學生就已經感到很疲勞了。如果各科老師每天早中晚再要求學生必須按點“打卡”、上傳學習視頻,上傳作業等。這樣會讓家長和學生非常緊張和疲憊,就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學習效率也不高。

2.目前有的家長反映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天天“打卡”、上傳視頻,如果不做,老師還嚴厲批評家長。這讓家長非常無奈,有的家長還得忙於工作,還得監督管理孩子的學習,還要按時參加老師安排的一些會議等。心裡雖不滿,但又不好意思得罪老師,只好照辦,把家長忙得不亦樂乎,令家長非常不滿。

3.對於這種現象,家長可以向學校、老師提出建議,把學校的一些做法,存在的一些弊端給學校講清,做好家校間的交流和合作,儘量爭取向好的方向發展,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育人目的,做好溝通和協作。可要求每天打一次卡,告知學校學生已在聽課;每天上傳一次作業,減輕學生的負擔。

4.作為學校每天讓學生“打卡”,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都能按時上課,監測學生的聽課狀況,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也是為了學生負責而採取的必要措施。老師讓學生上傳作業、視頻等行為,是為了讓學生有事可做,鞏固加強所學知識,讓學生把知識學得更紮實,更深入。希望家長們要多理解學校和老師的良苦用心,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抱怨,有問題多交流溝通,一切都是為了學生著想。

以上是我給你的一些解釋和建議,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也誠摯邀請大家都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