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嘉慶皇帝為何把皇位,傳給了能力平庸的道光皇帝?

羽菱君


作為白山黑水之地興起的滿族人自有一套自己的制度,他們用著驚人的八旗鐵騎踏平了燕雲,收復了北方,用漢人范文程的謀劃穩固了江山,經過前代三朝的戰爭,人心思安。

在加上開國皇帝總有自己的認真,順治,康熙也算盡心盡力,維持了清朝的一統還順帶著平定準葛爾蒙古使得清朝成為一大帝國,但是帝國的傳承人卻在前三代成為了巨大的問題,諸多優秀皇子皇孫併力而爭,以至於即位的都不是嫡長子,所以道光帝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大統讓我們不禁思考為什麼帝位會空降到他的頭上。


傳聖孫,保三代天下的祖訓。

中國人是最講究祖宗家法的種族了,到現在也不是很削弱,而清朝時期那就是更可怕的存在了,經常因為要不要更改祖宗家法而鬧到朝廷大亂甚至大批官員被殺的例子比比皆是。

康熙皇帝在老年因為經歷了九子奪嫡的事件之後,對於自己親手立下的皇太子也不是很信任的,因為皇太子也曾經背叛過他,但是因為赫舍裡的原因缺是多次廢立,搞得下面的人都難以猜得聖心,但是最後即位的卻是第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為什麼會是這個非嫡非長的他呢?

主要還是漢臣魏東亭的勸說,立皇四子為太子,康熙問他原因,魏東亭回答的是,皇四子之子弘曆賢,立皇四子為太子,可以確保大清三世聖君,這樣的典故被幼小乾隆銘記在心頭,以至於在後面立太子的時候就把道光皇帝當成了當年的自己,立聖孫,保有三代天下。因而嘉慶皇帝就立道光為皇帝了。


文武雙全,十歲三射鹿使得乾隆皇帝龍心大悅。

老年的乾隆皇帝是十分喜歡效防康熙的,不僅舉辦了千叟宴,還經常帶皇子皇孫去木蘭圍場打獵來顯示自己的武功,而此次秋狩表現最為突出的卻是十歲的旻寧,他三箭三中鹿,使得乾隆皇帝龍心大悅,想起了自己小時候跟隨康熙皇帝去木蘭圍場打獵射中熊的故事,於是對旻寧大加賞賜,這就已經有了確立他為皇長孫的跡象了。

天理教之亂,年輕的旻寧臨危不亂,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天理教就是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在各個朝代都有活動的跡象,因為乾隆朝好大喜功,連年用兵,整個國家已經到了一種分崩離析的狀態。只不過是勉強維持著太平狀態罷了。 有一次嘉慶皇帝外出,天理教的教徒竟然打著光復大明的口號打進了紫禁城,當時的宮女太監們都手忙腳亂,幸好有旻寧帶著紫禁城的或火器營打退了天理教的進攻,還親手射殺了二個賊子,後來被嘉慶皇帝大加表揚,更是把那把槍都賜了威列的稱號,到這個時候,道光只要不死基本說皇帝之位就已經穩穩的是他的了。


所以說道光皇帝的即位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也算的上是一位中庸之君了


無根樹花正孤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天氣很是悶熱,嘉慶皇帝從圓明園啟程準備到避暑山莊找點涼氣,消消暑。不曾想長途跋涉了一個星期,剛到避暑山莊就駕崩了。文獻記載他是中暑死亡,專家認為,他是腦血管疾病突發死亡。無論怎樣,他的死很突然。



嘉慶皇帝死前是否把皇位傳給道光存有爭議

大臣們最關心的就是皇位的繼承人問題,皇帝死了,口難開。大家都忙著去找遺詔,按照清朝的慣例,遺詔是有兩份的,並且要分開放置。一份放在京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的匾額下,另一份是皇帝隨身攜帶。但是令大臣驚愕的是,正大光明的匾額下空空如也。後來有大臣說,在嘉慶身邊的太監身上搜出了遺詔,遺詔裡說的是讓道光皇帝繼位。

關於詔書內容《清實錄》裡有記載:

“仁宗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硃諭一紙。”

有一部分人對此持懷疑,心裡嘀咕:這單份遺詔違背大清家法,開啟時道光也沒在場。遺詔莫非有潛伏者做了手腳?或者避暑山莊遺詔的事本來就子虛烏有。由此道光的繼位也是史學界歷來爭議的話題,爭議歸爭議,史實是道光繼承了皇位。


道光為何能繼位呢

1、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的一道懿旨是關鍵:

嘉慶皇帝駕崩後,孝和睿皇后關於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下了道懿旨:

“……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



道光(旻寧)是嫡出,嘉慶皇帝的次子,實則長子,因為他的哥哥夭折了。他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在他15歲時早逝。他的父親又立了新的皇后——就是下這道懿旨的孝和睿皇后,她給道光生了兩個嫡出的弟弟,皇三子綿愷和皇四子綿忻。別看綿忻年齡小但各方面的才能略高於旻寧,嘉慶很喜歡他,曾經有立綿忻為太子的想法。可能是嘉慶在立儲的事上改變了主意,把遺詔從匾額下撤出了。

孝和睿皇后的這道懿旨並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綿忻繼位,讓人佩服她的無私、善良和睿智。她這樣做避免了宮廷一場皇位之爭,在歷史上留下美談,她的兩個兒子也支持讓哥哥繼位。

當時的旻寧接旨時感激涕零俯伏在地,旻寧登上皇位後,不僅封她為皇太后,還一直對他的這位養母異常孝敬,對他的這兩個弟弟也是照顧有加。母子關係很是親密 ,孝和睿皇后薨逝後,道光悲痛欲絕,呼天搶地。《清實錄》記載,多次因悲傷過度昏厥過去,母子情深感動眾人。一個月後,道光皇帝也駕崩了這和悲傷過度有很大關係。

2、乾隆對道光的讚許和肯定

道光也有自己的優勢,他的爺爺乾隆很喜歡他,道光10歲時,乾隆帶他打獵,他表現的很優秀,一箭就射殺一隻鹿,對於一個10歲孩子來說能獵殺一頭鹿,而且一箭就擊中命門,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乾隆非常高興,對道光更加喜愛,賜他黃馬褂和花翎。因為乾隆很看重騎射,經常說“騎射乃滿洲立國之本”,道光的表現迎合了乾隆的內心想法。另外最重要的是乾隆給出了暗示,將道光立為太子。

《清實錄》和《清史稿》都有記載,在嘉慶登基的第四年(1799年)四月,嘉慶就秘密立旻寧為儲君,主要原因就是乾隆對道光的肯定。

3、道光的鳥槍玩的很溜,他做了一件大事

嘉慶十八年(1813年)的一天,200名天理教徒發動暴亂,一些秘密入教的太監引導他們拿著大鋼刀,鳥槍等,喊殺聲震天,殺入皇宮。這一天,嘉靖皇帝正好出宮了。

這些天理教徒有的衝到隆宗門,有的衝到養心門,眼看就要衝到皇后的宮殿。有還部分天理教徒,正在從門外諸廊爬皇宮大內的高牆,他們如果突破這一障礙,紫禁城將是他們的天下。 其它皇子們驚慌失措亂成一團。有的王公大臣嚇的準備逃跑。31歲的皇次子綿寧,表現的超乎尋常的冷靜和勇敢,他命太監立刻取來鳥槍和腰刀,他指揮侍衛迎敵。綿寧看到養心門的牆頭上有兩名天理教徒正準備往下跳,千鈞一髮!他舉起鳥槍,瞄準牆頭的倆人,一槍一個。原來這兩個天理教徒是頭目。他倆一死,其他的人也都害怕不敢進攻了。

在綿寧的帶領下暴亂很快被鎮壓了下去。嘉慶帝對道光的做法大加讚賞,說他是“忠孝兼備”,封他為和碩智親王,那隻鳥槍為此也得了個封號“威烈”,道光抗擊天理教徒的事震驚全國。

因此在多數大臣和宗室的眼裡,道光既忠又孝又是嫡長子,完全符合立儲的條件,再加上那一份遺詔和懿旨,道光就順利地登上了皇位。


小姐姐講史


道光帝能力平庸?怎麼看出他能力平庸?道光帝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偽裝最狡猾的皇帝!

道光帝給外面的人看到很多優點的:

(1)節約,勤勞,儉樸。

清朝歷史資料的記載,最會節儉的皇帝,非道光帝莫屬!他會省錢!


鴉片煙鬼道光帝

嘉慶帝學習他爹的傳位智慧,只需要一個守成之君。嘉慶帝本來就主張勤儉,他本人親力親為,罷黜一切花假、華而不實的東西,連各省都督過年過節進貢寶物都下旨取消了。

道光帝就看準他爹的性情,你要勤儉,我就從勤勞和省錢做起!

有史料記載,道光帝沒登基以前,做皇子時,有時連蠟燭都省!伙食上有時就吃兩個包子解決,連柴火都省!


道光帝御筆

做皇帝會節省,國庫不就有錢了!國庫有錢,治國安民就好辦!嘉慶帝一上臺整死和珅以後,就勒緊褲帶鎮壓白蓮教起義!他是窮怕了,但他沒有和珅那兩下子,和珅懂得開源,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辦當鋪七十五家和銀行(錢莊)三百多家,還派管家去廣州做進出口貿易生意。和珅會經營,會理財,所以乾隆朝不缺錢!

嘉慶帝整死和珅以後就缺缺缺錢!一直缺錢!他處處力求省錢!他不停派出欽差調查核實各路統兵大員有沒貪汙軍餉?要求軍需官及時將財務報表公開!設法設計設定招數就不讓各路統兵大員貪汙軍餉!

嘉慶帝已經有點摳門了!所以兒子旻寧勤勞節省的作風很對他的胃口!


(嘉慶御筆)

(2)旻寧是嘉慶帝心儀的接班人

翻閱嘉慶朝史料就知道,有個情況很特別,而且頻繁出現:嘉慶帝每次、經常指派旻寧代表他去太廟拜祭!代表他去祖宗皇陵拜祭!

代表皇帝祭祀的皇子,地位絕不一般!雍正帝在位時,經常指派弘曆代表他去景陵拜祭聖祖!弘時就因為看出弘曆是接班人,心中嫉妒且恨,處處頂撞皇父,最後被踢出紫禁城,過繼給胤禩做兒子,除去宗譜,永遠囚禁!

嘉慶帝既然每次指定旻寧代表他去拜祭,就內定旻寧是繼承人了。


(道光御筆)

不僅祭祀太廟、祖宗皇陵,有時求雨、求雪停、祈福,嘉慶帝都是指定旻寧做事。

(3)白蓮教分支天理教直隸分舵造反,勾結太監闖入皇宮行弒、屠殺!旻寧勇敢殺賊,手提火銃護駕。這一條感覺是“道光帝后來加上去”的,目的是美化自己如何“英明神武”。因為道光帝主政後,很少有英明神武的事例出現。

(4)道光帝勤奮讀書,友愛兄弟,遵守禮制,辦事得力,孝順皇父,這些都是他的優點。

有這麼多優點,做皇子時就以節儉出名,把國庫交給他,把皇位交給他,還有什麼不放心呢?


所以,旻寧順理成章就成了下一任皇帝的人選!

但是,嘉慶帝沒想到,這一切都是旻寧的假象!

第一,道光帝吸食鴉片,覺得挺過癮,還寫下兩首詩讚美鴉片的好處!所以後來林則徐禁菸,就是無法禁絕!連皇帝都吸食鴉片,怎麼禁菸?

第二,道光帝的節儉省錢是假的,看他修建的陵墓(慕陵)就知道:極盡豪華!用料非常講究!使用漢白玉和金絲楠木的數量超過清朝任何一位皇帝與皇后!他的陵墓,比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還要豪華!用錢多!

道光帝慕陵,我在2017年夏天去實地考察過。用當地農民的話說:道光帝節儉?騙誰呢?看看他的陵墓就知道了,用料非常講究,是所有清朝皇帝之中最豪華的一座陵墓!一個人連墳墓都建得這麼豪華,他生前還能節儉?


道光帝的最大優點是節儉,而他的陵墓正好暴露了他的偽裝狡猾!

道光帝既然善於偽裝,就是狡猾,那麼他掌握權力的能力就不差!

鴉片戰爭失敗,不能完全責怪他,換了雍正帝、乾隆帝與英國艦隊作戰,照樣會輸得一塌糊塗!因為兩國武器不在一個水平上:英國火炮和來福槍要比清朝武器先進50年!所以鴉片戰爭無法打!

縱觀道光帝主政,除了鴉片戰爭被打開國門、開放五口通商以外,其它都勉勉強強能對付過去。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應用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大城公


道光是大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名為愛新覺羅·旻寧,被稱為清宣宗。

道光皇帝從歷史上看,其實是一個很平庸的皇帝,大清從他爺爺乾隆那起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道光也算是一個有德之君,他不貪暴、不淫逸,為政勤勉,常常以“儉德”自律。

道光有五個兄弟,他排行是老二。但是當時的朝野主流是,皇帝的儲位要立長子。也就是說,身為皇長子,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繼承帝位的機會還是要大的多的。

嘉慶十八年,一百多名天理教鋌而走險跑來攻打紫禁城,宮中聞訊一片大亂,而此時嘉慶皇帝正在承德打獵,對此事毫不知情。恰在這個時候,皇次子綿寧奉旨提前回京(本來他也跟著行獵去了),正好趕上了這場事變。他一方面派人出宮調集援軍,另一方面傳令各戒嚴,而自己則拿著一杆鳥槍站在養心殿門口,還射殺了幾名天理教徒。事後,他向父皇嘉慶寫奏摺報告了宮裡的情況。

嘉慶皇帝對兒子這次臨危不亂、井井有條的佈置十分滿意,稱讚他說:“忠孝皆備,豈容稍勒恩施。”,還封他為“智親王”,所用的那杆鳥槍也被賜名為“威烈”。但嘉慶同樣也沒有說皇位將來要傳給他,只是對他表彰了一番罷了。而道光在這次變亂中的出色表現,確實為他後來成功即位埋下了伏筆。

讓嘉慶帝拍板道光為繼承者的還是天理教起義事件,當時暴軍都打入了皇宮,而嘉慶帝恰好出巡不在皇宮,這次起義被還是皇子的道光處變不驚的鎮壓了,這讓嘉慶帝看到了道光能力出眾,一件件事最終讓嘉慶帝決定傳位給道光,可惜的是道光也並沒有帶領清朝重回巔峰。


愛歷史的圓臉怪


有些野史記載都是說因為旻寧在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的癸酉之變中立下大功才奠定他的儲君之位。

其實不然,因為早在嘉慶四年【1799】四月初十,嘉慶帝就遵循家法,親手書寫皇次子、嫡長子旻寧的名字,緘藏鐍匣,內定為皇儲的,也就是說,只要旻寧在嘉慶四年之後不抽風,沒有早亡,他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帝,有沒有癸酉之變的功勞對他的皇儲地位都沒有絲毫的影響。

大清國唯一的元嫡皇帝

清宣宗成皇帝旻寧,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初十出生在紫禁城的擷芳殿,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平頭阿哥皇十五子顒琰,雖然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才十四歲的顒琰就被渣爹內定為皇儲,但是在旻寧出生時,才23歲的顒琰不知道自己被內定啊!所以他還只是個平頭阿哥。

旻寧的母親就是顒琰的嫡福晉喜塔臘氏,和顒琰是一對恩愛夫妻。特別是在旻寧出生時,他前面的一個庶長兄早已夭折,只有三個姐姐,其中胞姐排行第二,就在旻寧一週歲之後,大姐二姐也夭折沒有長大。

旻寧三週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又生下四妹妹,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父親的側福晉鈕鈷祿氏才生下三弟綿愷,而這時,旻寧都已經13歲了,已經做了事實上的獨生子十三年,旻寧和他最大的弟弟都相差十三歲,誰能爭得過他啊?

清國自從康熙帝玄燁開始,受漢王朝的傳統影響,自然傾向立嫡立長,所以玄燁才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結果大家都知道,因為好色的玄燁太能生了,兒子一坨一坨的扎堆,各個跟斗雞眼似得盯著太子,終於把太子搞下臺;到了雍正帝胤禛,他的嫡子都沒有長大,自然也搞不了立嫡;乾隆帝弘曆更是太子殺手,內定嫡子永璉,夭折,考慮立長吧!長子永璜早亡,考慮立賢吧!賢子永琪早亡,別說確立元嫡皇子啊!簡直是瞅誰誰就死啊!

越是立嫡的念頭強烈,老天就是打他的臉,連嫡妻都給他收了,讓乾隆帝的立嫡夢徹底破產,在乾隆三十八年已經六十三歲高齡了,內定頗為本分的十五為皇儲,就是旻寧的爹,看著旻寧建康的成長,乾隆覺得,自己沒完成的夢想或許兒子顒琰會完成。

道光帝的兄弟們

嘉慶帝有五個兒子,他為何選擇旻寧呢?先來看看嘉慶帝顒琰的五個兒子的情況。

皇長子穆郡王未名,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二月二十九出生,活了三個月,乾隆四十五年【1780】三月初六夭折,生母是和裕皇貴妃劉佳氏。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初繼位的旻寧追封庶長兄為多羅穆郡王。

皇三子惇恪親王綿愷,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二十二生,終年44歲,道光十八年【1838】十二月初四薨,生母是顒琰繼後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

綿愷不愛學習,性情也不為顒琰所喜,他十五歲的時候,顒琰特別調周系英去上書房專任綿愷師傅,叮囑周系英教授綿愷不但要教授詩文,還要教他為人居心要以忠厚為本,結果收效甚微,綿愷是文不成武不就,顒琰非常不喜,綿愷都二十四歲還被父皇指責訓斥,一直到嘉慶二十四年【1819】正月,嘉慶帝為了慶賀自己的生日,大封宗室,綿愷才得以封惇郡王,而他的弟弟比他小十歲的綿忻同時被封卻是瑞親王。可知道老三真的不得父親喜愛。

嘉慶帝駕崩後兩天,新君旻寧還沒舉行繼位大典,就先發恩旨晉封三弟為親王,還在為已經26歲的老弟張羅師傅讀書,可見綿愷從資質到性格都不行,之後在道光年間遭到三次罰俸,兩次降級的處分,直到道光十八年【1838】十二月初四去世前,才被恢復親王爵位體面的走。

皇四子瑞懷親王綿忻,生於嘉慶十年【1805】二月初九,只活了二十四歲,道光八年【1828】八月十九薨,他是綿愷的母弟,是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當上皇后之後生的。

綿忻聰明伶俐,非常會讀書,之前顒琰為他找了一個師傅不行,顒琰很生氣把他革職,換了一位師傅後,綿忻進展神速,很被皇父誇獎,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正月,才十四歲的綿忻被封瑞親王,就和他的學業進步大有關係。不過這個受皇父皇兄喜愛的皇子命運不濟,就活了二十四歲。

皇五子惠端親王綿愉,生於嘉慶十九年【1814】二月二十七,終年五十一歲,同治三年【1864】十二月十二薨,生母恭順皇貴妃鈕鈷祿氏。

嘉慶帝駕崩時,綿愉才七歲,比他大31歲的二哥旻寧在父親死後二日就恩封幼弟為惠郡王,並在道光十九年【1839】晉封親王。

嘉慶帝確立旻寧的原因

嘉慶帝繼位後一直做侍皇帝,沒有自主權,一直到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駕崩,過了百日大祭,四月初十,嘉慶帝就密建家法,親手書寫十八歲的兒子旻寧的名字,緘藏鐍匣。


嘉慶帝為何選擇旻寧呢?其實就算嘉慶帝沒有公佈內定皇儲,大家也清楚以後繼承皇位的也是非旻寧莫屬,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當然因為乾隆的立嫡執念,嘉慶帝自然明白渣爹的心思,他的唯一元嫡皇子旻寧建康平安的長大,這已經超越了他的渣爹,而旻寧又是嘉慶唯一的元嫡,是其他兒子無法比擬的,這也是旻寧能夠繼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二,旻寧自身的原因,如果說出生的先天優勢沒法選擇,那後天自身的修為也可以彌補一切。旻寧不但佔了先天優勢,他的後天修為也沒少給他加分,他聰明好學,習文修武,還注意德性的養成,表現一貫良好,不論是文是武,還是人品操守方面,都一再受到乾隆和嘉慶的嘉獎。

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歲的旻寧跟隨祖父乾隆秋獮木蘭,行圍於威遜格爾,旻寧奉皇祖之命射鹿,三發三中,乾隆大喜,賜旻寧黃馬褂以及雙眼花翎,還親自寫詩一首慶賀:

《威遜格爾行圍志事詩》

堯年避暑奉慈寧,樺室安居聰敬聽。

老我策騌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

家法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

乾隆帝在十二歲的時候曾經跟隨他的祖父康熙帝木蘭秋獮,初圍獲熊,如今旻寧隨駕,初圍獲鹿,還比乾隆早了兩年,所以詩文中才有爭先早二齡的語句,這是對旻寧的高度讚揚,更為他日後被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些資歷都是他的幼弟們無法跟他比的,也反襯出旻寧的嗣位條件是絕對的得天獨厚。

猴格說:癸酉之變只是錦上添花

所以呢,在癸酉之變中立下功勞的事對旻寧來說,只是錦上添花,可不是他得立皇儲的原因。老三綿愷在這次事件中也有功勞,但是呢,偏心的嘉慶帝只是對綿愷稱讚幾句,遠遠沒有像對旻寧那樣,不但稱讚旻寧“有膽有識,忠孝兼備”、“身先捍衛,獲保安全”,而且封旻寧為智親王,增加俸銀一萬二千兩,賜其御槍名曰“威烈”。

老三綿愷?啥都某,沒封爵沒賞銀子,攤手。

嘉慶帝還處處為兒子鋪路立威,以皇太子相待,“壽皇展拜,則命隨行;裕陵敷士,則命恭代,隱然以神器攸歸”。

嘉慶十三年【1808】正月,旻寧的嫡福晉鈕鈷祿氏薨,不但用親王嫡福晉喪儀,嘉慶帝還特命將所有金棺座罩俱用金黃色,“等威區別,垂為令典。”

這一切都表明,旻寧就是皇太子,朝廷內外都是心知肚明的。

就是這樣。

注1:詩文中的“騌”字,原文是左馬右總,電腦打不出來。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理性交流!謝謝!

咱們史料說話,謝絕以訛傳訛。

微信公眾號 猴格大人說歷史 更改為 蠻大人說歷史,敬請關注。


猴格大人


文史頻道第51期之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帝名字為愛新覺羅•旻寧,是嘉靖慶皇帝的次子。

嘉慶皇帝有4個兒子,為什麼選擇了旻寧做皇帝呢?

這要從一次暴動說起,故事是這樣的。

嘉慶皇帝當政時,民間有一個組織叫天理教,他們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和清政府作對。

有一天嘉慶去了承德避暑,旻寧在京城留守。

天理教徒趁嘉慶不在,準備攻打紫禁城,佔領皇宮。

有一個叫林清的首領,帶著徒子徒孫近100人進入北京城。

這幫人心也是夠大的,100人就敢進攻紫禁城。

林清計劃分兩路進攻東華門和西華門。

東華門的50人剛進入北京城,就被發現了,運氣是真的夠差。

西華門的50人,在一個太監內應的接應下,成功進入紫禁城。

當時的旻寧正在讀書,聽到外邊喊殺聲四起,就到外邊一看究竟。

皇宮裡已經開始大亂,宮女們的尖叫聲不絕於耳,很多人都躲了起來。

我們的男主人公旻寧,開始了主角光環。

他臨危不懼,指揮大內侍衛組織抵抗,並用西洋槍打死了一名暴亂分子。

旻寧第一次殺人,還是挺緊張的。

慌亂之下竟然找不到子彈裝膛了,幸好旻寧夠機智,扯下了自己身上的金釦子當子彈,又打死了一人。

天理教的人看見這個狀況,不再圍攻旻寧。

這個時候的禁衛軍趕到,殺光了這50人,暴動平息了。

旻寧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後宮安慰受驚的孝和睿太后,讓孝和睿太后非常感動。



嘉慶皇帝接到京城的消息,下令嘉獎旻寧,但旻寧非常謙虛,主動坦誠自己當時也很害怕,嘉慶皇帝更加器重旻寧。

1820年,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留遺囑讓旻寧繼位。

孝和睿太后站出來支持旻寧繼位,道光皇帝正式進入歷史視野。

—End—



冷月鉤沉


首先道光皇帝的個人素質一直被認為是清代皇帝中最好的,他文武雙全,還立有戰功,又是血脈最純正的皇后嫡長子,按理說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但是道光登基從禮法上並不合法,因為他沒有一個皇帝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證件:傳位詔書。

清朝歷史上從咸豐皇帝開始子嗣單傳,同治、光緒都沒有兒子,所以秘密建儲制度就失去了意義。但是在“正大光明匾”還在履行職責期間,卻有個皇帝無證上崗了,此君就是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按嚴格的清朝制度來講,道光皇帝的登基並不合法,因為其父嘉慶皇帝去世後,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沒有找到傳位詔書。皇位究竟是傳給嘉慶哪個兒子,先帝根本沒有放過話。這其中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嘉慶皇帝是在承德避暑山莊而非紫禁城去世的,當時正值皇帝木蘭秋獮,連日的疲憊加上嘉慶本人身材臃腫,導致皇帝意外猝死。嘉慶的去世非常突然,其實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會有很高的壽歲,還沒下決心立哪位皇儲。這個局面搞得大家毫無準備,甚至連皇帝的棺木都沒有現成能用的。嘉慶猝死前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昏迷,沒有留下任何遺囑。“正大光明匾”後空無一物,所以繼任者的人選一下子陷入僵局。
那麼,後來繼位的道光皇帝在沒有合法證件的情況下是如何問鼎御座的呢?那是因為愛新覺羅·旻寧是已經去世的嘉慶皇后之子,屬於嘉慶的嫡長子。他因為之前剿滅紫禁城的林清起義立有大功加封智親王,其弟弟都沒有這麼大的爵位,也沒有這麼大的功勞。旻寧的繼母也就是剛剛升遷的太后發懿旨表示支持旻寧繼位,同時這也側面證明紫禁城確實沒有找到傳位詔書,不然太后的懿旨就是多此一舉了。
“正大光明匾”後的傳位詔書屬於重要的歷史文件,一定會妥善保管。道光皇帝的登基許可證至今無人見過,可見是根本就不曾存在。但是嘉慶皇帝生前早就對智親王旻寧十分厚愛,特許他代表皇帝本人去太廟祭祖,這等於放出明顯的暗示:旻寧就是嘉慶皇帝心中的繼承人。
自古以來皇權交接都是血雨腥風,但是道光的登基十分順利。對他皇位有威脅的弟弟們都支持他,所以道光儘管沒有登基許可證,也在半推半就、山呼萬歲中繼承了大清江山,以清室正統皇帝的身份入駐乾清宮。

雲緋文史號:故紙堆間(yunfei919-)

小方說歷史1990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即公曆1820年9月2日),嘉慶皇帝顒琰猝死在承德避暑山莊,成為清朝第一個死在北京之外的皇帝。就在他駕崩的同一天,皇次子綿寧便按照他所留下來遺詔登基(遺詔之事雖有爭議,這裡暫時先放在一邊不做討論),改年號為道光,從此中國開始步入江河日下的晚清時代。根據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道光是個只知一味節儉卻沒有任何政治作為與遠見的皇帝,那麼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嘉慶皇帝要選擇這個平凡無能的兒子當接班人呢?以下我總結了大概三點原因。


嘉慶並不知道綿寧無能


遍翻《清史稿》等史料,有關於綿寧上位前的記載,除了他在乾隆五十六年八月跟著乾隆打獵,獵到了一隻鹿,被乾隆賞了黃馬褂、花翎,以及他在嘉慶十八年天理教進攻紫禁城的事變中立下大功受封親王外,幾乎就沒有了。也就是他很可能並不像康熙諸子一般各司其職,賢愚一看便知,而是隻是一個單純的阿哥,並沒有實際的職務,更加不曾涉足管理國事。所謂實踐出真知,他既沒有管理事務,參加工作,這樣一來嘉慶帝自然也就難以評判他的能力如何了。所謂知子莫若父,嘉慶作為父親怎麼會不瞭解自己的兒子呢?


其實一方面這是因為皇家父子與常人不同,尋常父子可以時常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父親自然對兒子瞭如指掌,而作為皇帝,嘉慶每日國事纏身,經常是一個月都見不了綿寧幾面,這又怎麼能要求他對這個兒子瞭解地十分透徹呢?另一方面綿寧雖然沒有參與國事,但是萬一他是個口若懸河,說起來頭頭是道,類似趙括一般紙上談兵十分厲害的角色呢?這無疑也會把嘉慶皇帝哄得團團轉,讓他以為這個兒子是有真才實學的。當然這只是猜測,畢竟事情過去了這麼多年,誰又能查證清楚呢?


綿寧地位特殊


綿寧是嘉慶與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所生,嫡出,又是事實上的長子,在封建宗法社會里地位自然非同凡響。再加上嘉慶十八年他因功受封為“智親王”,爵位在諸位兄弟中也是相當之高,嘉慶還贊他為“忠孝兼備,豈容稍靳恩施”,表達了對他的喜愛與肯定。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的地位陡然上升,成為只在嘉慶一人之下,其餘萬人之上的皇子,退一萬步說,嘉慶即便沒有留下遺詔讓他接手大清江山,朝野上下尊他為帝的呼聲相比也會是最高。


嘉慶別無選擇


嘉慶書寫立儲密旨是在嘉慶四年即公曆1799年四月,這個時候嘉慶的皇長子已經夭折,皇四子綿忻、皇五子綿愉皆沒有出生,而他此時唯一的競爭者老三綿愷也只有4、5歲,因其太過年幼,能力、品格都是無法考察的,甚至連他會不會像老大一樣幼年薨逝,能不能順利長大成人都是個未知數,所以他必然被排除在嘉慶屬意的繼承人範圍之內。而這樣一來不就只剩下老二綿寧了嗎?因此嘉慶選擇他做儲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無奈,實在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啊。


多說一句,嘉慶對他的第四個兒子綿忻就喜歡的很,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不僅破例准許臣子遞如意要知道嘉慶皇帝向來不喜臣下有事就向皇帝遞如意,藉機拍馬屁的行為,而此時卻說道:“四阿哥系朕登極后皇後誕生之子。臣工等抒忱展慶。理所當然”。而且在嘉慶二十四年嘉慶六十大壽的時候,年僅十四歲的綿忻就被他封為“端親王”,成為兄弟中唯一爵位堪與嫡長子綿寧並肩的皇子。正基於此,外界才普遍猜測嘉慶皇帝曾經動過易儲的念頭,只不過是死的突然,還沒來得及更改密旨罷了,要是嘉慶能多活幾年,這皇位很有可能就不是綿寧的了,中國近代歷史也將由此改寫。


不管原因如何。嘉慶最終還是讓綿寧做了皇帝,即使後來道光勤政為國,宵衣旰食數十年如一日,但依然改變不了他能力不足的現實,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年卻毫無政績,平庸得和他父親嘉慶是如出一轍,這也許就是天意吧!


棍哥觀史




公元1820年,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隨後,嘉慶皇帝的長子旻寧繼承了皇位,這位旻寧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道光皇帝。由於在任期內爆發了著名的鴉片戰爭,道光皇帝註定了要留在史書上。嘉慶皇帝並不是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但之所以要傳位給旻寧,肯定有自己的考慮。旻寧從好幾個方面都影響了嘉慶皇帝,最終得到了至高無上的皇位。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擁有一個好兒子非常重要。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康熙皇帝非常喜歡孫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道光皇帝旻寧的情況也差不多,乾隆皇帝在位的後期,非常疼愛小孫子旻寧。乾隆的意見對於嘉慶來說至關重要,乾隆退位之後,還做了4年的太上皇。乾隆肯定說起過旻寧,否則,嘉慶皇帝不會那麼積極,因為嘉慶皇帝更喜歡第二個兒子。



旻寧佔據了一個非常好的地位,旻寧是皇后所生的孩子,而且還是長子。在古代社會,嫡長子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清楚沒有嫡長子繼位的傳統,但嫡長子的身份是無法改變的。如果皇帝與皇后的感情不好,那皇后的兒子就慘了。例如乾隆皇帝和那拉皇后的感情很差,那拉皇后的12阿哥根本不可能登基。但嘉慶皇帝和皇后的感情非常好,再加上皇后英年早逝。嘉慶皇帝對待旻寧的態度不一樣,最少要高於其他的皇子。



公元1813年,天理教突然發動起義,200多人在太監的接應下,直接進攻紫禁城。天理教徒甚至逼近了坤寧宮,情況非常危急。當時,嘉慶皇帝遠在熱河。嫡長子旻寧正好在宮裡,旻寧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指揮侍衛部隊鎮壓叛亂。旻寧手持火銃,親手擊斃了3名天理教徒。由於在這次突發事件中,旻寧臨危不懼,完美的解決了問題。嘉慶皇帝加封旻寧為親王,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旻寧的繼承人地位已經被內定了。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道光皇帝能力其實並不平庸,只不過道光皇帝由於頑固的保守思想,在鴉片戰爭中喪權侮國,出賣國家權益,可見道光皇帝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矮子裡面拔高子,道光在眾多嘉慶兒子中表現最後,自然最後繼承皇后就有最大的優勢。不過歷史上,道光皇帝是否是正統繼位也是一個謎團,對他的繼位一直有爭議,而嘉慶的遺詔也很詭異,是不是真的說不清楚。

道光是嘉慶的第二個兒子,後來大兒子死了,道光就成了長子,而且道光母親是皇后,因此道光是嫡長子。嫡長子在繼承皇位時有優勢,當然清朝不是照嫡長子來繼承的,嘉慶時實行的是秘密立儲制度,把繼承皇位的人選寫好放在匣子中,再放到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前任皇帝死了,後面的就打開匣子,宣讀遺詔。道光皇帝繼位很有意思。嘉慶是突然暴斃死的,大家辦完了喪事,就應該宣讀遺詔嘛,結果匾額後面的匣子裡面是空的,沒有遺詔,誰當皇帝就困難了。當時道光也不是唯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他的皇后母親早死了,現在的皇后有一個兒子,也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結果重臣開會,有的支持道光,有的不支持,結果現任皇后發話了,說嘉慶在時是屬意道光當繼承人的。皇后都不為自己的兒子爭,反過來幫別人,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道光做皇帝了。後來嘉慶的遺詔才在一個小太監手裡找到,遺詔居然在一個太監手裡,也的確夠蹊蹺的了,不過不管怎樣,道光還是當了皇帝。

道光能做皇帝,因為他是嘉慶眾多兒子中表現最突出,最厲害的,深得嘉慶的喜歡,雖然嘉慶沒有公開說,未來的繼承人就是道光,只是暗地裡一直把道光當繼承人來培養,朝堂的官員也知道嘉慶的心思。道光能文能武,平時也參與政務,什麼去東陵代表皇帝去祭拜祖先多次都是派道光去的,可見道光在嘉慶皇帝心中的地位。而道光最耀眼的時刻則是帶兵幹掉天理教攻打皇宮的事件。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頭目趁著嘉慶不在紫禁城,和皇宮的太監裡應外合,率領幾百教徒,攻進了紫禁城,在皇宮裡面燒殺強掠,宮女太監侍衛等等都被殺了。在這緊要的關頭,道光拿著鳥槍,帶著侍衛,身先士卒,和天理教暴徒直接肉搏起來,他還用鳥槍殺兩名天理教頭目,就是道光這個及時出兵,才包住了皇宮,包住了後宮嘉慶的女人。事後嘉慶雖然感到很丟臉,暴徒攻破皇宮在自己這裡第一次出現,實在丟臉到家了,諷刺到了極點,可是道光卻為嘉慶挽回了一些面子。嘉慶很高興,就封了道光為智親王,特別打造一個大金印賞給了道光。正是由於道光在天理教事變中的英勇表現,讓他成了嘉慶兒子中最有威望的兒子,大家都認為只有道光能繼承皇位。

道光做了皇帝后,也是熱血一番,對吏治鹽政都痛下決心改革,只是一切都是改良罷了,收到的效果甚微,清朝已經爛到根子裡啦,再怎麼改良也沒用。摳門的道光省吃儉用下來俄銀子在鴉片戰爭中一局全輸光了,而且還帶上割地賠款,實在窩囊的可以。道光也想奮鬥一番,可是當時的環境決定了道光再怎麼折騰也是死路一條,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道光算不上平庸,只是他命不好,碰上了大邊局,他適應不了時代大潮,最後只會被大潮吞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