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梨園記事:沈金波

梨園記事:沈金波

沈金波,京劇老生。原名沈小秋,北京人。五代梨園世家,其父沈玉秋、叔沈玉才均為才藝超凡出眾的琴師。沈金波七歲便隨父學戲,十歲考入中華戲曲學校,應排玉字科,但因父輩都是玉字排行,所以藝名不用玉字而用金字。和高他一屆的李和曾,同時師從高派老生創始人高慶奎,傳承了《贈綈袍》、《馬陵道》、《逍遙津》等一系列高派名劇。

抗日戰爭勝利,在焦菊隱根據孔尚任原作改編成的《桃花扇》裡,沈金波飾演男主角侯朝宗。解放後在天津組建了建華京劇團,1953年冬,沈金波隨賀龍元帥為首的慰問團,赴戰火紛飛的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演出。後入上海京劇院,1956年與周信芳先生合拍了電影《四進士》,出演毛朋。1964年北京舉行的京劇現代戲全國觀摩演出大會中,和童芷苓等合演了《送肥記》,又與艾世菊等合演了《戰海浪》。1965年春,他由當時的二團調到一團,在將被攻堅成樣板的《智取威虎山》中飾演少劍波。1970年在革命京劇樣板戲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少劍波。後調到上海戲曲學校任教授藝,直至退休。

梨園記事:沈金波

1955年,華東京劇實驗劇團與上海市人民京劇團合併,成立上海京劇院,周信芳為院長。加入上海京劇院後,沈金波與周信芳合拍了電影《四進士》,出演毛朋。不久,沈金波隨國家演出團訪蘇,他為院長周信芳配戲,演出了《四進士》、《十五貫》等劇目,受到熱烈歡迎,並因此獲得了蘇聯文化部頒發的榮譽獎。此後,沈金波還隨中國藝術出訪團赴歐洲,在法國等國演出。在《二進宮》一戲中,他飾演楊波,言慧珠飾演李豔妃,婁振奎飾演徐延昭,3人以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表演,音色迥異、悅耳動聽的歌喉,使那些盛行西洋歌劇國度裡的人們大感興趣,並將他譽為“中國最好的男高音”。

沈金波在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還有一段插曲。當時,一位法國人故意刁難地問他:“你知道我們國家當代的一位戲劇大師嗎?”沈金波馬上回答:“莫里哀。”這位法國人又問:“你覺得他現在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聽出話音來的人們無不為沈金波捏了一把汗。此時,沈金波仍然保持鎮靜,並不動聲色地回答:“這要取決於法國人民。法國人民認為有就有,不然就相反。”沈金波得體的回答,贏得了全場一片掌聲。

梨園記事:沈金波

他的表演有高、麒兩派特色,以高派為主。舞臺形象玉樹臨風、穩重瀟灑。其唱腔則清潤高亢、令人蕩氣迴腸。天賦於他的嗓音具有獨特的金屬聲。特別是在《智取威虎山》中塑造的少劍波參謀長形象灑脫自如。演唱精彩有加,讓人百聽不厭,家喻戶曉。他演唱的“朔風吹”一段,成為京劇史上的經典代表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