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創問]創始人思維精選TOP10


10

創業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否符合:可賺錢、可發展、可競爭這3個維度。

創業中,要做到精益創業,以最小化運營成本做一個事情,快速試錯,忘掉競品,專注打透一點。

但往往這個時候,就會有巨頭介入市場,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答案就在:不賺錢,都是耍流氓 | 踩了無數坑後的總結

9

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消費主力將一直是年輕人。

作為創業者,我們要想辦法和年輕人做生意。而想跟年輕人做生意,就必須先要了解當下流行的是什麼?年輕人的特質是什麼?

只有瞭解這些,才能打造出流行的產品、受年輕人追捧的產品。

拿好小本本認真記:再不和年輕人互動,生意就沒法做了

8

今天,很多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經濟時代,幾乎停止增長。這表明,未來要打的一場仗是存量戰爭而不是增量戰爭。

而中國的市場特徵就是高度碎片化,各地分散著上百萬個小店老闆,如何把這些小店老闆團結起來或者給他們賦能,將會成為下一個10年的新機會!

本文信息量很大:下一個10年,一切皆能重來

7

作為創業者,一定會遇到一個瓶頸——認知瓶頸。

我們以為自己認知的是整個世界,但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演繹和重構。

認知的寬度和厚度是由我們的經歷決定的。過去的經歷還會導致路徑依賴。

你過去的經歷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今天的行為,今天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明天的行為,這就是路徑依賴。

那麼,如何擺脫甚至突破路徑依賴呢?

答案就在:我們對當下的認知,太簡單了!

6

春節假期,你以為有?其實根本沒有!

“隨時在線”是創業者或管理者的最基礎要求,他們在所謂的假期也是隨時待命或在線加班狀態。

對於創業公司CEO來說,必須懂得五個“搞”:搞人,搞錢,搞戰略,搞文化價值觀,搞免費PR。

讓這位創業了5年的個體戶來告訴你:幹成,是最大的公平

5

在任正非的自述中曾說,我們這一代人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澤東時代的深深印記。

從很多事中可以看到,任正非對於華為的管理思想,或者一些話語的字裡行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的影子。

戳此查看:任正非的軍事思維:口號滿天飛沒用,最終打贏才是真

4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shang)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物理學家薛定諤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這麼多人都在談論熵,說要反抗熵,然而到底什麼是熵?

你需要懂得:真正的高手,都有對抗“熵增”的底層思維

3

心大了困難就小了。你把困難解決了,你就前進一步了;困難把你解決了,你就結束了。

解決的困難越大,你的價值越大,企業的價值越大。

一個創業者,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與方向,然後走下去。才知道方法與路標是對的還是錯的,每天停留在如何更新與創造所謂的模式下,只會讓人慢慢變成一個空想者,人也就廢了。

深度的思考,是思考當下,遠看未來,分析市場尋找方向與突破,先幹再說。

成功永遠屬於少數人:7年投資了270餘家公司,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有這個共性

2

這個時代的創業者是幸運的,因為創新創業環境特別好。比如有足夠的創新要素(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等)、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但同時,創業者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有周期性挑戰、環境性挑戰和結構性挑戰。

如何把握好這樣的機會?核心是要這5個問題想清楚。

創業5問:陸奇2020最新演講:機會當前,想清楚這5個問題

1

一個公司的CEO是怎麼做決策的?通常有兩種方式:

少數CEO是自己擁有第一性原理式的思考,想得很清楚很明白,做出的決策,不在乎別人怎麼想,也不在乎他的對手怎麼想。

但大多數的CEO會怎麼樣呢?D公司的CEO對自己和團隊說,如果A公司、B公司、C公司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那麼這個事兒就一定正確,我們應該做這樣的事兒。

換句話說,我們絕大多數的決策並不是你真正由內做出的獨立決策,而是周圍人的決策對你帶來的影響推動你做出來的。

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找到你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