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播出:「新春走基層」春到朱家林

四年多時間,沂南縣朱家林村從一個三分之一人口貧困的空心村,變成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已成了這個山村吸引遊客的“金字招牌”。今天的“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我們跟隨記者一起去看看這個沂蒙小山村蛻變背後的故事。

天寒地凍又加上旅遊淡季,但沂南縣朱家林村的田園客廳依然熱鬧不減。相親會連續舉辦三屆,今年吸引了附近村鎮的50多名年輕人。最受歡迎的小夥兒公僕,是朱家林本村的返鄉創業青年,前些年一直在外打拼。

沂南縣朱家林村返鄉創業青年 公僕:那時候也談過女朋友,不好往家領。因為當時建設還是以前那種老農村的樣子,現在我們這邊變化很大,你看這是我們自己打造的民宿,古香古色,每到旺季的時候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娜姐來了之後我們整個村莊現在都開始變化了。

娜姐名叫宋娜。幾年前朱家林村還是個破舊的空心村,集山區庫區老區於一身。150戶人家,近一半房屋無人居住。當地政府找到懷揣田園夢想的設計師宋娜,希望通過創意設計改變村莊舊貌,帶動鄉村脫貧。

沂南縣朱家林項目發起人 宋娜:如何能帶動老百姓加入到這個新的生產關係當中。不用搬遷村民,能夠讓村民最快的受益。

宋娜帶著團隊來到朱家林村,準備大幹一場。但在村民眼裡,一個小姑娘能搞出什麼名堂?不同意將自家房屋流轉改建。

沂南縣朱家林村黨支部書記 田立軍:帶頭把這套房子流轉出來了。記者:當時是你正住的嗎?嗯,我正住的,我就搬到村後的一個院落去了,無水無電。

村支部書記帶頭示範,縣裡又成立了國有的鄉村建設公司,完善公共配套設施,51套房屋順利流轉。老石頭房屋融合現代建築的美學理念,宋娜團隊設計建設了風格獨特的民宿、展館和田園客廳,破舊小山村變成了不收門票的熱門景區。

沂南縣朱家林項目發起人 宋娜:張善琴,張嬸。她經常跑到我們院子裡來給我們唱那種革命歌曲。她唱革命歌曲唱得特別好聽,當我們這裡人多起來的時候,她第一個推著小推車出來賣水。

記者:賣東西之後掙到錢了嗎?

村民 張善琴:掙到錢了。

記者:掙多少?

張善琴:我幹了幾個月就掙了四五千塊錢。

成功的村莊改造讓村民看到了脫貧希望,然而由於宋娜的設計團隊對管理經營完全不擅長,運轉了沒幾個月,項目就出現了虧損。他們找到當初一起改造鄉村的鄉建公司接手,也遭到了拒絕。

山東朱家林鄉建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從江:想把虧損的(項目)交給我,我不能接,我也是接受考核的。

宋娜:我們真的不會算賬,都沒有一個人接手的時候,我覺得非常苦悶。

當初承諾的房屋流轉費用眼看要泡湯,村民們不幹了。

田立軍:老百姓天天要去找我的,不流轉了,把這個協議抓緊時間退掉。

剛有起色的脫貧項目推進不下去,縣裡又一次出面,把幾方叫到一起,成立朱家林管委會,調解矛盾、釐清權責,明確了各項服務的收費標準。

沂南縣朱家林管委會主任 武玉華:我們現在三個人是誰也離不開誰,規範管理,有償服務。

徐從江:現在通過(2019年)下半年,我們又成立了三家獨資公司,加上原先的三家合資公司一共是9家公司的。

宋娜:我們就主要集中在人才孵化這樣的事情上。

記者:這算是做您最擅長和最喜歡做的事了嗎?對,這是我的初心。

創客、企業和政府重新擰成一股繩,形成開放的平臺,用人才、資金和政策吸引十幾家社會資本和專業團隊加入。原有的項目迅速扭虧為盈,還形成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文創設計、健康養生、電商物流等7個產業。這種共建共享的創新模式,讓朱家林獲批成為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獲得2億多元財政扶持。

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指揮部副指揮 黃樹田:這個發展的模式,符合了國家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為什麼叫綜合體?綜合產業,綜合業態。就是栽梧桐樹(吸引鳳凰),不做平臺沒有未來,老百姓的幸福你光超過3000元就完了嗎?這絕對不行,脫貧之後就是致富奔小康。

目前朱家林已經發展了14個子項目,輻射帶動周邊柿子嶺等5個省定貧困村。村民幹起了民宿管家和保潔員,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有了收入。

宋娜:她們經常跟我說,每天我只要能賺一包煎餅錢就可以了,所以說她們非常知足。

去年,朱家林村的50多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年底,全村每口人還平均分到1300多元紅利。

田立軍:全部打入卡上來了,咱村集體也壯大了,已經每年收益20萬元以上。小日子那是蒸蒸日上。朱家林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繼續撲下身子使勁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