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育部領導應該改變下教育政策,中小學不要再注重分數了,應該多實踐,你覺得呢?

無敵幸運星566


你說的太不科學了,真正的學習實際上是培養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是死學,更不是隻有實踐,不注重基礎學科。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為什麼考作文?一方面看一個人考慮問題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你的文采可以體現你的情商。實踐每個人都可以做,但是做了,做的好,做出一定水平這是不一樣的,讓兩個同樣的人都去打仗,有的輸了而有的卻贏了,結果不一樣,雖說現在應試教育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可是他給了很多孩子,甚至家庭經濟基礎差的孩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至少我是贊同的。


o永恆美的締造o


線教師瞭解教育實際狀況,未必懂教育規律。因為他們只是埋頭教育教學,而且僅僅依靠上級文件、指示或教材、教參、教輔,自己沒有深入研究,沒有去探尋教育教學規律,從而找到科學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教育基本憑經驗,跟著感覺走:學生犯紀律,要不一頓批評,要麼請家長。教學是:備課搬教參,上課滿堂灌,佈置作業用教輔,沒有一點發現和創新。絕大部分一線教師教幾十年書沒有寫過一篇有個人見解的論文或發言稿,甚至沒有設計編制過一套練習題。小學、初中語文教師不會寫記敘文、說明文,高中語文教師不會寫議論文。這樣的教師能引導學探索事物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嗎?

專家可能瞭解教育教學規律,掌握一些方法,但是不瞭解當前教育實際狀況。比如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就用考試來迫使學生閱讀和背誦很多古詩文,他只從需要出發,根本不考慮現在的學生是否能做到。現在的中學生要學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 ,每科都有無限多的書面作業需要完成,別說休息,連唾眠都嚴重不足,哪有時間和精力來讀背那些艱澀難懂的古詩文?而且用考試逼迫而不以激發興趣來讓學生讀背,本身就違背教育規律。這樣的專家教授只能被稱為叫瘦。


梅珊


其實提出這樣的政策,源於我們一直以來大家爭議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來只會考試,卻是高分低能的學生。那麼這些年來,在教育中,學生科技創造力和技術能力的培養比較缺失。讓很多人看到了這種應試教育下的侷限性。所以我們在現在教育改革中,我們不斷強調了每個階段孩子的創造力和綜合能力。


隨著教育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未來培養的人才,必定是在科技水平和研究水平上要取得成功。那麼這一切,就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教育體系,那麼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下,我們的確過度的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以及他們的應試能力培養。而這恰恰讓孩子比較固定的,記住了書上的一些知識,讓一些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顯得缺乏,所以在能力和知識上是脫節的,所以在孩子一些實踐活動中無法應對真實的考驗。所以這是未來教育不需要的,所以我們必須在目前的最改革中,把交易的一些措施調整到適合未來人才培養的方向上。


政策是已經調整了,而且教育模式也是改革了多年。但是當下的家長真的能感受到這種變化嗎?其實有很多家長有著不同的意見。因為現在我們強調素質教育不再強調考試成績。就比如說我們每年考試成績也不再進行分數的公佈和排名。只是對孩子進行等級化的考核,並且建立了個人成長的檔案,綜合評價一個孩子的成長。那麼對於孩子來說考核的面更加立體了。所以對於孩子的各方面,其實更加強調了這個孩子的綜合素質。但是家長還是有著很大的擔心,因為未來必定他們要面臨高考。目前又不在追求成績的基礎上,讓孩子對於考試的概念比較模糊,這樣真的有利於他們在高考中的成績嗎?


所以現在的制度,其實讓很多家長接進入了兩難的局面。因為強調素質教育。不再那麼重視分數是非常難做到的,在高考的競爭中,孩子是以成績來獲得更優質的大學的學習機會,家長也就獲得了一個成功。但是如果在前期的教育中,我們都是帶孩子進行了快樂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如果在高考中卻不能進入優質的大學,未來他又有哪些更好的機會去鍛鍊和更好的學習呢?所以在這個模式下,我們想要徹底放棄分數和應試教育下的分數,其實是非常難做到的。


思維數學小課堂


1965年初中的課程設置是語文,數學,英語(有磁帶錄音機),地理,自然,體育,勞動等。住校,有早讀,晚自修。早中晚三餐由值日生同學輪流從學校食堂用木桶打回來再分。有一個同學擔任司務長,負責每星期班上就餐同學的訂飯分量,上報食堂。星期日可以回家拿補給,我們通常是帶炒麵,鹹菜等。

這是本公社及周邊方圓幾十裡唯一有高中部的完中。在全縣也有點兒名,師資力量雄厚,建國初期五十年代的大學生,響應黨和毛主席的號召,來到我們農村任教。

這時我才第一次聽到用標準普通話講課。

學校有體育場,可以舉行運動會,打藍球,踢足球,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還一個池塘,有一畝多地。食堂養了幾頭大肥豬。勞動課就是到學校田裡去勞動,施肥等。我們有時吃到的毛豆就是學校自產的,免費供應。

轉眼到了期末,考試後散學會餐,學校把食堂養的大肥豬殺掉了,晚上舉行了全校會餐,各班把飯菜打回來,住校和附近的學生,四人一桌,大盆上菜,都是豬肉和豬內臟做的菜,很豐盛,很過癮,一直是我心中美好的回憶。

我不知道教育應該怎麼改,就覺得那時是既有理論學習,也有實踐鍛鍊。


愛我中華與時俱進


昨天聽學生說,今年高中升學淘汰率一半,在有一部分去上中專,估計得有一部分初中畢業生沒學上了,高中沒有進入義務教育。而是更嚴苛了。基本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選材標準,但不同的是上高中的是最好的學生,其次是中專生,剩下的就畢業了,沒上高中的機會了。分數確實沒用了,中考已經實現了人才層次分流,不好好學的,慢成長的,沒人會再給你機會。自己不學的那就更不用勉強。分數代表你努力的程度,你能夠上哪個檔次的學校,在鼓吹分數不重要,或者批評唯分數論的,誤導對學習成果的認知。學生不排名,不公佈分數,是避免學生學習心理緊張,緩解壓力,消除學習心理障礙。不等於選拔不看分數,不以考核結果為標準啊!還是讓孩子多努力多考點分數吧。教育實踐課程一直在實施,且考核更全面,更靈活,你的建議教育部早就在研究與實施,你提出的觀點至少落後了30年。人才選材形勢已經開始逆轉了。不學無術的,還崇尚稀鬆快樂教學的,努力玩手機,打網遊的,勢將淘汰出局!


鋸沫老樹的粉絲


兒子去年一年級2個學期的道德品質書全新,每次考試都按老師要求帶去墊試卷。學校發的書只有語文數學和道德品質。我們那時候上學都還有美術音樂等書呢,搞不清楚現在到底幾門課。一個星期就一節體育課,現在的小孩太可憐了。


興辰興諾


不能偏。毛主席說“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德、智、體、勞全面發展才是正確的。


曉風山中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老穆認為,不可行!

讓學生多去實踐,出發點是好的,但這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因為最後的大學錄取,還是憑成績說話的!

倘若在小學階段,我們都不注重分數了,而是去強調實踐,學生們自然是很快樂……

到了初中階段,我們還是不注重分數,還是強調社會實踐,學生們依然很快樂……

可是……可是到了中考……就會有部分學生因為成績不好而上不了高中。

請問:學生還會快樂嗎?家長還能快樂嗎?

倘若到了高中階段,我們還不注重成績,而是注重實踐,平時學習是很快樂,可到了高考呢?

你考不上大學了,你還能快樂嗎?


或許有人會說,題主的意思是高考不再按成績錄取,而是靠實踐能力錄取……

老穆想說,這樣的做法更是不可取……

就目前而言,高考是最公平的舞臺,不論你貧窮,還是富貴,不論你健康,還是疾病,你都可以在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我……

倘若取消了高考,不再按成績錄取,教育公平何在?

【1】偏遠地區的實踐能力怎能與發達地區孩子相比?寒門怎能出貴子?

【2】有錢、有權人會不會走後門呢?

【3】實踐評判的標準是什麼?有何依據?誰去考核?

【4】文化教育不被重視了,我們的國家建設還如何繼續前行?

【結束語】老穆認為,在不改變現有的考試體制下,適當地多去實踐,不過於看重分數,還是可以的!

教育公平很重要,任何教育改革,都不能背離這一點。你們覺得呢?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贊同這個觀點。但中小學不要再注重分數了一句話好說,做起來確非常難。其一,不要注重分數,注重什麼呢?標準是什麼?誰來考核或考查呢?其二,不要注重分數,如何評價學校?如何評價教師?以什麼為尺度?由誰來進行考核或考察?其三,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既不能單純以分數評判人,更不能以個人的主觀印象評價人,由其是在現在這個人心比較混亂自私的時侯。因此,教育部要下大決心,下大氣力,深入調查研究,深化改革探索,儘快出臺一整套科學公正的中小學生,教師,學校評估考核方案來,確實能讓學校,家長,社會皆天歡喜。讓“不要再注重分數了”這句話變為現實。


邁克大山


現在學生太累啦,官員們為孩子們想一想,在這裡我代表全國普通老百姓向你們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