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畢業後回農村種地,別人看不起我,內心糾結怎麼辦?

鄉村關中汗


糾結的無非是怕回到農村種地會面對他人的指指點點,自己覺得抬不起頭!

作為一個也即將畢業的人,我談下自己的看法吧!

面臨畢業,我們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回農村種地也是一條路

特別是這次的疫情,讓我切身體會到自己過好就行了,真的不要管他人的評價和想法

就算你在外面打工,如果沒有幹出一番成績,同樣會有人看不起你


別人看不起的,並不是因為你回農村種地,

而是人性中固有的攀比讓他們帶著有色眼鏡看人

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太好,但我真的這樣覺得,不管自己怎麼做,總有人會看不起你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自己過舒服自在了

在城市裡勉強生存,回家過年隔壁的張三李四會因為你穿得不夠光鮮背後議論你

穿得體面,皮鞋擦得鋥亮,家後面的叔叔又會因為你開的車沒他兒子好而諷刺你

如果過多的在意他人的評價,會活得特別累,真的特別累

因為在武漢,對這次疫情感觸頗深,生命很脆弱

首先要學會愛自己,先把自己過舒服了,管他誰真誰假,指指點點!

大家好,我是農人書生,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農人書生


畢業之後回農村種地一般有兩種情況,下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種情況是農學專業畢業,藉著農村土地流轉的東風,回農村承包土地,學以致用,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可能在起初階段會有思想壓力,比如農村的長舌婦會說,你看那個誰,出去上了幾年大學,還不是照樣回來修理地球啊。其實往長遠看,農村大有可為,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來轉化成生產力。到時候自然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認可。

第二種情況是在外闖蕩了幾年,有了一定的財力儲備,回農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僅能夠親近大自然,而且也能養家餬口。我就屬於這種情況,可能剛開始會有壓力,憑著好好的工作不幹,回來下地勞作。但是當我們種植出來優質的農產品,而且依託工作積累的資源,打通了農場到餐桌的直通車時,所有的糾結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呢,回農村種地,必須得做好前期的調研準備,找準自己的方向,做窄而深,不做大而全。形成品種優勢,才能產生品牌效益。那些開始的糾結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膠州白菜哥


同是在農村創業的大學生,說下我的情況,希望能給你些幫助

我的基本情況:我這邊村裡主要種植草莓和櫻桃,算是不錯的經濟作物,加上自己出身農村,又喜歡農村生活,所以自己就想著做農業,規劃起了櫻桃園,從規劃到拿下櫻桃園前後過了三年時間才和家裡說通,其中過程太難了,現在已經做了兩年了,一切慢慢的步入正軌,你所說的糾結我是深有體會的,主要以下幾點

1、對於常年在農村生活的家裡人來說,他們做事很受周圍眼光的影響,就像鄉村愛情的劉能和廣坤樣,雖然電視劇誇張但是有農村生活的影子。對於剛邁出農門的大學生,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再回農村,這個觀念不要辯論,因為根深蒂固,但是要有自己和父母迴旋的理由,最起碼讓他們不反對就行了,沒有了父母的質疑已經少了大部分疑慮

2、還有一點我們做事的初衷不是為了讓誰看得起,一定是自己經過理性的市場判斷下決心去做這件事。農業的事最難的就是週期長,風險大,特別是我這個做櫻桃園的,再好的種植技術也需要老天爺賞飯吃,幾天的壞天氣能讓一年努力付諸東流。我做櫻桃園基於兩點:1、自己已經積累了部分的客戶,之前一直每年給他們供貨;2、自己家裡包括周邊有多年的種植面積,氣候也適合。

3、要盈利,所有的糾結和疑慮都會在你盈利的那天煙消雲散,錢最有說服力。所以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比種植技術比不過很多老農,比懂行比不過很多水果販子,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我們要掌握各方面信息,合理的資源調配,讓自己降低風險。我現在一半精力在管理果樹上,一半精力在收集信息上。比如這次的疫情,村裡很多草莓種植戶賣不出去,我就通過自己的渠道幫村民走了很多貨,他們也對我有了很大的認可。所以做農業一定是始於情懷終於持續性盈利。


煙臺海一


沒什麼好糾結的,因為這是你的路,而且還是你自己想走的路,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呢?你這樣的情況我早在10年就嘗過了也到現在還在進行中。

我農村的90後,而且讀書於高三弟一個月就不想讀了,所以在農村學了一門技術(泥工)。那時就有很多人,這年輕人怎麼會選擇來做泥工呢,風吹日曬雨淋的,身上又很髒等等,因為那時就有覺得這小夥子怎麼去學這,是不是傻啊,是不是沒出息啊。

所以現在的我又在學做消防,還是有人說,這個有什麼好學的,灰塵大,又髒,而且離家又遠。我這不還是在學習。所以別人的眼光並不能決定你的路。

其實現在很多工作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地步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所以我們選好了路就要走下去,最重要的還內心要強大,心態要擺正。

加油吧,年輕人。


阿亮青年


首先,要說明,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對農村種田種地很不瞭解,所以有說錯的地方不要較真。

在農業大學唸了四年非農業專業,畢業很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注重養生,每天上班就是坐著,從早到晚腰痠腿疼,頸椎病,肥胖症,一一而來,以前很喜歡在外面吃飯,現在只要允許一定會自己做飯帶飯吃,老爹一直吵吵要買一個一樓帶院子的房子,自己種點什麼。

大家為什麼不喜歡回家種地呢,無外呼就是累,掙不到錢,但是隨著現在機械化養殖,種地也變成了一門學問,大家越來越注重養生,對菜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種出好吃健康的食物,大家都會夠買,種地沒有問題,要轉變種地的形式,自己研究一套高效的方法


尼克琪琪


很願意跟你交流一下這個問題,我也是喜歡農村,喜歡農業的,可是我沒有走上這條路,其實想想挺遺憾的!人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為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些努力才有意義!

一、我想你也是有想法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規劃吧,我希望不管是因為什麼,你既然選擇了農村,就堅定自己的想法做下去,你的這個規劃是什麼?自己內心是很清晰的吧?

二、你說因為村裡人笑話你,你內心很糾結,在明確自己規劃和目標的基礎上調整自己的內心,不要糾結了,做什麼事都會有人在背後議論,這是正常的,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不被別人說,不要因為村裡人笑話你,你就動搖自己的選擇。

三、不知道你上學學的是什麼專業,不管學的什麼,你都是有一定知識和文化素養的人,希望你眼界和胸懷都寬闊一些,農村的人很質樸,很實在,你自己不要把這些議論太當回事。或者,你也可以把這些議論當動力,別人越議論你,你越發奮把事做好,事情做好了,人家就只會佩服和欣賞你了。

四、說一個真實的例子,有個朋友,是個八零後,他大學畢業後在一個飼料公司跑了一段時間業務,然後回了家鄉創業養鴨子,經過幾年的奮鬥,他養鴨有了一定的規模,成立了公司,還帶領村民成立了合作社,還因為能力強被選為了村支書,各項事業在農村做的風生水起。我想他之所以能做成功,和他目標堅定、肯吃苦、能堅持的意志和精神是分不開的。

五、有句話叫“工業反哺農業”,這些年國家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工業經濟飛速發展,到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時候了。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有一些新的動向和趨勢,也會更多的出臺一些支持發展農業的政策,相信農村的廣闊天地一定會讓你有展現實力的機會。

你是學校畢業的,在農村不管做養殖、種殖,一定是有不同於傳統種養的模式,多學習多實踐,不要急於求成,踏踏實實、一步一步朝前走!祝福你心想事成!







煮酒話桑麻


雖然沒有理論依據,但是本能覺得在接下來幾十年,農村會出一批農場主;大部分會擠入中產階級,一部分成為富豪....;

中國農業農場主化應該是不可逆的潮流....;雖然有很多條件仍然不是很成熟....;

1.80年代的分田到戶,解決了多勞多得的問題,釋放出巨大的活力....;但隨社會發展,這部分活力已經變成阻力....;

2.農產品效率的需求,要求土地經營者更專業,更科學....;這是目前農民不具備的素質...;這樣的現狀,促使有人投資....;

3.生產力效率提高,更需要規模作業...;規模作業會促使農場住產生.....;

4.廣大農民兄弟一畝薄田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一畝薄成了他們的雞肋...;

....;

當然,為何年青人喜歡城市生活....?

出了便利,時尚,色彩斑斕.....;最重要的是見識和眼界....;

我想回農村,但我回不去了....;當然只是想想...;如果從頭再來,我定是沒有那股勇氣....;


守車寶寶


其實題主說的這種情況,真的真的很普遍,很寫實。我就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在這方面深有感觸。而且昨天晚上剛剛和一個回農村創業做養殖的朋友一起吃飯,還聊到這個話題,他說現在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畢業後回農村發展,遇到的最大的阻礙和困難不是經濟上的壓力,也是來自身邊閒言碎語帶來的精神壓力。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感同身受,也來簡單的聊幾句吧。

首先我們一起看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什麼?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農村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非常不容易,他們對農村走出去的期望值非常高

其實,農村人大多數來講,思維方式很簡單,很多農村父母千辛萬苦培養了一個大學生,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去外面的大千世界看更多的世面、從事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多的機會,在他們和左鄰右舍的居民眼裡,走出去的大學生,只有在大城市工作、從事公務員等“鐵飯碗”職業,才是成功的、體面的。


畢業之後,又回到農村,很多村裡人就會覺得是一種沒出息,在外面混不下去找不到工作才灰溜溜逃回老家農村的感覺。


2、老一輩農民因為自身的一些侷限,農民身份成了一種刻進骨子裡的自卑

儘管現在社會進步,農村經濟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各方面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就是:農村相對城市而言,確實在社會資源、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就業機會等等很多方面,農村落後太多了。


所以老一輩農民深知在農村生活的艱辛,也因為自己身在文化水平、職業技能方面的限制,他們其實對於自己是一名農民,有一種刻入骨子裡的自卑感,真的在很多時候他們潛意識會覺得自己低城裡人一等的,所以他們拼盡一身培養自己的孩子上大學,就是希望他們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他們羨慕和嚮往的“城裡人”。


所以,在這種心態下,如果你大學畢業,又回到農村種地,不論你是用多先進的技術手段,大多數農民都會先入為主的認為你還是沒有成為他們期望的“城裡人”,還是做回了被人瞧不起的“農民”。


所以,我個人認為,對於現在年輕人畢業之後回農村種地,被人瞧不起的最根本原因,並不是村民人性向惡,故意瞧不起你,而是源於他們骨子裡對農民身份的一種自卑。


那麼針對這種現象,我們作為回老家創業或種地的年輕人,應該怎麼樣正確的對待和處理呢?

其實大道理,可以講很多,但是我都不想去搬那些教科書式的或者雞湯式的文字來闡述,就我個人的經歷,簡單的明瞭的跟你說幾句,或許題主就能豁然開朗。


小時候我家裡條件特別艱苦,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受傷不能從事重的體力活,目前身體單薄,父母兩人因為時代和家庭原因,基本都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但是我母親從我記事開始,一直跟我說要多讀書、好好讀書,走出去將來才會有出路。真的非常感謝我父母幾十年的艱辛付出,我也算不負眾望2003年高考,進了全國前十的985、211大學,當時村民好幾年都對我津津樂道。


後來畢業,在國企工作,也是每次回家很多左鄰右舍都來家裡玩,拉拉家常問我各種工作和公司的問題。2015年,我捨棄之前的一切,開始創業做農村電商,然後就開始回到鄉村,基本上都是山上下鄉,跟農產品、農民打交道,也就是題主說的,我又成了一個村民眼裡回農村種地的大學生。如今每次回家,我都能感受到左鄰右舍變化的眼神,我也能想象到背後他們可能議論的話題,無非就是:“你看著,xxx他爸媽這麼辛苦供他念大學,現在混不下去了又還是回到農村來種地了。。。”


但是,我並不在意這些,現在的生活狀態,我很滿意。以前在城裡工作,每年到頭,基本都是五一、十一、春節這幾個節日,才能回家一趟,回去也是待三五天就又要回去工作。現在,突然想家了,馬上就可以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幫爸媽做做農活兒,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回家陪爸媽時候他們那種無法言表的開心,那也是我最近幾年最開心快樂的事情:兒時您養我,老了我陪您,幸福不就是這麼簡單純粹的事麼?


其實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講,無非都是為了能和家人一起過的更加開心幸福,所以只要是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讓家人過的更好更開心的事情,其他人的閒言碎語,又有何干呢?


作者簡介:創業理工男,2015年開始農產品電商創業,2017年開始電商扶貧,2018年開始農村電商培訓。期待關注@原味餘生,交流農產品電商及三農問題。


原味餘生


畢業後,回農村種地。別人瞧不起?。內心糾結?。

這很正常啊。在一般農村人的心中,大學畢業後,或考公務員,或進城務工。徹底脫離又累又沒前途l的農村。是大多數農村父母對兒女的期盼。也就是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的思想。一旦一個人大學畢業後回家創業,他們在你沒成功之前是會瞧不起你的,認為你是沒能力在外邊闖蕩才回家的。

不用糾結了。如果你大學學的是農業類的。專業對口。自己一旦決定回家創業。那就腳踏實地的幹下去。不用在忽別人的閒言閒語。幹自己的事業。等成功之日,便是村人對你看法改變之時。

如果一個青年人連這點世俗的觀點都抗不了,那你將一事無成。

都說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但現實確是很艱苦。既然己經決定了,那就做好吃大苦,受大累的思想準備。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說不定你還能闖出一條新路。能帶動家鄉的父老鄉親致富呢。

期待你的成功。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對於畢業後回農村種地,會被別人看不起這個問題,坦白講還是你的內心不夠堅定,你的慾望不夠強烈,沒有為自己夢想而實現,去克服一切困難。

其實,在電視劇《鄉村愛情》中就有答案。

謝永強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畢業後沒有去政府單位上班,也沒有當小學老師。在受到父親和外界的打擊下,重新認識自己,決定去後山開荒,刨地種果樹。當時謝廣坤還要全村宣傳大學生開荒種地,為了阻止謝永強去後山刨地,躺在地上讓謝永強從身上跨過去,甚至種好的果樹被父親打斷,這一切都是謝永強的困難,旁人的冷眼瞧不上還好,更嚴重的是自己的父親還極力阻止,但是謝永強還是堅持下來了,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這一點其實在很多人身上都有影子,包括我自己,我本身做三農自媒體,家裡父母就反對,希望我穩穩的找個工作。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浮躁,踏踏實實的在自己的家鄉種下自己的理想樹。當這一切過去,回頭看看,你會笑著說,當初那點困難對你來說算什麼。

加油,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