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旅企需擺脫國內客源依賴症

在中國旅遊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復星也在藉機加碼全球化。在三亞亞特蘭蒂斯剛剛開業不久後,復星又一次將目光瞄向了海外文旅企業。實際上,復星近幾年在文旅板塊持續收購,先後入股了歐洲旅行社Thomas Cook,並收購了知名的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頗受關注。復星全球合夥人、復星旅遊文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錢建農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旅遊需要不同的產品,而旅遊產品需要去除單一化的客源結構,旅遊產業與國際接軌,需要想辦法吸引更多國外的客源。

旅遊3.0產品成熱土

4月28日,由復星投資110億元建設的三亞亞特蘭蒂斯正式開業,而這一全球化的度假產品也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不過,由於三亞度假酒店數量較多,休閒市場競爭激烈,如何讓這類高端度假產品脫穎而出,成了投資方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錢建農認為,過去三亞產品基本是同質化程度非常高,都是相同類型的酒店。有的甚至是北京、上海的商務酒店挪到海邊,只是多了沙灘游泳池而已。1996年第一代產品是國內度假村,叫1.0版本,2003年外資品牌進入的時候,標誌著2.0時代的來臨。現如今到了3.0時代的產品,3.0產品只是多個業態都包含在一個目的地裡,其中包含了住宿、餐飲、娛樂文化、海洋、水上樂園、水族館、親子活動、購物等,3.0版本這個綜合體就是亞特蘭蒂斯。

實際上,就在三亞亞特蘭蒂斯開業前夕,海南被正式設立為自由貿易港,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海南旅遊再一次被列為重點發展的任務清單。

錢建農表示,隨著海南全島被設立為自由貿易港,相信旅遊產業也會和國際接軌,除了住宿以外,文化、體育、運動等都會逐步完善。此前在歐洲95家機場,Thomas Cook也在考慮增加開通歐洲到三亞的直航。這樣可以進一步帶動當地旅遊的發展,國際上比如像坎昆、東南亞島嶼、迪拜等很多都是因旅遊興起的。

品牌疊加相互促進

實際上,在文旅板塊,復星近幾年來一直持續收購。從2015年,復星先後收購、入股了Club Med、Thomas Cook國際知名品牌,在談到如何將這些旅遊產品進行組合時,錢建農指出,復星旅文進入三亞以後已經改變了旅遊生態圈,而品牌疊加可以組成不同的業態,產生良好的化學效應。從旅遊目的地來看,首先需要不同的產品,其次需要更國際化的遊客和更多的內容,比如說像演藝等內容。復星通過全球資源讓太陽馬戲在三亞演出,把Thomas Cook全球銷售體系和三亞對接,以吸納更多海外遊客。例如在Club Med開業的前兩年,外國人入住的比例非常高,已經超過30%,旅遊產品也需要去除單一化的客源結構,面向全球化發展。

隨著三亞入境政策寬鬆、免籤政策出臺,復星正在緊密地和Thomas Cook談未來歐洲客人進入三亞的方案,比如有些遊客直接到三亞,有些則是到中國其他城市旅遊之後再進入三亞。相信隨著復星體系內國際資源陸續進入三亞,三亞國際旅遊人次肯定會比較快的成長。

休閒產業潛力巨大

錢建農認為,最早復星成立了商業事業部,目標是在復星體系內消費升級領域內的新東西,後來發現旅遊佔旅遊升級很大的比重。經過研究發現,旅遊產業的潛力非常大,通過對歐洲、韓國、日本、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研究,旅遊業佔國民生產總值10%左右,全球平均就業10%左右。

談到對於旅遊產業的投資,錢建農坦言,從投資平臺到產業是個過程,一開始投資收購全球最大休閒度假集團的時候,只是股權,後來完全控制,逐漸開始做產業集團。在旅遊產業中,休閒度假佔一半,大概超過51%的比例,甚至更多。

復星旅文在一開始啟動的時候就瞄準了旅遊行業裡休閒度假板塊,通過收購,用國外的品牌和經驗幫助中國在旅遊供給側改革方面做一些事情。對於復星來說,投資是長項,但是隨著更多介入到產業運營中,未來產業運營和投資還會結合在一起,是“內生成長”和“外延擴張”兩種模式結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