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為何基建越來越好?

在農村,有個現象,使很多人一直想不明白: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為何基建越來越好?以前村裡人很多時,走的都是一腳泥巴路,現在常駐村裡的人越來越少,卻反而修起了水泥路,不但有通村路、通組路,甚至通戶路也修好了,這是為什麼呢?針對這個問題,

我們不妨從農村過去的趨勢、現在的趨勢及未來的趨勢,作些對比,從而理解當下的行為和現象。

一、原來的農村趨勢

1、隨著打工潮的流行,農村人大量湧入城市,相對農村來說,城裡賺錢更容易一些,環境更舒適一些,更熱鬧有趣一些。

2、農村人傾巢去城市發展的結果是:錢雖掙了一些,但代價是,田地拋荒了,對家庭老小的照顧少了,有的夫妻感情出現問題了,不少親情也開始淡漠了。

3、不少農民在城市買房買車紮下了根,不願意再回到農村守著那一畝二分田,如此以來,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不少地方,還出現了嚴重的“空心村”現象。

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為何基建越來越好?

二、現在的農村趨勢

1、農業發展歷史欠賬太多,已呈現明顯拖後腿的態勢,和西方國家農業現代化比較,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差距拉大,農業農產品的競爭力方面劣勢越來越明顯。

2、國家政策開始向農村傾斜,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發展農村經濟基礎建設,引進現代化的技術和人才,科學種田,盤活農村閒置資源,正一步步激活農村生產力。

3、農村有廣闊天地,農村建設好了,特別是路修好了,可以吸引很多城市富餘人員去農村創業,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也可以避免經濟危機的出現。

4、當前農村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佈局,造成每家每戶建築比較分散,這種情況,為汙水管網、給排水、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樣也不利於醫院、休閒娛樂等服務均衡化覆蓋。大力建設新農村,為鄉村振興打下基礎,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

5、三權分離,土地流轉,種種方法的實施,讓有能力在城市發展的定居城市,讓有能力在農村發展的迴歸農村,城鄉一起發展,一起繁榮,實現真正的城鄉一體化。

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為何基建越來越好?

三、未來的農村趨勢

1、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開始反哺農業,反哺農村,因為社會需要全面協調發展,沒有高度發展的農業,一個國家不可能真正實現全面現代化。

2、參照其他國家發展經驗,有資源的地方,農村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沒有資源的地方,農村將被淘汰或邊緣化,農村將出現大量無人村,並村並鄉並鎮將大規模進行,利用更多的土地資源更小的成本,建設更適合居住更現代化的農村社區。

3、通過新農村的建設,徹底改變農民的落後觀念,提高文化水平,科學種田成為主流,將不斷引進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為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提供足夠的智力支持。

4、農民的收入將不斷提高,農民將成為炙手可熱的職業,到時候,家庭農場普遍,農村養老,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親潮流。

5、屆時,鄉鎮企業,集體化農莊,養殖業,畜牧業,果園,蔬菜基地,大面積種植,機械化操作,自動化運行,這種現象,將會大面積鋪開,農村社會發展活力四射。

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為何基建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