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何百米運動員和萬米運動員身形差這麼多?

jianfeng_fm


很多喜歡看田徑運動的人可能都有一個相同的感受,那就是百米運動員和萬米運動員的身形相差是很大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們身形想的差異呢?這其實是由他們參賽項目的特點和他們日常訓練的不同決定的。

  • 田徑項目需求

萬米運動員在田徑運動中,更在乎的是持久力,需要讓體力在體內長期的保存,才能得以讓自己堅持下來這一萬米。而百米運動員在田徑運動中需要的是一百米的瞬間爆發力,他不需要在身體內保存體力,只需要瞬間讓自己達到最佳狀態,完成百米衝刺。這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 肌肉訓練不同

人體內的肌肉分為慢縮肌和快縮肌,慢縮肌是人體內在有氧運動是使用的肌肉,更注重耐力。而快縮肌是負責人體一瞬間的爆發力。可以很明顯的讓人的速度有一個較快速的提升。慢縮肌是萬米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需要鍛鍊的肌肉。快縮肌則是百米運動員需要鍛鍊的肌肉。

  • 身形不同

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由於二者訓練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兩種運動員的身體會漸漸的發生變化。萬米運動員全身的肌肉比較勻稱,而百米運動員的腿部肌肉是特別發達的。這是因為百米賽跑也就是幾十秒的時間。要更多的將力量放在有爆發力的地方,所以要訓練特別容易提升速度的退步和胳膊等等。


養娃視頻


因為訓練目的與訓練內容的不同,造就了百米運動員和萬米運動員迥異的身形。

萬米的訓練需求

田徑比賽中,萬米跑步與百米賽跑,雖同為跑步項目,但是從能量代謝與項目需求上分析,確實非常不同的運動項目。

萬米跑步,就是10公里跑,屬於耐力項目。國際頂尖運動員完成萬米跑,大多在28分鐘以內,這樣時間維度上的運動,能量代謝幾乎都來自於有氧代謝。

因此,萬米運動員訓練的重點便是提高有氧代謝的能力。訓練內容以有氧運動為主,增肌效果有限,自然萬米運動員的肌肉量不會很高。

2017田徑世錦賽男子10000米,冠軍得主法拉赫(圖右)在訓練中。可見,法拉赫肌肉分明,只是肌肉量不多,以健美的觀點看,略顯單薄。

百米的訓練需求

相反的,百米賽跑,算得上是純正的爆發力項目。當今國際頂尖選手,都具有10秒內完賽的能力。在這個時間維度上,跑步的能量來源主要是無氧代謝中的ATP與磷酸肌酸。

這就對肌肉的爆發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於是,百米運動員的訓練就以爆發力訓練為主。爆發力訓練與增肌訓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需要舉鐵,需要增加肌肉力量。

於是,頂尖百米運動員,往往也擁有令常人羨慕的健美身材。

百米傳奇博爾特的勁爆身材

在2017田徑世錦賽男子100米決賽中,擊敗博爾特而奪冠的男人——加特林:壯如牛。

還有咱中國驕傲——蘇炳添,身材槓槓噠!

萬米運動員改變訓練內容,一樣壯壯的

萬米運動員通常肌肉不多,這是由他們的訓練需求和訓練內容決定的。

不過,當他們一旦改變了訓練需求與訓練內容,一樣成為肌肉男。

美國萬米和馬拉松好手,萊恩-海爾,在退役前後的身形比較,就是很好的說明。

萊恩身高1米78,如上圖,運動員時期體重58kg。

2016年,萊恩宣佈退役,退役後,他開始舉鐵,當他在社交媒體曬出他體重75kg的增肌成果時,粉絲們驚呆了。

關於作者

王棟 博士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認證私人教練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設計博士

北京大學生物科學本科


王棟聊健身


兩個原因

1、短跑運動員是白肌比例高,長跑運動員是紅肌比例高。

2、短跑運動員爆發力,力量訓練更多,長跑運動員心肺,耐力訓練更多。

現在來細說

1,如圖


肌肉纖維大致分為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快肌纖維特徵是染色後是白色的
,爆發力更強,纖維相對較粗;慢肌纖維特徵是染色後是紅色的,輸氧能力更強,纖維相對較細,毛細血管更豐富。每個人的快慢肌比例都是不一樣的,是天生的,改變不了,不同的競技運動對這方面的選材也不一樣,快肌纖維適合爆發力高的運動,比如拳擊、短跑這樣的。慢肌纖維則是適合耐力強的運動,比如長跑。

2,訓練方法不同,短跑運動員訓練有很多力量訓練,爆發力訓練,重量也是偏大的,力量訓練能肌肥大是眾所周知的,而長跑運動員很多心肺耐力訓練,什麼法克萊跑之類的,糖原在訓練的時候消耗殆盡是很正常的,然後就會消耗肌肉和脂肪來供能。還有就是如果你肌肉大的話體重也就大了,帶著更多的重量跑那麼遠,也是很大的負擔,所以長跑運動員都是細小的身材。


金剛鑽同盟會運動分會


雖然都是跑步,但有巨大的差別,一個是無氧爆發力項目,一個有氧耐力項目。其運動供能方式截然不同,這又和人體肌肉類型相關聯,不同的肌肉類型粗壯程度,纖細狀況不同,造成咱們的百米運動體型看上去強壯、結實,長跑運動員身材瘦長。

我們人體運動由骨骼肌主導,骨骼肌受意識支配,又稱隨意肌,主要由快肌和慢肌兩類組成。

快肌,含有較多的肌原纖維,含肌紅蛋白較少,顏色偏白,所以也叫白肌。白肌收縮速度快,力量強,屬於高強度,短時間運動的肌肉類型,白肌本身粗大,百米運動員長期訓練更會增強,增大白肌,所以體型顯健壯,此外百米運動中不需要脂肪供能,對短跑來說脂肪沒用,越少越好,因此優秀的百米運動員體脂率偏低,肌肉線條明顯,健碩,男子給人力量的美感。

慢肌,纖維富含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肌肉中存儲並輸送氧氣,呈紅色,也稱紅肌,其肌原纖維較少,在運動時爆發力不強,但耐勞持久,紅肌代謝中產生的廢物能快速通過血液循環帶走,能保持長久平衡。

位於慢肌和快肌,還有一類快速紅肌,富含肌紅蛋白,顏色呈紅色,這類肌肉收縮速度較快,不適合耐力性運動,歸於快肌一類。


短跑多是快肌無氧代謝糖原,容易是乳酸堆積,所以無法堅持長距離。

長跑多是慢肌有氧代謝糖原或脂肪,速度不快情況下,能充分代謝,不產生乳酸或少量產生,但很快被循環系統排出,所以能長距離運動。

最後,我們每個人的肌肉數量是一樣的,但快肌和白肌的比例是不同的,這就是有人適合爆發力運動項目,有人適合耐力項目的根由。通過訓練,用進廢退,可以讓使用到的肌肉更加發達,這就是短跑越練越強壯,長跑越練身材越纖細的原因。

頭條號“跑步的腳跟”為你分享圖文實用跑步乾貨,歡迎馬拉松、越野愛好者關注,分享交流跑步心得。


跑步的腳跟


也許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認為不都是跑步麼,百米和萬米,差的無非是距離,是多跑一會、少跑一會的小問題,兩個項目之間的差異非常小。其實這是不對的,百米和萬米的差距非常的大,對於運動員來說,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運動,

百米運動員主要是要求爆發力,對身體肌肉瞬間爆發能力要求特別強,所以要求運動員肌肉的強韌度更高一些,爆發力、衝刺能力更強一些,換句話說,瞬間每一寸肌肉要承受的衝擊力是非常巨大,所以我們看到百米運動員的身形非常健美,胸部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甚至臂部肌肉都非常發達,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探索人類極限而經過反覆艱苦訓練得出來的,另外百米運動員身高都比較高,畢竟身高高、步幅大,在提高步頻的話,在比賽中會佔據優勢。

現在的科普文章也說到,速度快的人,肌纖維中紅肌含量較高。紅肌與白肌的區別在於紅肌含有更高的線粒體,能提供更多ATP(三磷酸腺苷,供能的),所以紅肌多的短跑爆發力更強。白肌(ST纖維)主要是提供CP(磷酸肌酸),在耐力方面有優勢,適用中長跑項目。

此外,由於長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為身材相對瘦小一些的運動員,會在比賽中消耗得相對少一些,因此在耐力增強的同時,長跑運動員並不需要太大的瞬間爆發的力量,因此他們的肌肉群並不是非常發達,從外形上看人有些顯得瘦小,這是和百米運動員最顯著的區別。

總體來說,每個項目有每個項目的特點,在現代醫學非常發達、體育理論業非常發達的情況下,每一種項目都有著雄厚的紮實的科學做基礎,因此運動員身形的差異,就是項目特點的差別,是長期訓練後形成的最佳選擇。關注鑄劍足球,關注百米飛人。


李志坤NKbridge


百米運動員無氧運動,在訓練時都要考慮無氧訓練能力,在專項跑時既要練速度也要練速度耐力。在訓練期間科學訓練有:有氧跑階段.混氧跑階段.到無氧跑階段的科學訓練。在身體訓練上也是安排體能循環訓練(包括神經系統.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內臟器官.....),有目的地安排內容與和項目結合的時間,總之是極限運動。訓練了身體外的肌肉.還要訓練內臟器官。

中長跑運動員有氧運動或者混氧運動,他們的練習是以長時間和耐力為主,中長跑運動員肌肉是以紅肌纖維為主耐力運動,與短跑運動員速度爆發力的白肌纖維肌肉,在肌肉橫斷面上有較為大的差別,在肌肉與身體訓練上以時間長耐力為主。有氧訓練更要科學漸近地練習內臟器官的功能,教練員既有專項訓練水平又要懂得運動生理學基礎理論,才能使運動員健康的運動。競技運動不懂世界上最科學的訓練理念,達不到高水平,田徑項目是代表國家競爭力的強項之一,我國是體育大國還不是體育強國,但願離體育強國不遠了,在體育界少點體育文盲或半文盲的管理者。


肖健章


原因很簡單..

  • 首先, 訓練方式決定運動表現和身材類型;

  • 百米等短跑以爆發力訓練為主, 會要求並創造出更多 ‘快速收縮肌纖維(快肌/白肌)’, 且顧名思義, 快肌的特點是 ‘收縮速度快, 持續工作時間短, 且其體積較大’, 也會讓運動員看起來肌肉量更多;


  • 萬米等長跑則以耐力訓練為主, 會要求並創造出更多 ‘慢速收縮肌纖維(慢肌/紅肌)’, 其特點是 ‘收縮速度較慢, 持續工作能力強, 且體積較小’, 也會讓運動員的肌肉看起來維度不是那麼大.

  • 所以, 短跑運動員看起來更 ‘大隻’, 而長跑運動員看起來更 ‘小號’ 一些.

關於肌纖維類型..

補充一下肌纖維相關知識, 上述的肌纖維類型(快/慢肌)又可以細分位三種:
  1. 其中慢肌也被稱為TypeI肌纖維, 其主要負責有氧供能(慢速);

  2. 而快肌又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TypeIIα, 它即可以進行無氧供能(快速), 也可以進行有氧供能(慢速), 屬於中間類型;

  3. 另一種叫TypeIIβ, 其主要負責無氧供能(快速).

最後..

無論是快肌主導的短跑運動員, 還是慢肌主導的長跑運動員, 他們的肌肉運作能力都很強, 退一萬步講, 運動表現本身就不是光憑看就可以下結論的, 不然就不用比賽了, LOL.

先就說這麼多吧, 希望上述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喜歡的話別忘了關注, 收藏, 分享一波, 我是老肖恩, 咱們下個問題見了.33.


逗比老肖恩愛健身


短跑運動員和長跑運動員的體型之所以差距大,其中之一是因為他們訓練的專項內容及特點導致了肌纖維的選擇性肥大,而也正是肌纖維具有這樣的特點,所以不同項目的人會有一定體型差異。

以短跑為代表的爆發力較強的訓練項目,因為項目需要做很多速度與大強度力量訓練內容,這樣的訓練內容在身體當中會通過無氧代謝途徑提供能量,超過10秒鐘的運動項目,也會動用到酵解能系統。在這兩個系統工作情況下,快肌纖維會優先發展。快肌纖維比慢肌纖維直徑大,含有較多收縮蛋白,較慢肌纖維肌漿網發達,一個運動單位中,肌纖維數量也多於慢肌纖維,因此快肌運動單位的收縮力量明顯大於慢肌運動單位。據上所述,由於快肌纖維的特點以及強化訓練痕跡,導致以此類專項為主的運動員運動身材肌肉較渾圓,肌肉體積也較大。

以長跑尤其馬拉松跑步為代表的耐力性訓練項目,就需要以耐力為主的訓練內容,這樣的訓練內容正常情況下會更多的調動人體的有氧能系統來提供能量,有氧能系統提供能量大概能維持人體運動2-3小時,並且以脂肪、蛋白質的氧化能力為主,表現在肌肉狀態上以發展慢肌纖維為主。與快肌纖維比,慢肌纖維形態上更纖細,含有更多的線粒體,因此可以氧化脂肪和部分蛋白的能力更高更快,能夠更好地供給有氧能系統。

除此之外,優秀的運動員本身肌纖維的分佈比例就有一些差異。比如短跑強項的人快肌纖維確實比慢肌纖維分佈比例更廣,在有序訓練下,會使本來體積就大的肌纖維更加凸顯。


於老師運動康復


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了,萬米運動員的身形普遍修長、纖細、身上完全找不到一絲多餘的贅肉不說,連多餘的肌肉都沒多少。

相比之下,百米運動員的腿部肌肉似乎普遍更加發達,而且絕大多數百米運動員的身高都不會太高。

究其原因,這和兩個項目對運動員的身體和技術要求的不同有關。

萬米屬於長跑,長跑運動員拼的是耐力,他們需要持續完成1萬米的跑動,因此,長跑運動員的日常聯繫、技術動作,大多都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耐力、體能儲備、韌性等方面進行的,畢竟這是耐力跑,沒有人可能從跑出去的第一步就像跑一百米那樣一路衝刺到最後,爆發力遠遠不如耐力在這項運動中對運動員的幫助大。

相比之下,百米對運動員的要求,跟萬米完全不同。這項運動,從開始到結束,一共也就10秒左右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並不需要考慮長距離跑動的耐力問題,但需要儘可能的提升運動員的短時爆發力,因此,百米運動員們的訓練側重點並不在耐力提升、韌性提升之類的問題,而是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提升運動員的短程爆發力上面。

雖然都在田徑一個大項上,但實際上,萬米和百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小項,甚至很多人都說,一百米和二百米不可兼顧,原因就在於,二百米比賽會多一個彎道技術的練習,而一百米的訓練,則是在一條筆直的跑道上完成。

實際上,有這種差別很正常,項目的不同罷了。無論這名運動員參與的是什麼比賽,他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任何項目,哪怕只是電競項目,也有超乎常人想象大量的訓練,所以每一位認真對待自己參與的項目的運動員,都很不容易,都值得我們尊敬。


快意體育


人類有三種不同的肌纖維

慢縮肌 = 有氧運動使用的肌肉(5000米)

快縮肌B = 高強度,短時間的衝刺(100米)

快縮肌A = 兩者之間的過渡值(400米)

快縮肌纖維(fast twitch fiber)又稱為II型纖維、白肌纖或快解醣纖維;主要負責肌肉的爆發力,肌肉中此種纖維含量較高可以明顯地增強運動速度。

快肌纖維直徑比慢肌纖維大,含有較多的收縮蛋白,快肌纖維的肌漿網也比慢肌纖維發達

長跑運動員可能是90%的慢縮肌與10%的快縮肌,而短跑運動員恰好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