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百米运动员和万米运动员身形差这么多?

jianfeng_fm


很多喜欢看田径运动的人可能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百米运动员和万米运动员的身形相差是很大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身形想的差异呢?这其实是由他们参赛项目的特点和他们日常训练的不同决定的。

  • 田径项目需求

万米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更在乎的是持久力,需要让体力在体内长期的保存,才能得以让自己坚持下来这一万米。而百米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需要的是一百米的瞬间爆发力,他不需要在身体内保存体力,只需要瞬间让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完成百米冲刺。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 肌肉训练不同

人体内的肌肉分为慢缩肌和快缩肌,慢缩肌是人体内在有氧运动是使用的肌肉,更注重耐力。而快缩肌是负责人体一瞬间的爆发力。可以很明显的让人的速度有一个较快速的提升。慢缩肌是万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锻炼的肌肉。快缩肌则是百米运动员需要锻炼的肌肉。

  • 身形不同

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由于二者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两种运动员的身体会渐渐的发生变化。万米运动员全身的肌肉比较匀称,而百米运动员的腿部肌肉是特别发达的。这是因为百米赛跑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要更多的将力量放在有爆发力的地方,所以要训练特别容易提升速度的退步和胳膊等等。


养娃视频


因为训练目的与训练内容的不同,造就了百米运动员和万米运动员迥异的身形。

万米的训练需求

田径比赛中,万米跑步与百米赛跑,虽同为跑步项目,但是从能量代谢与项目需求上分析,确实非常不同的运动项目。

万米跑步,就是10公里跑,属于耐力项目。国际顶尖运动员完成万米跑,大多在28分钟以内,这样时间维度上的运动,能量代谢几乎都来自于有氧代谢。

因此,万米运动员训练的重点便是提高有氧代谢的能力。训练内容以有氧运动为主,增肌效果有限,自然万米运动员的肌肉量不会很高。

2017田径世锦赛男子10000米,冠军得主法拉赫(图右)在训练中。可见,法拉赫肌肉分明,只是肌肉量不多,以健美的观点看,略显单薄。

百米的训练需求

相反的,百米赛跑,算得上是纯正的爆发力项目。当今国际顶尖选手,都具有10秒内完赛的能力。在这个时间维度上,跑步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无氧代谢中的ATP与磷酸肌酸。

这就对肌肉的爆发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于是,百米运动员的训练就以爆发力训练为主。爆发力训练与增肌训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需要举铁,需要增加肌肉力量。

于是,顶尖百米运动员,往往也拥有令常人羡慕的健美身材。

百米传奇博尔特的劲爆身材

在2017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中,击败博尔特而夺冠的男人——加特林:壮如牛。

还有咱中国骄傲——苏炳添,身材杠杠哒!

万米运动员改变训练内容,一样壮壮的

万米运动员通常肌肉不多,这是由他们的训练需求和训练内容决定的。

不过,当他们一旦改变了训练需求与训练内容,一样成为肌肉男。

美国万米和马拉松好手,莱恩-海尔,在退役前后的身形比较,就是很好的说明。

莱恩身高1米78,如上图,运动员时期体重58kg。

2016年,莱恩宣布退役,退役后,他开始举铁,当他在社交媒体晒出他体重75kg的增肌成果时,粉丝们惊呆了。

关于作者

王栋 博士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认证私人教练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博士

北京大学生物科学本科


王栋聊健身


两个原因

1、短跑运动员是白肌比例高,长跑运动员是红肌比例高。

2、短跑运动员爆发力,力量训练更多,长跑运动员心肺,耐力训练更多。

现在来细说

1,如图


肌肉纤维大致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快肌纤维特征是染色后是白色的
,爆发力更强,纤维相对较粗;慢肌纤维特征是染色后是红色的,输氧能力更强,纤维相对较细,毛细血管更丰富。每个人的快慢肌比例都是不一样的,是天生的,改变不了,不同的竞技运动对这方面的选材也不一样,快肌纤维适合爆发力高的运动,比如拳击、短跑这样的。慢肌纤维则是适合耐力强的运动,比如长跑。

2,训练方法不同,短跑运动员训练有很多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重量也是偏大的,力量训练能肌肥大是众所周知的,而长跑运动员很多心肺耐力训练,什么法克莱跑之类的,糖原在训练的时候消耗殆尽是很正常的,然后就会消耗肌肉和脂肪来供能。还有就是如果你肌肉大的话体重也就大了,带着更多的重量跑那么远,也是很大的负担,所以长跑运动员都是细小的身材。


金刚钻同盟会运动分会


虽然都是跑步,但有巨大的差别,一个是无氧爆发力项目,一个有氧耐力项目。其运动供能方式截然不同,这又和人体肌肉类型相关联,不同的肌肉类型粗壮程度,纤细状况不同,造成咱们的百米运动体型看上去强壮、结实,长跑运动员身材瘦长。

我们人体运动由骨骼肌主导,骨骼肌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主要由快肌和慢肌两类组成。

快肌,含有较多的肌原纤维,含肌红蛋白较少,颜色偏白,所以也叫白肌。白肌收缩速度快,力量强,属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白肌本身粗大,百米运动员长期训练更会增强,增大白肌,所以体型显健壮,此外百米运动中不需要脂肪供能,对短跑来说脂肪没用,越少越好,因此优秀的百米运动员体脂率偏低,肌肉线条明显,健硕,男子给人力量的美感。

慢肌,纤维富含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肌肉中存储并输送氧气,呈红色,也称红肌,其肌原纤维较少,在运动时爆发力不强,但耐劳持久,红肌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能快速通过血液循环带走,能保持长久平衡。

位于慢肌和快肌,还有一类快速红肌,富含肌红蛋白,颜色呈红色,这类肌肉收缩速度较快,不适合耐力性运动,归于快肌一类。


短跑多是快肌无氧代谢糖原,容易是乳酸堆积,所以无法坚持长距离。

长跑多是慢肌有氧代谢糖原或脂肪,速度不快情况下,能充分代谢,不产生乳酸或少量产生,但很快被循环系统排出,所以能长距离运动。

最后,我们每个人的肌肉数量是一样的,但快肌和白肌的比例是不同的,这就是有人适合爆发力运动项目,有人适合耐力项目的根由。通过训练,用进废退,可以让使用到的肌肉更加发达,这就是短跑越练越强壮,长跑越练身材越纤细的原因。

头条号“跑步的脚跟”为你分享图文实用跑步干货,欢迎马拉松、越野爱好者关注,分享交流跑步心得。


跑步的脚跟


也许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认为不都是跑步么,百米和万米,差的无非是距离,是多跑一会、少跑一会的小问题,两个项目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其实这是不对的,百米和万米的差距非常的大,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

百米运动员主要是要求爆发力,对身体肌肉瞬间爆发能力要求特别强,所以要求运动员肌肉的强韧度更高一些,爆发力、冲刺能力更强一些,换句话说,瞬间每一寸肌肉要承受的冲击力是非常巨大,所以我们看到百米运动员的身形非常健美,胸部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甚至臂部肌肉都非常发达,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探索人类极限而经过反复艰苦训练得出来的,另外百米运动员身高都比较高,毕竟身高高、步幅大,在提高步频的话,在比赛中会占据优势。

现在的科普文章也说到,速度快的人,肌纤维中红肌含量较高。红肌与白肌的区别在于红肌含有更高的线粒体,能提供更多ATP(三磷酸腺苷,供能的),所以红肌多的短跑爆发力更强。白肌(ST纤维)主要是提供CP(磷酸肌酸),在耐力方面有优势,适用中长跑项目。

此外,由于长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身材相对瘦小一些的运动员,会在比赛中消耗得相对少一些,因此在耐力增强的同时,长跑运动员并不需要太大的瞬间爆发的力量,因此他们的肌肉群并不是非常发达,从外形上看人有些显得瘦小,这是和百米运动员最显著的区别。

总体来说,每个项目有每个项目的特点,在现代医学非常发达、体育理论业非常发达的情况下,每一种项目都有着雄厚的扎实的科学做基础,因此运动员身形的差异,就是项目特点的差别,是长期训练后形成的最佳选择。关注铸剑足球,关注百米飞人。


李志坤NKbridge


百米运动员无氧运动,在训练时都要考虑无氧训练能力,在专项跑时既要练速度也要练速度耐力。在训练期间科学训练有:有氧跑阶段.混氧跑阶段.到无氧跑阶段的科学训练。在身体训练上也是安排体能循环训练(包括神经系统.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内脏器官.....),有目的地安排内容与和项目结合的时间,总之是极限运动。训练了身体外的肌肉.还要训练内脏器官。

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运动或者混氧运动,他们的练习是以长时间和耐力为主,中长跑运动员肌肉是以红肌纤维为主耐力运动,与短跑运动员速度爆发力的白肌纤维肌肉,在肌肉横断面上有较为大的差别,在肌肉与身体训练上以时间长耐力为主。有氧训练更要科学渐近地练习内脏器官的功能,教练员既有专项训练水平又要懂得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才能使运动员健康的运动。竞技运动不懂世界上最科学的训练理念,达不到高水平,田径项目是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强项之一,我国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但愿离体育强国不远了,在体育界少点体育文盲或半文盲的管理者。


肖健章


原因很简单..

  • 首先, 训练方式决定运动表现和身材类型;

  • 百米等短跑以爆发力训练为主, 会要求并创造出更多 ‘快速收缩肌纤维(快肌/白肌)’, 且顾名思义, 快肌的特点是 ‘收缩速度快, 持续工作时间短, 且其体积较大’, 也会让运动员看起来肌肉量更多;


  • 万米等长跑则以耐力训练为主, 会要求并创造出更多 ‘慢速收缩肌纤维(慢肌/红肌)’, 其特点是 ‘收缩速度较慢, 持续工作能力强, 且体积较小’, 也会让运动员的肌肉看起来维度不是那么大.

  • 所以, 短跑运动员看起来更 ‘大只’, 而长跑运动员看起来更 ‘小号’ 一些.

关于肌纤维类型..

补充一下肌纤维相关知识, 上述的肌纤维类型(快/慢肌)又可以细分位三种:
  1. 其中慢肌也被称为TypeI肌纤维, 其主要负责有氧供能(慢速);

  2. 而快肌又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TypeIIα, 它即可以进行无氧供能(快速), 也可以进行有氧供能(慢速), 属于中间类型;

  3. 另一种叫TypeIIβ, 其主要负责无氧供能(快速).

最后..

无论是快肌主导的短跑运动员, 还是慢肌主导的长跑运动员, 他们的肌肉运作能力都很强, 退一万步讲, 运动表现本身就不是光凭看就可以下结论的, 不然就不用比赛了, LOL.

先就说这么多吧, 希望上述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的话别忘了关注, 收藏, 分享一波, 我是老肖恩, 咱们下个问题见了.33.


逗比老肖恩爱健身


短跑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的体型之所以差距大,其中之一是因为他们训练的专项内容及特点导致了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而也正是肌纤维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不同项目的人会有一定体型差异。

以短跑为代表的爆发力较强的训练项目,因为项目需要做很多速度与大强度力量训练内容,这样的训练内容在身体当中会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超过10秒钟的运动项目,也会动用到酵解能系统。在这两个系统工作情况下,快肌纤维会优先发展。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直径大,含有较多收缩蛋白,较慢肌纤维肌浆网发达,一个运动单位中,肌纤维数量也多于慢肌纤维,因此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据上所述,由于快肌纤维的特点以及强化训练痕迹,导致以此类专项为主的运动员运动身材肌肉较浑圆,肌肉体积也较大。

以长跑尤其马拉松跑步为代表的耐力性训练项目,就需要以耐力为主的训练内容,这样的训练内容正常情况下会更多的调动人体的有氧能系统来提供能量,有氧能系统提供能量大概能维持人体运动2-3小时,并且以脂肪、蛋白质的氧化能力为主,表现在肌肉状态上以发展慢肌纤维为主。与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形态上更纤细,含有更多的线粒体,因此可以氧化脂肪和部分蛋白的能力更高更快,能够更好地供给有氧能系统。

除此之外,优秀的运动员本身肌纤维的分布比例就有一些差异。比如短跑强项的人快肌纤维确实比慢肌纤维分布比例更广,在有序训练下,会使本来体积就大的肌纤维更加凸显。


于老师运动康复


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了,万米运动员的身形普遍修长、纤细、身上完全找不到一丝多余的赘肉不说,连多余的肌肉都没多少。

相比之下,百米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似乎普遍更加发达,而且绝大多数百米运动员的身高都不会太高。

究其原因,这和两个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要求的不同有关。

万米属于长跑,长跑运动员拼的是耐力,他们需要持续完成1万米的跑动,因此,长跑运动员的日常联系、技术动作,大多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耐力、体能储备、韧性等方面进行的,毕竟这是耐力跑,没有人可能从跑出去的第一步就像跑一百米那样一路冲刺到最后,爆发力远远不如耐力在这项运动中对运动员的帮助大。

相比之下,百米对运动员的要求,跟万米完全不同。这项运动,从开始到结束,一共也就10秒左右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并不需要考虑长距离跑动的耐力问题,但需要尽可能的提升运动员的短时爆发力,因此,百米运动员们的训练侧重点并不在耐力提升、韧性提升之类的问题,而是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提升运动员的短程爆发力上面。

虽然都在田径一个大项上,但实际上,万米和百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小项,甚至很多人都说,一百米和二百米不可兼顾,原因就在于,二百米比赛会多一个弯道技术的练习,而一百米的训练,则是在一条笔直的跑道上完成。

实际上,有这种差别很正常,项目的不同罢了。无论这名运动员参与的是什么比赛,他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任何项目,哪怕只是电竞项目,也有超乎常人想象大量的训练,所以每一位认真对待自己参与的项目的运动员,都很不容易,都值得我们尊敬。


快意体育


人类有三种不同的肌纤维

慢缩肌 = 有氧运动使用的肌肉(5000米)

快缩肌B = 高强度,短时间的冲刺(100米)

快缩肌A = 两者之间的过渡值(400米)

快缩肌纤维(fast twitch fiber)又称为II型纤维、白肌纤或快解醣纤维;主要负责肌肉的爆发力,肌肉中此种纤维含量较高可以明显地增强运动速度。

快肌纤维直径比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快肌纤维的肌浆网也比慢肌纤维发达

长跑运动员可能是90%的慢缩肌与10%的快缩肌,而短跑运动员恰好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