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道德經》——有為之不可得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把天下治理好,卻採取強制的辦法,很難達到目的。天下是個神奇之物,不會被某個個人所擁有。故想得到它不可能,得到它也會失去。不論是什麼物,都會有人前後跟隨或追逐。有人噓嘆,有人慾滅之,有人剛強,有人贏弱;有人乘車,有人想把他們推下車。聖人深悟此理,因此,聖人要除去那種極端、奢侈的、過度的措施法度。

此章老子採取的表達方式是以有為之不可得來表達無為而得的思想。開始就下一個斷語,即,天下是一個神器,誰也不要試圖單獨佔有之。然後又從兩個方面闡述,若有人慾將火點燃,就會有人慾將其熄滅。若有人慾強大就會有人讓你羸弱。你想乘車,就會有人想著把你給轟下來。老子通過這些例證告訴我們,做事做人以無為為上,不要期待諸多的佔有。要保持一個不偏不倚之中庸,消弭那些不必要的慾望,保持內心的純正,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李夫子自作詩或可言之:花開花落自有時,箇中妙識幾人知?萬物匆匆皆有道,世人何必爭早遲?

《道德經》——有為之不可得

之於統治者,肯定是要有為的。如果統治者的有為正是人民的需要,此為即是有用之為。故老子之有為或無為是一對矛盾的統一。即,老子之無為是為了讓有為更有效率,是使有為恪守天道,因勢利導,不可強為,不可亂為。所以把老子之無為理解成消極不作為是不對的。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大多數老闆都試圖佔有無限制的財富或對企業員工的終身控制。在具體管理中,管理制度因其過於剛正而失去人性,這些都不是老子願意看到的。慾望之於人性而言在沒有特定約束的情況下都是一樣的,你想佔有或控制,難道別人不如此嗎?正是這個思維的同質化,才導致了只要一方沒有修養,另外一方也會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世間的爭鬥就永遠沒有止息。要維持和諧的企業,老闆必須瞭解老子所言。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正是道家與儒家二者契合之處,若企業家對老子之言不甚了了,你就直接對話讀孔子即可。有的企業家或有疑問,企業管理要求步調一致或同頻,必須行動一體化,不能任由每個個體自由意志的恣肆。沒錯。問題是,當管理行為不為被管理者所接受的時候,這樣的管理會有效嗎?老子說是“吾見其不得已”,即老子認為不行。孔子只是說自己不願意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但他並沒有說結果怎麼樣。而老子則給我們結論了:肯定不行。李夫子亦覺得如此。故,勸老闆們管理行為中注意,凡可能不為被管理者接受的管理方法,就要慎重執行,最起碼也要充分論證,直到為更多的人接受為止。

當然,在此章最後一部分,老子也提醒我們: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即不要過頭,不要奢侈,不要傲慢。李夫子相信,老闆們做到這些可能不復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