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他們渴望和普通的小孩子一樣,奔跑歡笑、上學玩鬧;他們希望和爸爸媽媽一起,散步談心、享受生活。可是,對於他們來說卻是很難、很難,因為他們都是一群‘折翼天使’。 ——題記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殘障兒童卻是不幸折翼的天使。因為身體的缺陷,他們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關愛和關心。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解放東路的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走進這群特殊人群,試圖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面對孩子們純真的笑臉和無邪的眼神,面對充滿期待的家長,幫助殘障家庭重拾信心,讓殘障兒童融入社會、自立生活,在這裡,有一種關愛溫暖如陽光,有一種堅持助力于飛翔……

筆者在仁德康復中心的走道上、訓練室裡看到,牆面到處佈滿一幅幅五顏六色的漫畫,這些漫畫大多是老少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人物、角色,或是小孩子們熟知、喜愛的小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筆者還留意到,中心設置了診療室、評估室、治療室、培訓室等10多個區域,各個區域都能看到清一色的年輕女康復治療師時時滿臉笑容,讓人覺得和藹可親、春風吹拂。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看這裡,徐雲龍(化名),22後面接龍是多少?對,你真聰明!”引導式教育教室裡,康復治療師陸雨婷站在黑板前正在黑板上寫著數字“22,23”,一邊寫一邊形象地講解著,五六個小朋友正團坐在她面前。被她點名的徐雲龍今年才6週歲,小手舉得高高,認真回答。不仔細看,他與普通小朋友沒有什麼兩樣。“引導式教育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學科的綜合性康復模式,它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腦癱、發育遲緩及肢體功能障礙的兒童,尤其是3歲以上的腦癱及功能障礙的兒童。其特點是最大限度的調動患兒自主運動的潛力,以娛樂性、節律性意向激發患兒的興趣及參與意識。”一旁的仁德康復中心的劉農英主任介紹說。徐雲龍的奶奶65歲的馬成秀感慨地說:“我家小云龍是早產缺氧,今年四月份他舅舅聽人說這裡有康復中心,我們全家就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來到這裡,以前孩子右腿右膀不能動,通過幾個月的訓練,康復效果比較明顯,我們家長很是開心。”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每個訓練室,都有康復治療師在指導患兒在康復訓練。一個名叫小米的6歲腦癱小女孩蹣跚學走路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刻在筆者腦海裡。上次縣助殘會健康分會的心理師們走進康復中心團輔活動時,小米在地毯上光著腳賣力地走著、跳著,一個來回接著一個來回,贏得大家熱烈掌聲。我在言語治療室終於找到了她,她還是那樣可愛,咧著嘴衝著我一笑,此時年輕的邱楠老師正在抱著她,陪她做拼圖訓練,一旁家住海河阜餘的66歲的奶奶李清秀告訴筆者為了給孫女做康復訓練,自己現在陪小米就長期住在這裡,康復中心免費吃住,為了小米的康復,他們曾去過鹽城、南京、上海、安徽等地兒童醫院四處求醫,前後治療花費二十多萬元。目前小米父母離異,家裡的66歲的爹爹又不幸患上咽喉癌已動過四五次手術,家裡沒有多少經濟來源,僅靠小米爸爸在外打工掙一些錢回家,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小米儘管現在吞嚥功能還十分差,吃飯完全靠喂,一頓飯要吃上一個多小時,但看著一天天能夠獨立行走的孫女,她覺得自己多年的付出值了,也看到了希望。同行的助殘志願者張者婷也驚奇地發現了小米的近幾個月的變化,當大家把帶來的毛絨玩具送給她時,她用模糊的口音有禮貌地對大家說:“謝謝”。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在仁德康復中心,這些年輕的康復治療師們每天他們和孩子們在一起訓練,朝夕相處,他們對這裡也有了感情,對孩子特別有耐心。“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讓我很感動。”康復治療師邱小霞最開心的事,就是幫助0-6歲殘疾兒童逐漸康復。“看著他們可以慢慢站立行走,自己特有成就感。”

隨著訓練室裡訓練孩子的增多,康復治療師們更加忙碌了。在熱鬧的運動治療室,康復治療師韋娟正在給5歲的腦癱患者陳家鈺(化名)、康復治療師周彩霞正在給5歲的腦癱患者韓廷皓(化名)做按摩治療。筆者目光很快關注在一個3歲腦癱兒王夏(化名)身上,他在鄧園園老師和自己51歲奶奶顧明君的幫助下正在練習走路。地上平穩走路,這對平常孩子看起來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對腦癱患兒則是一項挑戰。王夏賣力地挪著小腳,不斷抖動的身子卻讓她有些力不從心,雖然不容易,但孩子卻沒有放棄,奶奶拿著小玩具在前面逗引著,鄧老師則在一旁小心地保護著,只見她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隨後,筆者跟隨王夏走進水療室治療,劉主任告訴我,水療法是利用水的溫度、水靜壓、水的浮力和阻力,以達到降低肌張力、緩解肌痙攣、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度、提高心肺功能、糾正攣縮、改善感覺功能、改善平衡能力和協調性等功效,從而達到提高運動能力、擴大關節活動度的目的。同時由於疼痛的減輕,活動能力也變得更好。一番水療後,康復治療師高麗娟為王夏做矯正腿部姿勢,這是最疼痛難熬的環節,一般大人都吃不消,王夏頓時痛得哭了起來,但當奶奶在一旁鼓勵她,要她勇敢一點,孩子立即止住了哭。這讓筆者心生敬佩,為3歲女孩的堅韌不拔及懂事所動容。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奶奶顧明君告訴我,孫女王夏在崑山一出生時因為缺氧而造成腦癱的,王夏爸爸媽媽目前還在崑山打工,家裡的老爹爹為了貼補家庭給用也在外打短工,全家生活也十分不易。目前她和孫女在康復中心周圍租房子,為了治療王夏腦癱病,也先後到蘇州、上海兒童醫院治療,花費十多萬。在外治療費用高,40分鐘的康復訓練以前要230元,現在都漲到330元了,家裡實在承擔不起。來仁德康復中心治療的兩年,王夏變化是挺大的,今年會說了,也能站能坐能走了。當按摩結束後,助殘志願者鄧豔會送上芭比娃娃時,小王夏口齒不清地發出“謝謝”,滿臉歡喜的樣子。讓人看了心裡既酸楚又喜悅,多麼可愛的小天使啊!上蒼竟然開如此玩笑啊!

臨近中午時刻,我們去宿舍看望了9歲的智力和肢體雙障礙症患者姚昕彤(化名)小朋友,這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孩子,父母離異,56歲爺爺還在外打工,去年熱得中暑送醫院搶救揀了一條命,奶奶陪護她康復九年,談起期間的艱難,56歲的王桂雲多次落淚,她說有幾次人快崩潰了,萌生想與孩子一起跳樓自殺的念頭,但孫女一聲聲稚嫩、甜甜的“奶奶”聲讓她最終選擇了堅持;這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孩子,已經在康復中心堅持康復訓練9年了,每天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在堅持訓練著,從最初的不能站、不能坐、不能說,到今天已經能夠獨立站立行走,到自己學用手機和爺爺視頻聊天,過去見到生人總是畏畏縮縮,膽小如鼠,現在變得陽光、開朗了許多。她也是助殘會志願者唐建國的“一對一”幫扶對象,聽說今天唐叔叔來看她,自然十分高興。唐叔叔給她餵飯時顯得特別溫順聽話,當她拿到唐叔叔送給她的禮物芭比娃娃時,兩手緊緊把它摟在懷裡。奶奶告訴我們,昕彤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唐叔叔發一條信息,彙報自己心情。我要特別感謝康復中心的劉主任和老師們為昕彤的多年付出,感謝助殘會志願者關心昕彤的成長,昨天縣殘聯的孫劍波理事長還特批,送給昕彤一輛嶄新的輪椅車,只要輪椅車我能搬得動,就準備帶她每天出去轉一轉,走一走。我們把王桂雲奶奶與小昕彤的“微心願”記在心上,隨同前來的志願者鄧豔會、張者婷當即表示今後會經常來看望小昕彤,陪護她早日康復、健康成長。

其實,讓人感到溫暖和感動的還有迴盪在教室裡的一句句“寶貝加油!孩子你是最棒的”,這不僅是對孩子的鼓勵,也包含了家長和老師們對“折翼天使”的殷殷期望。“肢體障礙患者、腦癱患兒的康復,需要家長、孩子及我們康復老師的共同努力,經過訓練,殘障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理,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希望家長們不要放棄!康復路上,我們與孩子和你們同行!”康復治療師韋娟深情地告訴筆者。

據仁德康復中心的劉農英主任介紹,該中心目前主要有肢體、智力、聽力言語、自閉症孩子170人,我們根據每個孩子肢體功能障礙部位的不同,精心量身定製了不同的訓練計劃,開展運動療法、作業療法、物理治療、言語訓練、引導式教育、認知訓練、感覺統合訓練、個別化訓練、水療蠟療等康復訓練方法。在仁德康復中心,運動、作業、感統、言語四項基本訓練,每天都在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康復訓練,助殘兒童的語言、行為、智力等均能達到較大的改善,而且越早訓練效果越好。

交談中,劉農英告訴筆者,我縣0至6週歲的殘疾兒童康復訓練都是免費的,7至14週歲腦癱(肢體)障礙、自閉症的兒童康復訓練也是免費的,不僅康復訓練免費,而且孩子吃飯、住宿都是免費的,就是陪護家長吃飯我們也僅僅是收個成本價。政府花費如此大的人力、財力對殘疾兒童進行康復救助,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殘疾兒童得到康復訓練,使他們通過訓練,肢體功能得到改善,能正常生活、學習,更好地融入社會,迴歸社會。

筆者最後詢問劉主任有什麼困惑與困難,她想了想說:目前康復專業人員仍然數量不足,特別在政策這一塊,對康復治療師的性質定性不到位,它既不善於教育系統,又不屬於衛生系統,康復治療師們在職稱晉升方面仍然是盲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康復隊伍的穩定性、專業性。而且在康復硬件投入方面仍然與當下社會發展、康復質量提升要求不相吻合。對於我們今天的造訪,她感激地說,“一份小小的關愛,能換來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殘障兒童的助殘志願服務當中,為“折翼天使”早日康復一起助力、加油。”

  射陽殘疾人聯合會的孫劍波理事長告訴筆者,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做好殘疾人康復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自2014年7月開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試點工作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省直部門有關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殘疾人服務文件精神,穩步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殘疾人服務試點工作。仁德康復中心承擔著殘疾兒童康復計劃的實施工作,以及殘疾兒童康復和預防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承擔殘疾兒童康復醫療、康復助殘、輔助器具適配及康復諮詢工作。目前,正在探索醫療與康復結合的新模式,致力於為射陽殘疾人服務的民生工程。相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殘疾人康復工作將會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不再遙遠。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為了“折翼天使”的康復夢想——探訪射陽縣仁德康復中心側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