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演出劇照

9月11日和12日,根據真實故事創作、反映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實踐的新編現代京劇《紅土》,初次與觀眾見面。該劇演繹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女“愚公”讚歌,它將建設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理念與國粹京劇藝術相結合,用藝術的形式紀念這段不平凡的歷史與精神,寄託著人與生態和諧發展的美好希冀——

紅土地故事頌時代精神


福建長汀,曾是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之一。從荒蕪多災到重巒疊翠,長汀人書寫下怎樣的故事?由省文化廳出品、福建京劇院創作演出的新編現代京劇《紅土》,為大家揭曉了答案。

福建京劇院院長、《紅土》藝術總監金於賢介紹說,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省文化廳精心組織省屬文藝院團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現實題材舞臺劇精品創作,京劇《紅土》是重點創作劇目之一。該劇已被列入2018年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也是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現實題材重點劇目創作計劃”的福建省兩部作品之一。


該劇講述在長汀這塊誕生紅軍精神的紅土地上,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當下,主人公張紅梅面對泥流危害,挺身而出承包荒山,遭遇的一系列創業與情感上的酸甜苦辣。在講述治理水土流失與優化生態環境的歷史的同時,該劇鍛造人性、昇華品格,演繹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女“愚公”讚歌。

“張紅梅是一位在平凡中成就偉大的英雄。該劇折射出人性的各個層面:既有執著堅韌者、有始無終者、見利忘義者,也有熱心幫扶者。”應邀觀摩的專家表示,劇中人性的重塑與突破,伴隨著價值觀念的重構與昇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兩場試演,記者看到,現場不少觀眾流下了感動的眼淚。“戲裡開場,張紅梅單槍匹馬治理荒山,何其艱苦!但她從不放棄,周圍的人漸漸被她感召,加入到治理水土的行動中,最終使長汀成為山清水秀的美麗小城。這個震撼的過程,與我們國家過去40年所經歷的偉大變革多麼相似!一想到這裡,就覺得這個戲很有時代感、很感人。”一位觀眾說。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演出劇照



京劇《紅土》的故事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如何準確把握時代印記,同時關注人物的理想情操,並叩問現實啟迪,是該劇主創著力探索和呈現的。

“選材、編劇、創排,省文化廳都高度重視,精心指導。”據金於賢介紹,為打牢劇本基礎,明確創作定位,廳裡多次以“火花茶會”等方式邀請戲劇名家共同討論,劇本改了六七稿。

漳州市戲曲研究所所長、《紅土》編劇王文勝表示,對戲曲舞臺來說,治理水土流失畢竟是個寬泛的話題,他選擇從小處著手,將宏大的歷史敘事落實到具體舞臺形象上。在長汀採風的過程中,女“愚公”的鍥而不捨、百折不撓,讓他內心一震。他將其設置為主角,但並不是照搬人物原型,而是同時賦予這個人物更多的情感、思想。

治理水土流失,主要矛盾本是人與自然的矛盾,但若以大自然作為人物的對立面,則在戲曲舞臺呈現上較難實現。王文勝說:“採風中我們瞭解到,幾十年來,長汀人為了治理水土流失,付出了太多,湧現出了無數感人事蹟。其中有成功有失敗,有執著有捨棄,有碰撞有妥協,有幫扶也有使壞。這些來源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匯成了創作的龐大素材。”在不斷的實踐、鬥爭中,人與自然的矛盾,實際上轉化為人性各個層面的衝撞,劇情便是這些衝突的承載。

導演韓劍英與福建戲曲界有過多次合作。他說,這個本子最吸引他的是,“主人公不是那麼‘高大全’,她就是想做一點事,人物的精神內核很平民化,沒有過分抬高。在我們這個時代,愚公移山的精神仍有強大的現實意義,張紅梅用行動彰顯了這種精神的可貴”。

戲曲業內人士認為,在關注現實中回望傳統精神,是《紅土》創作的主旨思想,難能可貴的是,主創沒有落入“宣傳先進事蹟”的窠臼,不啻為一曲清新的山歌。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京劇現代戲閩京再創新


作為新編京劇現代戲,《紅土》拒絕“話劇+唱”,力求在充分認識、尊重傳統京劇藝術的基礎上進行新的藝術創作。

韓劍英說:“《紅土》的難點,一個是生活化,另一個是它屬於農村題材。所以,比如在體現人物高貴品質方面,就要平民化。如何把程派、青衣、京劇平民化,這是個課題。”為此,劇中所有的京劇唱腔,都把韻白生活化,把“程腔”簡化,只選用更貼近情感、細節的部分,使表演者很快能接近現代人物。

用青衣的肩帶表現推車,樹苗開打變成槍……在形體表現方面,《紅土》也做了很多創新嘗試,讓觀眾耳目一新。“我們堅持實物的寫意化,讓動作符合戲曲美學。”韓劍英說。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這是我塑造的首個現實題材的人物。”張紅梅的扮演者、程派青衣孫勁梅說,既要保留和體現京劇的程式,又要接近現實人物自然狀態,演員們頗下了一番功夫。

“比如唸白,既不能完全用古典的京白,又不能是平常說話的大嗓門。”她說,一個多月的排練,自己每天都在找發音的位置,開車也在練習。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京劇程派擅於塑造女性形象,在“張紅梅”身上,孫勁梅重點挖掘當代程派唱腔的特點和優勢,因為“以腔抒情是程派最具表現力的”。她介紹說,音樂設計金亮在唱腔設計上特地加入了程派較少體現的激昂的方面。劇中一些段落,孫勁梅以“亮嗓程派”的嗓音條件,用慷慨激昂的唱腔,演繹了當代女性張紅梅剛烈的一面,贏得現場觀眾的喝彩。

金於賢說,《紅土》創排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讓它又快又好地與觀眾見面,福建京劇院全體演職員與主創團隊加班加點,全身心地投入。他表示,作為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該劇還將進一步打磨提升。(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文 福建京劇院 供圖)

網編:陳炳林 邱冰花 編審:吳德榮 監製:鍾彬彬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現代京劇《紅土》唱響生態文明,一曲讚歌獻給長汀的綠水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