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氫創社|變了質的創業者永遠也不會成功!

氫創社|變了質的創業者永遠也不會成功!

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氫創投資轉))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個看上去光亮的美夢,更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理想而已,光憑著一股熱勁就盲目去做,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創業最後都會以失敗告終。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同學的創業故事。

大二時,他突然萌發了自己創業的想法,於是跟家裡要、跟同學借,籌到了七八萬,辦起了餐廳。

第一天開張舉行酬賓,水酒免費,於是,有十多個人點了三盤炒土豆絲,圍著酒席從中午十二點一直喝到下午四點,他有些無奈,有些氣憤,跟我說應該事先定一個最低消費,只是第一天,他就虧了一千多。

然後,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紛至沓來。

由於事先估計不足,之後兩個星期不到的時間,他就不得不拆掉隔間重新對餐廳格局進行改造;開張兩個月,因為事先條件沒談好,店裡的兩個廚師幾乎全都走了,他不得不一邊繼續找廚師,自己同時把廚房裡的活全都包攬了;之後的“蒜你恨”、“豆你玩”又讓他苦不堪言,然後最奇葩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同班同學——宿舍就在我們斜對面——在他餐廳的正對門也開了一家餐廳。

大三的時候,全院同學吃了一頓晚飯之後,他終於下定決心徹底關了餐廳。整整一年,他不僅沒有賺到一分錢,反而還欠了同學不少錢,而之所以對他的經歷會有這麼深刻的記憶,是因為他到現在還欠著幾萬尾款!

事先沒有完善的計劃,空有幻想中的計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有侃侃而談的大方向卻忽視更重要的細節因素;對市場形式和趨勢判斷的錯誤。

這是他創業過程中的教訓,不管是創業的“降級”,還是從事互聯網科技在內的創業活動,這些問題也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在創業的大學生身上。

比爾·蓋茲大三輟學,於是,有了微軟;扎克伯格大二退學, 此後Facebook逐漸坐大;喬布斯大一就輟學,之後才有了蘋果的故事。

你對這些故事耳熟能詳,但是,你對背後的真相又知道多少呢?

蓋茲之所以輟學,是因為他在大三的時候就已經把大學課程全部自學完成了;而扎克伯格在上大學之前就收到了來自微軟和AOL的工作邀請;喬布斯退學是因為老師已經教不了他更多的知識。

你以為自己年輕,所以你自認沒有任何經濟方面的壓力和後顧之憂,你沒有那些人到中年才創業的成年人的現實生活的負擔,所以你覺自己這是你的優勢。

但正因為年輕,所以你並沒有太多的經驗,你也沒有多少實踐的機會,甚至你連犯錯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的經歷都沒有。

你覺得自己有激情和理想,你覺得喬布斯他們也是在激情和夢想鼓勵下取得成功的,你覺得自己的理想也足夠能去改變世界。但是,你知道我們正處在一個已經過分現實的現實社會了嗎?理想主義者是往往成為失敗者的代名詞。

成功者或許是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卻未必能成為成功者。那麼,你是甘心讓自己的理想光芒在現實的打磨下逐漸暗淡,還是屈從於現實而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的理想呢?

的確,我們還沒有為這些大學生們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

大多數大學還沒有建立起完善成熟的創業培訓和教育機制,社會和市場對創業的大學生也沒有多少的熱情和尊重,而和硅谷那樣創業氛圍濃厚的地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現在只剩下販賣零配件的中關村。

但在環境之外,更關鍵的問題卻還集中在創業者身上。

那些創業的大學生中不乏誇誇而談者,不乏除了嘴上功夫外一無是處者,不乏不能忍受創業艱難半途而廢者,不乏沒有任何經驗卻只會怨天尤人者,不乏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者。

很可惜地,這些人往往並不在少數,他們往往用年輕、理想、激情為自己的創業鍍上輝煌的油彩,以掩飾他們在能力和經驗上的缺陷和不足。

年輕多美好,理想多寶貴,改變世界的或許是年輕人,或許是理想主義者,但絕對不是那些靠年輕和理想主義來當作招牌的人。這些創業大學生正逐漸變質,他們創業不是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是什麼為了去改變世界,甚至不是為了賺錢,而更像是一種冠冕堂皇的逃避——逃避成長的壓力和苦惱,逃避成長需要面臨的義務和責任。

世界永遠不需要這樣變質的創業者,而這樣的創業者永遠也不會成功。

轉自 潮汕創業幫 圖文來自網絡 僅供分享 如有非議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