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甘肅省7條精品線路 | 絲綢之路精品遊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蘭州,位於中國大陸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以蘭州為中樞軸心,在西北地區形成了“輪輻式支線旅遊網絡”。蘭州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橫跨西北、青藏和西南三大旅遊區,以河流、山川、宗教文化等元素為紐帶已分別形成七大經典文化旅遊線路。本期,將帶您暢遊這七條精品線路中的西線——絲綢之路精品遊。

西線:絲綢之路精品遊

——蘭州至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延伸至新疆吐魯番、烏魯木齊

武威文廟——隴右學宮之冠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造型雄偉的仿皇家宮闕建築群,號稱“隴右學宮之冠”。走進武威文廟,廟內古柏參天,古樸靜雅,整體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雕樑畫棟,簷牙高啄,碑匾林立。著名的有刻有回鶻文的高昌王世勳碑,刻有回紇文的西寧王忻都公神碑,和保存最完整的中文西夏文對照珍本詞典“西夏碑”。

雷臺公園——“馬踏飛燕”故鄉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這裡因出土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而聞名於世。公園建築有獨具漢代風格、堪稱“中華第一門”的雷臺南大門,寓意武威漢文化“源”的大型音樂噴泉“泉源”主景,凝聚漢文化精粹的巨型浮雕、牌樓、圖騰柱以及堪稱“世界之最”的整體放大6倍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天馬藝術館等重要景點。

張掖大佛寺——塞上名剎,佛國勝境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誌性建築,張掖大佛寺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蹟群。集文物收藏、陳列、展出、旅遊、宗教文化欣賞為一體的遊覽勝地。景區內,大佛寺內古建林立,古樹參天,碧草成蔭,為西北內陸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這裡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亞洲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

嘉峪關城樓——天下雄關,邊陲鎖鑰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從初建到築成一座完整的關隘,經歷了168年(1372-1539年),是明代長城沿線九鎮所轄千餘個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而得有“天下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整個建築佈局精巧,氣勢雄渾,與遠隔萬里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呼應。

鳴沙山月牙泉——敦煌勝景,沙海奇觀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敦煌鳴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山由流沙積聚而成。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如虯龍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濤湧來蕩去,甚為壯觀。沙粉紅、黃、綠、白、黑五色,晶瑩閃光不沾一塵。如遇摩擦振動,便會發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水質甘冽,清澈如鏡。千百年來沙山環泉而不被掩埋,地處乾旱沙漠而泉水不濁不涸,實數罕見。泉內星草含芒、鐵魚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美。

敦煌莫高窟——世界藝術寶庫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莫高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又名“千佛洞”,與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享有“世界藝術寶庫”、“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寶庫”的雙重桂冠。其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敦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系統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之窗、中亞之窗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

新疆因地處絲綢之路這條中西貿易通道的中段,各族人民特別是維吾爾人具有重商、崇商、經商的傳統。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他們長期從事商貿活動的場所。“巴扎”,系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它遍佈新疆城鄉。

這裡平時有若干店鋪,供售日雜百貨。一到巴扎天,方圓幾十裡的群眾紛紛前來“趕巴扎”。小商小販們也抓住時機,在巴紮上佔位設攤,揚聲叫賣。一些農民也把自家生產的少量瓜果、蛋禽、羊只、手工製品之類拿到巴紮上兜售。賣小吃、冰水、酸奶的也穿插其間,一時人如潮湧,熱鬧非凡。假如這時有一兩輛汽車慢慢地通過巴扎大道,那車鳴、驢叫、人喊交織而成的高八度,簡直就是一首”巴扎交響樂”。

位於烏魯木齊的新疆國際大巴扎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大巴扎,集伊斯蘭文化、建築、民族商貿、娛樂、餐飲於一體,是新疆旅遊業產品的彙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亞之窗”和“世界之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