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留給我的印象熱忱大氣、團結互助、在他/她們的身上有一種趕拼的精神。
兒時讀玉環鄉土教材,歷史記載過去的洞頭和玉環曾經是一體的,所以我一直以為這兩地之間應該是隔著特別近的距離。
2019-02-08,大年初四,我們一家跟隨香姨以及香姨家的豬哥驅車前往洞頭。一路跨過三座壯觀的跨海大橋:玉環大橋-樂清灣大橋-溫州大橋。我沒想到還得穿過溫州的龍灣,順道跟龍灣的季寶打了一聲招呼。奔跑的車輪時而似乎跟海平面捱得很近,看來是漲潮了。一路跑呀跑,大約兩個小時後才抵達洞頭。令我驚呆了,原來在我眼裡的另一個島上親戚住得是那麼遠啊!
第1站:白馬古道美食
我們停泊在此歇息小回,順便參觀一下週邊的街景。推開車門,那天洞頭的風很大很大······
漁家風情總保持著類似的主題,和一股熟悉親切的畫面。
原來這裡還有一條:白馬古道。
而眼前的景緻跟我從小長在外婆家的漁村似乎沒有多大的區別。
出門在外,人有三急,我去借個洗手間,於是走進了白馬古道美食。
裡頭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你們這是在幹嘛呀!”
“我們在做洞頭小吃,紫菜丸子。”
紫菜丸子?今日第一次見。我只知道山粉丸,又名番薯丸,也是玉環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地瓜+澱粉不加水做的丸子)。聰明的洞頭人結合了當地的食材優勢,裹上了紫菜。
我站在一旁嘮嘮嗑彷彿就是來走親戚的。看他們一圈一圈的,不一會兒便是一大盤,再蒸熟透。他們熱忱的招呼我嘗一嘗這洞頭特色,QQ的口感,味道的確很贊。
嚐了美食、成功借了洗手間,原來店家的洗手間是帶鎖的、熱情的店家還給我們指點去下一站的路標。香姨玩笑說,這個特殊待遇也就我了。謝謝你,熱情的洞頭人。
第2站:我們去跑一跑洞頭的山。
或許有人會覺得,你等抽什麼風呀!看這個屋頂上的石頭,這是漁村人家特有的味道。颱風是海邊的常客,所以在屋頂瓦片上會壓許多的石塊。
香姨這個城裡娃採了一把鼠麴草。看來春天的腳步已近了。
我喜歡的抽象藝術風。
看一看那山、那海、那水······
洗把手,這山泉一看就特別的清甜。
還有親切的漁網,雖然我是打第一次來,可滿眼都是熟悉的味道。
露天種植,巨接地氣的花菜。
看飛鳥掠過,或許這就是嚮往的生活。
在豌豆地裡玩一玩抖音,享受一把田園樂。
天空飄起了細雨,好在並不大,看薔薇含著晶瑩剔透的水珠。
洞頭人家:屋舍一隅。
紅紅火火的朝天椒。
老鄉家掛滿枝頭的柑橘。
院中的紅菜。
這柑橘見著很饞人的樣子。
蘆薈:也是漁村人家遍地可見的植物。
它比較容易打理,通常露天種植的植物無需格外打點。
熱情的大叔送了我們一些柑橘。
見著可新鮮了,令我納悶的是:都這個季節了,可為何這個柑橘一點都不甜?
隨後我們下山了······
原來此地叫:金岙。很適合打卡,特愛那句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似乎這個點才進入主題:走進洞頭。
莫非,洞頭是因為這個洞而得名的?
有一對新人在此拍婚紗照,適合打卡,就是今日的天氣有點冷。
洞頭當地人建議我們夏天來洞頭。
餓了,來一盤玉環帶的桂花糕。
對岸是海、是五顏六色的房子,據說它有著小香港的味道。
現在的新農村年味很足,建設的也不錯。
創意無限
原來咱們現在半屏山腳下。
這兒有點走進雞山島的味道。
迎面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卷。
第3站(1):半屏人家
我們在此歇息小回,女掌櫃是洞頭媳婦山東人。看到光榮人家的牌子,俺老爹這個話匣子就打開了年輕時駐紮山東部隊生活的回憶。
女掌櫃也很熱忱,她們家的多肉養的很不錯。
在此嘮嗑賞多肉,這讓我想到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第3站(2):小島之家
告別半屏人家掌櫃,我們一路往前去尋找吃食。
於是來到了小島之家,看這個菜單,對比一下旁邊商家的菜單,正月裡享受這個價位真是良心價。
我們點了幾碗海鮮米線,15元|碗,看那配料十足,有蝦乾,有魚餅。
這是令我難忘的味道,也是吃過的最實惠的海鮮米線。
邊吃邊嘮嗑,店家也是蔡氏一族。玉環對洞頭人而言都不陌生,在那裡有他們的親人和成長的足跡。
我的第6感覺是對的,我來洞頭是走親戚的。店家自己做的辣椒醬也很好吃。
第3站(3)中普陀寺
告別小島之家,我們去了中普陀寺。中普陀很氣派,只是和我往昔見的寺廟有所不同,這裡是閩南習俗,信奉的是媽祖。咱們的祖上原始大概從閩南遷移而來。故此也保留了一些特俗的鄉音。比如,我兒時不太懂得,為何哥哥們管奶奶喊阿媽?
裡面有三角梅、梅花,寺廟聖地我就不拍了。
咱們今日似乎來尋根的。我喜歡這親切的畫面,喜歡熱情、樸實的洞頭人。
在離開洞頭之際,小吃貨見到了油鼓,這個一定要拍一拍。
2則我是好奇想看看各路的油鼓裹的這個餡料有何區別?
在路上,總是不停的聽故事。有的令我好奇、有的令我感動、有的令我抽泣。我希望一路向善的人都能有個美好的歸宿。
感謝香姨、感謝豬哥載著一窩豬寶、豬姨們,瘋了一天。
閱讀更多 獨憐幽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