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東漢宗廟會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嗎?

tbr迅龍


東漢和西漢雖然都是劉邦之後,卻是從漢武帝那一輩開始分的。禮不過五代五服,東漢也許會供奉劉秀本人的祖父輩,但很難奉西漢全部皇帝於世廟的,或者會供西漢皇帝的牌位於高廟。因為他們是劉氏一個很大的分支。這是供和奉的區別。



由於劉秀和漢武帝之前的皇帝有直接血緣關係,景帝,文帝,高祖三位,會供奉他們的牌位,但是武帝以後跟劉秀不是一支,很難奉於世廟。

也就是說從漢武帝以下,到西漢最後一個皇帝。和東漢第一個皇帝到東漢最後一個皇帝。他們的共同的最近的一個祖先是,漢孝景帝劉啟。


景帝劉啟一子登基為帝,就是漢武帝,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傳到西漢末年。

景帝另外一子,長沙王劉發,後經過漢武帝的推恩令,封地越來越小,到劉秀時,已經是個布衣家庭。平常百姓了。因為中間隔了好多代。

所以東漢不太可能的供奉西漢全部皇帝之廟,特別是從漢孝武帝以後的皇帝。會供高祖,文帝,景帝三位。

會稱是高祖之後。畢竟同是是一脈。卻是分枝。猶如人會供其祖宗,曾,祖,父輩,那他的曾之旁枝呢?肯定是他的後人供之!

同時,漢景帝劉啟還有一個兒子,是中山靖王劉勝,這一枝,同樣被漢武帝的推恩令,經過西漢但東漢,又由東漢到東漢末年。又出來一個皇帝。

就是三國時的劉備,只不過到他那輩時,更是一個布衣皇親了。


中孚鑑


中國歷史上只有1個漢朝,因為中間發生“王莽篡漢”事件,歷史學家將之分為“西漢”“東漢”。從漢高祖劉邦到漢獻帝劉協,就是1個家族在統治天下,血脈一直沒有斷。

儘管劉秀開創東漢猶如白手創業,但古老的帝國榮耀,還是讓他甘願延續昔日的光輝。於是,建都東邊洛陽的東漢沒有另起爐灶,而是承繼建都西邊長安的西漢,祭祀西漢的先帝們自然成常理。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設立高廟祭祀漢高祖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向天下宣告正統所在。第二年,大將鄧禹攻下長安,收西漢11個皇帝的神主,派人送回洛陽。劉秀將這些神主請進高廟,這一做法違法“天子七廟”的慣例,按道理只能擺放7個先帝的神主……

“天子七廟”事關政治穩定,劉秀在建武三年(公元27年)做出改動,他規定3個不可拆遷的祖宗廟,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桓、漢武帝劉徹;又在洛陽設立“四親廟”,祭祀親高祖父舂陵節侯劉買、親曾祖父鬱林太守劉外、親祖父鉅鹿都尉劉回、親父南頓令劉欽四世祖先。

劉秀初步在形式上具有“天子七廟”,然而古代宗法制度極其嚴格,掛羊頭賣狗肉的事不可持久。畢竟劉秀的先祖是西漢第6個皇帝漢景帝劉啟,出自劉啟第6子長沙王劉發的一脈,換言之劉秀是皇族的旁支。以旁支繼嗣大宗,有很多技術問題要解決,最終劉秀該怎麼處理?

幹宣傳找個理由,還是不會難到東漢文臣,這是他們的特長。很快東漢朝廷就做出反應:劉秀認西漢第10位皇帝漢宣帝劉詢為爺爺,認第11位皇帝漢元帝劉奭為爸爸。如此一來,四親廟被撤銷,每年的祭祀祖先儀式也發生一些大變動……

每逢祭祀的時候,劉秀就不再祭祀自己的直系祖先,而在高廟祭祀幹爺爺劉詢、乾爹劉奭,至於劉秀的直系祖先則由所建地的官員祭祀。另外,平輩的漢成帝劉驁和晚輩的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派大臣在高廟祭祀。

通過上述措施,劉秀總算解決掉皇帝的世系銜接問題,當然還存在一點小問題,“天子七廟”變成“天子八廟”,皇家供奉著劉邦、劉恆、劉徹、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衎。

中元二年(公元57年),62歲的劉秀駕崩,其子漢明帝劉莊即位。他覺得老爹這麼牛逼,神主如一般皇帝那樣安置到高廟不妥,就特別建造一座“世祖廟”。從此,洛陽就有2座皇家宗廟,供奉劉邦、劉恆、劉徹、劉詢、劉奭、劉驁的高廟、供奉劉秀的世祖廟並存運作。

上文已說西漢、東漢都是源自劉邦的血脈,出自劉氏旁支的東漢皇室對西漢皇室並不熱情,除去早期的幾個直系祖先外。

自從有了劉秀的世祖廟,東漢王朝的皇帝們駕崩後,紛紛將神主搬進世祖廟,而不是進高廟。這種情況被稱為“同堂異室”的廟制,儘管西漢帝系受到祭祀,然而東漢帝系自成體系。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獻帝成為最後1個皇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和群雄爭鬥正酣,朝廷已經淪為傀儡。宗法意義變得更加重要,東漢朝廷推出“天子七廟”,宣佈西漢高廟的一祖三宗(劉邦、劉恆、劉徹、劉詢)、東漢世祖廟的一祖二宗(劉秀、劉莊、劉炟)為世代不毀之廟。

毋庸置疑,宗法是維護王朝安定的重要因素,只不過在帝國夕陽之下,歷代先帝的神主又能怎麼樣呢?


子屠龍


歷史上,把劉邦建立的漢朝稱為西漢,把劉秀建立的漢朝稱為東漢。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但實際上,他們其實都是一家人,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之所以史學界要將他分為東西漢,是因為西漢末年的時候被“穿越者”王莽篡了位。

(光武帝劉秀)

事實上,古代人宗族觀念極強,又更何況皇室乎?且歷朝歷代都以“孝”治天下,東漢的皇帝想要表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又豈會不供奉西漢的皇帝?

東漢皇帝這一支和西漢皇帝這一支分家是在漢武帝這一代。劉秀的祖上長沙定王和漢武帝一樣都是漢景帝的兒子。現在大一點的家族,宗族祠堂裡都會把像這樣的兩支祖先供奉在一起,更何況當時的皇室?!


事實上,東漢皇帝都把劉邦奉為“開國之君”,而把劉秀奉為“中興之君”。東漢時西漢的延續,而不是另起爐灶,甚至連劉備都自認為是漢室後裔,建立的國家都國號為“漢”。

東漢皇帝不僅在洛陽宗廟中供奉西漢的十一位皇帝,還修繕了長安的宗廟,同樣供奉他們。《後漢書》中有記載:

“建武二年,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

這很明確的說明了劉秀在光復洛陽後,修建高廟,將西漢的十一個皇帝全部供奉了起來。

(漢高祖劉邦)

東西兩漢其實一直都自認為是一個朝代,不僅兩漢,兩晉和兩宋也都是一個朝代。之所以分開叫,不過是史學家們方便於區分罷了。


歷史小跟班


東漢確實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

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漢景帝兒子長沙王劉發的後裔,劉發也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弟。從輩分來講,劉秀跟漢成帝劉驁同輩,雖然兩人相差40多歲。

家譜世系

漢高祖劉邦一一漢文帝劉恆一一漢景帝劉啟一一長沙定王劉發一一舂陵節侯劉買一一鬱林太守劉外一一鉅鹿都尉劉回一一南頓令劉欽——漢世祖光武帝劉秀。

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戾太子劉據——史皇孫劉進——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

劉秀供奉西漢諸帝的牌位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在古代宗法制社會里為保證大宗的地位,如果大宗絕嗣,則由小宗過繼給大宗,成為大宗的後嗣,尊養父為考,而稱自己的生父為叔父或伯父。例如清朝咸豐皇帝的獨子同治死後沒有子嗣,於是就過繼光緒給咸豐為嗣,稱咸豐為皇考,同治為皇兄,而稱自己的生父淳親王為叔父。原本打算等光緒生下男丁,則將光緒孩子再過繼給同治,以保證法統上帝系依舊在咸豐、同治一脈,但由於光緒也絕嗣,於是才過繼光緒的侄子宣統給同治皇帝為嗣,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再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就過繼給自己的伯父袁成為嗣子。

光武中興後,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

也就是說在親廟中,供奉宣帝等五位皇帝,劉秀尊奉漢宣帝為祖父,漢元帝為父親,要親自祭拜。 按照輩分,漢成帝是自己的堂兄,其他皇帝更是自己的晚輩,因此這些皇帝由有司安排祭拜。對於劉秀的直系先祖,“別為南頓君(指劉欽)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由群臣來祭拜。最終劉秀同意了這個方案,畢竟能夠保留自己父親的祠廟。

第二,劉秀尊漢元帝為皇考,有利於安定天下。王莽篡漢後,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導致天下百姓思念漢朝。綠林軍起義擁立更始帝劉玄(跟劉秀同屬漢景帝子長沙王劉發後裔),赤眉軍擁立劉盆子(漢高祖劉邦孫城陽王劉章後裔)漢室宗親起事。邯鄲布衣王郎更是自稱是漢成帝之子劉子與,河北(指黃河以北)豪族百姓受其蠱惑,便於邯鄲稱帝,勢力遍及整個河北。劉秀在平定天下時,漢室宗親的身份使他更好被天下百姓認同,並能集結一批忠於漢室的有志之士。

劉秀即尊西漢諸帝,一來可以表明自身的合法地位,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讓一些漢室宗親以及冒名者不敢再有窺伺帝位。二來也符合中國的宗法制社會,符合當時主流的價值觀——“禮,為人後者則為之子,既事大宗,則降其私親”。過繼為人之子,應尊奉養父,而降低對生父的禮遇。

後世宋英宗的“濮議”——宋英宗想尊奉自己的生父濮王為帝,稱皇考,而稱養父宋仁宗為皇伯,明世宗的大禮儀——嘉靖帝想尊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帝,稱皇考,而稱嗣父明孝宗為皇伯。都引發了朝廷的軒然大波,以北宋司馬光為首的臺柬不惜全體辭官,以故內閣首輔楊挺廷和之子楊慎不惜被廷仗發配雲南。而劉秀尊宣帝、元帝為祖、父,不僅在當時,更在接下來近1900年的封建社會里都稱為楷模、典型案例。


慶曆


對於東漢和西漢的說法,實際上是後人為了方便研究這段歷史的而人為劃分的。東漢與西漢的國號都是漢,只不過西漢是劉邦建立的王朝,而東漢是劉秀建立的王朝。

西漢滅亡後,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劉秀復興了漢朝,歷史上就將他建立的漢稱之為東漢,把他復興漢朝的壯舉稱之為“光武中興”。那麼,東漢是否會供奉西漢皇帝的宗廟呢?


答案是肯定的,東漢王朝一直將自己視為漢王朝的延續。漢朝皇帝的宗廟被安置在長安、洛陽,其中不分東漢和西漢,這表明東漢自認是西漢的延續。

東漢的宗廟裡,一共供奉了西漢11位皇帝的宗廟,包括高帝劉邦、惠帝劉盈、文帝劉恆、景帝劉啟、武帝劉徹、昭帝劉弗陵、宣帝劉洵、元帝劉奭、成帝劉驁、哀帝劉欣、平帝劉衎,其中不包括呂后冊立的兩個少帝以及霍光廢除的昌邑王劉賀,因為這都屬於廢帝,不進宗廟。


不過,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並不是西漢皇帝的嫡出。劉秀雖然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但劉秀的親生父親只是南頓令劉欽,連一個侯爵都沒有。所以傳到了劉秀這一支南陽劉氏的時候,其家族距離西漢皇帝的嫡出血統已經比較遙遠了,只能算是漢朝後裔。儘管他有中興漢朝之功,但庶出遠支繼位是不符合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

因此,為了彰顯自己繼位符合宗法制以及中興漢朝的壯舉,東漢光武帝劉秀不僅供奉西漢皇帝的宗廟,而且還追認了西漢的元帝劉奭為父、成帝劉驁為兄,這樣一來漢朝的皇位傳承就銜接上了。


世界人文通史


東漢當然要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了。除去爭取全國輿論支持,爭取政治合法性不談,劉秀在統一全國後,改認漢宣帝為爺爺,漢元帝為父親,把自己塑造為西漢皇帝的直系後裔。而他的直系祖先則改為皇考,不再親自祭拜。試想一下,劉秀連自己的直系祖宗都改認了,他怎麼可能會不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呢?

不過,東漢時期對西漢皇帝的拜祭制度,有過多次更改,直到漢明帝繼位之後才最終確立成型。



第一階段——所有皇帝的牌位全部祭拜

劉秀稱帝時,地盤只有河北一隅之地,而當時各地的割據勢力有十幾支,都是兵強馬壯的軍閥。這些軍閥甭管是不是姓劉,都要拉一個姓劉的西漢宗室後裔出來撐門面,以顯示自己的正統合法性。為了減小統一的壓力,劉秀極盡之所能的拉攏所有可以拉攏的勢力,當時散居在各地的劉姓諸侯就是劉秀要拉攏的對象。比如西漢的末代長沙王劉舜的兒子劉興,就是被拉攏的對象之一。

既然要拉攏劉姓諸侯,那麼恢復漢廟,把西漢歷代皇帝的牌位重新擺起來,以祖宗的名義號令劉姓諸侯,就是劉秀必然要做的。

建武元年,劉秀在洛陽立廟,祭祀西漢高祖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三位皇帝,以明正朔所在。

建武二年,漢軍進佔長安,大將鄧禹重新休憩了長安的高廟,收西漢十一帝神主,遣使者送回洛陽。

由於當時天下還沒有統一,東漢與各割據勢力之間的戰爭尚在繼續。為了顯示自己政權的正統性,劉秀直接把西漢十一位皇帝的牌位全部擺進了洛陽高廟。

“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為一廟,藏十一帝主於其中。”——《後漢書》



第二階段——恢復“天子七廟”制度

劉秀擺放所有西漢皇帝牌位的做法雖然能收攬人心,但是,這種先帝牌位的擺放方式並不符合儒家的禮制。

因為西漢實行的是“天子七廟”制度,太廟當中只能擺放七尊先帝的牌位。

所以在建武三年,劉秀便以太祖高帝、太宗文帝、世宗武帝為三座不遷毀的祖宗廟。然後再建高祖父(劉秀的直系祖宗)以下四座隨親盡而依次遷毀的祖廟。以符合“天子七廟”的制度規範。


這說明啥?這說明:那時候劉秀是打算自立門戶的,他的宗統不跟西漢的一起混,他打算各算各的。

備註:天子七廟制度的意思是現任皇帝要供奉七位先帝的牌位。其中一祖二宗是要萬世供奉的。另外四尊牌位是現任皇帝的四位直系祖宗,也就是父親、爺爺一直往上追尊四位。劉秀當時供奉的一祖二宗是西漢的漢太祖、漢太宗、漢世宗。而四親廟則是他自己的四代直系祖宗。



第三階段——劉秀入繼西漢大宗

劉秀以高帝、文帝、武帝為祖宗廟,他自己的直系祖宗為四親廟。這在數字上符合“天子七廟”的規制。

但是,劉秀的這種做法仍然不符合儒家的禮制規矩。因為按照宗法原則,宗族的大宗血緣統系是不可以中絕的。如果大宗的統系中絕,那就應該在小宗的子嗣中找一個人過繼給大宗。

也就是說,劉秀要顯示自己的正統性,他就不能供奉自己的直系祖先。因為他的直系祖先並不是皇帝,不是大宗,只是小宗。他必須要過繼給西漢皇帝才能顯示正統性。

建武十九年,劉秀這種在宗廟祭祀上另起爐灶的做法,引起了群臣們的討論,群臣們一致認為,劉秀這種做法不符合禮法。群臣集體跟劉秀提意見。

為了平息輿論,劉秀不得不通過廷議的方式來解決這一矛盾。

最後根據廷議的決定:劉秀以小宗入繼西漢大宗,認漢宣帝當爺爺,漢元帝為父親。而他自己的直系祖宗則為皇考。每年祭祀祖先時,由劉秀親自祭祀漢宣帝和漢元帝;漢成帝以下三位皇帝交給官員祭祀;劉秀自己的直系祖宗則交給地方官祭祀。

“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別為南頓君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後漢書·張純傳》)

於是劉秀就這麼把自己的親祖宗給丟了,拜了漢宣帝和漢元帝為自己法統上的祖宗,確立了東漢和西漢的承繼關係。

這裡注意了:劉邦、劉恆、劉徹的皇帝牌位還在,這三位在“祖宗廟”。劉秀只是撤了他自己四座直系祖宗的牌位,改以漢宣帝以下的四代五位皇帝放入“祖廟”。

第四階段——宗廟制度最終定型

劉秀在法統上過繼入漢宣帝,這在政治上對東漢的穩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對此頗為不滿。因為他覺得自己父皇太吃虧了。明明就是開國皇帝嘛,怎麼搞得那麼委屈呢?

於是在劉秀駕崩後,漢明帝以劉秀中興漢室有功,為其特立一廟,諡曰“世祖廟”。

這樣一來,洛陽就有兩所皇室宗廟,一個是祭祀西漢五位皇帝的“高廟”,一個是祭祀光武帝劉秀的“世祖廟”。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漢明帝卒。他在臨終前下遺詔,要求太子(漢章帝)不要再給他再建寢廟,他的牌位擺到世祖廟的更衣別室,並且還規定:“敢有所興作者,以擅議宗廟法從事。”

漢章帝去世前,也仿效父皇漢明帝,讓即將繼位的太子(漢和帝)把自己的牌位也擺進世祖廟。

自此之後,東漢歷代皇帝都以此仿效,都把牌位擺進了劉秀的世祖廟。而不是擺放西漢皇帝牌位的“高廟”。

於是,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東漢有兩座祖廟,“高廟”擺放了五位西漢皇帝的牌位,“世祖廟”則擺放了東漢所有皇帝的牌位。這種情況在歷史上被稱為“同堂異室”。

這個現象在歷史上是頗受批評的。有後人曾經就對此評價道:永平所立世祖廟,又與高廟異處,無復昭穆之序。……其瀆亂不經,未有如是之甚者。



東漢滅亡後,劉備在成都繼位稱帝,他也學劉秀,繼位之後在成都立廟,祭祀兩漢皇帝。

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三國志·先主傳》

但是劉備所立太廟的規制如何,史書上並沒有記載。為此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註解時還特意的說:“臣松之以為先主雖雲出自孝景,而世數悠遠,昭穆難明,既紹漢祚,不知以何帝為元祖以立親廟。於時英賢作輔,儒生在宮,宗廟制度,必有憲章,而載記闕略,良可恨哉!”


Mer86


東漢皇帝當然會供奉西漢皇帝的宗廟,因為在歷史上看,東漢和西漢是同一個王朝,只不過是西被逆賊給篡奪了,然後東漢又恢復到了劉家的統治,王朝的國號都叫漢。後世的史學家為了區分兩個不同的階段,分別叫西漢和東漢,中間以王莽篡位分割開來。王朝的正統性就像一個家族族長的正統性一樣,是需要傳承的,而設立宗廟祭祀祖先,就是繼承統治正統性最好的方式。


不過劉秀在宗廟中並沒有將自己父親的排位供上,而是供奉了西漢從漢高祖到漢元帝的排位,劉秀名義上漢元帝的兒子。 劉秀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漢景帝劉啟,劉啟是漢文帝劉恆的兒子,是劉邦的孫子。劉秀是劉起的第7個兒子長沙王劉發的後代。關於劉發的出生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天晚上,劉啟去臨幸一個妃子,而這個妃子因為例假而不能侍寢。於是他就讓自己身邊的宮女代替自己去伺候皇帝。漢景帝劉啟也沒分清是誰,於是就和宮女接接觸了一夜。後來宮女就懷孕了,生的兒子就是長沙王劉芳。因為劉發的生母是宮女的原因,所以劉啟對劉發很不喜歡。劉啟把劉發封到了長沙。劉發就在這裡生活繁衍後代。一直到六代,有了大名鼎鼎的劉秀。


歷史中簡堂談古說金


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歷史大背景

我們都知道西漢於公元8年被王莽篡位改朝換代為新朝,新朝剛立,天下大亂,各地紛紛趁著光復漢室的名號,解起“反莽興漢”的旗幟,割據郡縣,招兵買馬,改元建號,擁兵成王,據《後漢書》記載,僅僅數年,當時的割據政權就有王朗,公孫述,李憲,秦豐等數十個割據政權。因為“反莽興漢”是當時最吸引人的旗幟,所以,凡是有點實力的劉姓宗室,都趁機欲繼承他們祖宗的“大爺”,不是劉姓的也要改名換祖宗(真是為了當王,祖宗都不要了),裝扮為皇族後裔,藉機渾水摸魚;沒法喬裝皇族的,也要憑藉自身實力,擁立劉姓皇族作為招牌,以尋求自身的發展。

而我們故事的主角劉秀於更始三年(公元25年),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吃雞成功,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而劉秀創建的漢朝也就是我們所稱的東漢!!

劉秀是怎樣做的?

光武帝劉秀的祖先並非漢武帝的分支,那麼漢武帝這一脈的皇帝會被供奉在東漢的宗廟中嗎?關於這點《後漢書·光武帝紀》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

這段話也就是說劉秀在登基之後將西漢的十一位皇帝依舊供在了宗廟,而且不僅在洛陽建廟,在長安也修了宗廟。

東漢的宗廟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天子七廟”這種東西在封建的古代社會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劉秀在建武三年(公元27年)再次做出改動,他規定3個不可拆遷的祖宗廟,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桓、漢武帝劉徹;劉秀後又在洛陽設立“四親廟”,祭祀親高祖父舂陵節侯劉買、親曾祖父鬱林太守劉外、親祖父鉅鹿都尉劉回、親父南頓令劉欽四世祖先。劉秀初步在形式上具有“天子七廟”,然而古代宗法制度極其嚴格,掛羊頭賣狗肉的事不可持久。畢竟劉秀的先祖是西漢第劉秀初步在形式上具有“天子七廟”,然而古代宗法制度極其嚴格,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事自然不可持久。畢竟劉秀的先祖是西漢第6個皇帝漢景帝劉啟,出自劉啟第6子長沙王劉發的一脈,換言之劉秀是皇族的旁支,繼承皇位名不正言不順,以旁支繼嗣大宗,有很多技術問題要解決,最終劉秀該怎麼處理?

最終東漢朝廷還是發揮了中國人民優良的和稀泥傳統,沒有什麼是和稀泥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和一次!劉秀追認西漢第10位皇帝漢宣帝劉詢為爺爺,認西漢第11位皇帝漢元帝劉奭為爸爸。如此一來,四親廟被撤銷(當然天下還是比祖宗重要),每年的祭祀祖先儀式也發生一些大變動……

每逢祭祀的時候,劉秀伺候就不再直接祭祀自己的直系祖先,而在高廟祭祀幹爺爺劉詢、乾爹劉奭,至於劉秀的直系祖先則由所建地的官員祭祀。另外,平輩的漢成帝劉驁和晚輩的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由劉秀所派大臣在高廟祭祀。

通過上述措施,劉秀也就解決掉皇帝的世系銜接問題,當然還存在一點小問題,“天子七廟”變成“天子八廟”,皇家供奉著劉邦、劉桓、劉徹、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衎八位皇帝!(但最起碼大的問題解決了)

後輩改動

中元二年(公元57年),62歲的劉秀駕崩,其子漢明帝劉莊即位。他覺得自家老爹劉秀這麼牛逼,老爹的牌位怎麼能像那些普通皇帝一樣安置在高廟,就特別為光武帝劉秀建造一座“世祖廟”。從此,洛陽就有2座皇家宗廟,供奉劉邦、劉桓、劉徹、劉詢、劉奭、劉驁的高廟、供奉劉秀的世祖廟並存流傳下來!


歷史如明鏡


當然,因為歷史上只有一個漢朝,那麼既然是同一個朝代,那麼劉秀又有什麼理由不去供奉自己的祖先的牌位呢?

(漢光武帝劉秀畫像)

事實上,我們現在之所以會分為西漢和東漢,只不過是後人在記錄上為了方便區分罷了。無論是劉邦建立的漢,還是劉秀建立的漢,還是後來劉備建立的並未統一全國的漢,他們的國號都只有一個字,“漢”。如果不在前面加以標記,咱們聊起歷史來,那可能真的是聊不到一起了,我在這說“西漢”的事兒呢,你那邊聽到了“東漢”去了!


(劉秀劇照)

雖說劉秀確實是劉邦的子孫後代,但是卻是從漢武帝那個時候開始變成了旁支,也就是說按照正常的繼承規則,劉秀是沒有資格繼承漢朝的皇位的!但是誰知道突然殺出個王莽來,代漢自立,攪的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而劉秀就是這其中的一支,而他的旗號正是光復漢室。結果沒想到,人稱位面之子的他還真的就奪取了天下,這下就遇到問題了。劉秀本來想把自己的親祖上四代放進太廟裡的,結果大臣卻極力反對,“你要是這麼幹,那咱政權的合法性可就沒有了啊?”最後沒辦法,只能另建考廟供奉自己的親祖上四代,讓官員代替自己祭祀。自己則認漢元帝劉奭為父,認漢宣帝劉詢為祖,這樣在宗法上劉秀就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了!

(劉秀劇照)

其實在古代,皇帝還是很注重政權合法性的,比如劉秀就為了這個合法性最後就不得不連自己的親祖上都不能親自祭祀了,而認別人為自己的父親以獲得政權合法性!而我覺得劉秀比較偉大的地方在於家天下的時代,他依然能尊重規則,即使是身為皇帝!這和明朝時期的某些皇帝是不一樣的(沒錯,說得就是嘉靖)。


小祁說歷史


首先,東漢會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這是可以確定的。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建武二年,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證火德,色尚赤。這裡明確說明了洛陽建廟將西漢11帝都遷過來了。

除了史料記載,從當時的很多細節也能推測出東漢宗廟會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

光武帝劉秀所處時代又被稱為光武中興,中興指的是國家從衰敗到繁榮,劉秀認為自己中興了漢朝,是西漢劉氏子孫,那麼他一定會在宗廟拜祭自己的祖先。

事實上,人們之所以劃分漢朝為東西兩漢,是為了方便區分。但當時劉秀並未覺得自己開闢了一個新時代,而是認為自己繼承了漢朝的政權,既然是合法繼承帝位,前漢皇帝的牌位應該也在宗廟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