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國內一檔真人秀節目《寶貝的新朋友》中,備受關注的謝霆鋒父親——謝賢,因為哄一位7歲的素人小男孩吃東西,結果小男孩不但不吃,還頂嘴反擊說:

"一天到晚就是吃吃吃,是吃貨啊!"

向來脾氣火爆的謝賢沒忍住,朝著小男孩的屁股就是一腳。當然,也沒真用力踢,就是嚇唬一下。

大部分網友看了以後的態度都是:小孩對長輩那麼沒禮貌,是應該教育一下,不能總慣著,踢得好!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反叛時的態度。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棒子底下出孝子”、“愛之深,責之切”是我們流傳很廣的兩句古話。打罵是教育最簡單的方式,或許能起到短暫的效果,可是你不知道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創傷。

之前因為殺魚而出名的“殺魚弟”,因為自殺而再次引起人們關注。據悉,殺魚弟”喝下百草枯的直接原因,是被父親責罵,一時衝動所為。在被父親指責前,“殺魚弟”因為進貨的事情和鄰攤發生了爭吵。兩件事一起,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後,能明顯發現父親和“殺魚弟”之間缺乏溝通,家長不懂教育,只知打罵。

在採訪時,“殺魚弟”的母親也透露,平時和孩子溝通很少,就覺得兒子脾氣“古怪”,把這種情況歸因為青春期!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打罵會讓孩子敏感和憤怒的情緒堆積,親子關係的裂痕也會越來越大,嚴重的就導致了悲劇的釀成。

只有當悲劇發生時,我們才會意識到原來溝通這麼重要。但不是每次都讓人有後悔的機會。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三個叛逆期。

  • 2-4歲第一個叛逆期:他們會通過“不”“才不是”等來表達自己初期形成的主觀意識;
  • 7-9歲準大人期:開始有較強的獨立意識,有時甚至有點不講道理,總認為自己長大了;
  • 12-17歲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更不用說,對個體的獨立、自由追求更甚,討厭一切束縛。

面對這三個時期的孩子,家長需要拿出十足的耐心和寬容。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僅會變得“叛逆”,有時候還會把自己的內心關起來,很多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是找不到聊天話題,就是沒說幾句就被孩子嫌棄囉嗦嘮叨。

難道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嗎?

當然不是,問題就出在溝通上。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知乎上有人問:和父母無法溝通你有多絕望?

網友@Loki君,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的父親是一個不善於溝通的人,有一次她跟她爸說起小時候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對自己不好,只是想讓他知道自己無助過。

誰知她爸頓時暴跳如雷地說:“多大個事?!你爺爺奶奶再不對,那又怎麼樣?難道要去批評他們一頓還是打他們一頓....”

她每次想起這件事情,就會一直哭。內心最真實的感覺,就是沒有人真的愛過她。

不和孩子溝通的父母,就算是很愛很愛孩子,孩子感覺到的還是冷漠和不在乎,不在意。因為溝通是彼此尊重的一種方式,也是感情的交流很重要的方式。

如果父母和孩子長期缺乏溝通,會導致家長教育不成、孩子逆反心理強烈而出現心理問題,更甚者會導致孩子產生自殘、自殺等行為。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為什麼你想和孩子好好講話,最後卻成了互相對罵?

為什麼你處處為孩子著想,孩子卻對你冷言冷語?

為什麼你總是猜不透孩子在想什麼?

所有問題的本質,都在於我們不夠理解孩子,不懂得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來看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媽/爸,這題我不會,可以教教我怎麼做嗎?”

“這麼簡單的題還好意思問?上課幹啥了?腦袋落家了?”

家長想表達的信息:

孩子不會做題我很著急,並且非常想知道孩子為什麼不會做。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

我媽/爸很生氣,我不好……

經過你的指導,孩子可能這道題會了,但是他的注意力可能在“如何讓家長不要生氣”上,而沒有用在下次遇到這樣的題自己該怎樣做的方面。所以這種表達方式無助於問題的根本解決。

請認真審視下我們平時的語言,究竟有多少真正達到了溝通的目的呢?你所表達的,是你的準確想法嗎?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和孩子溝通的案例,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案例中的媽媽通過有效的溝通,讓孩子自發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而改正過來。比起我們大多數人直接放任孩子在地鐵吃東西,或者直接告訴孩子不應該在地鐵上吃東西,無論哪種情況,這種效果都要好太多了。

所以,父母會說話、會溝通,在教育孩子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你連跟孩子溝通都不會,憑什麼教育好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極其敏感和情緒化,更加需要父母能夠及時察覺、積極疏導。

但是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不知道怎麼去跟孩子溝通表達,心裡關心的話一開口又變成了指責和怒罵,“已經和你說過多少遍了,怎麼又不長記性!” “你同桌每次都比你考得好,媽媽叫你要預習,你就是不聽!”

這樣溝通和交流方式是無效的,實質上,父母是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導在孩子身上,只會讓孩子的不良行為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