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要說有人敲你家門,能放心開門的,不是外賣,就是快遞了。十幾年來,快遞這個行業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從馬爸爸的淘寶改變了中國商業格局之後,跟著“喝湯”的快遞行業也如火箭一般躥升,各大快遞公司的老闆們也賺得盆滿缽滿,其中又以順豐公司給人們的印象最深,因為主打高端市場的順豐代表著快遞行業的高標準,你可以嫌順豐貴,但是你應該不會說順豐不如其他快遞。
不過最近快遞這個市場有些“反常”,人們通常不能想象賣的貴的反而不如賣的便宜的賺錢。2018年,“抱緊馬爸爸的大腿”的“四通一達”們業務量快速起飛,其中的佼佼者中通快遞已經連續三年業務量排名第一,調整後的淨利潤達到40多億,賺錢能力直逼順豐,這是向“老大哥”挑戰啊,而順豐又會怎樣應戰呢?
現如今,不搞點“副業”的快遞公司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您問為什麼?因為快遞是一個有著顯著規模經濟特徵的行業,什麼?您讓我說人話?好的,快遞人員和物流成本相對固定,送的東西越多就越掙錢,所以快遞和零售似乎是“天作之合”,但是順豐的零售似乎開展的並不順利。2010年順豐創辦了主營食品的順豐E商圈,但因不熟悉電商套路只好作罷。兩年之後又做了主營生鮮的順豐優選,但在競爭最激烈的生鮮行業似乎幹來幹去也算不上多大體量。線上爭不過你們幹互聯網的,好,我幹線下,之後順豐成立了嘿客便利店,不知道是管理不善還是咋的,接連閉店,最後虧損高達16億元。真是流年不利啊。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來是王總對電商不死心,2015年成立了順豐海淘,負責供應鏈跨境業務,但好像至今聽過這個名字的也沒有多少,似乎還爆出過假貨事件。2017年又被“新零售”風口裹挾著成立了無人零食貨架項目“豐e足食”,但業務量還不足“每日優鮮”的四分之一。
財報顯示,順豐現在淨利潤下滑的厲害,遠沒有馬雲收編的四通一達混的風生水起。作為“老大”,在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的時候主動尋求突破,創新業務模式這本沒有錯,但看準之後再出擊似乎更好一點,不過順豐的新業務不止零售一樣,還有諸如冷運、醫藥、同城甚至國際業務,但這些新業務還遠未成長到能夠“反哺”主營業務的程度。
就在小信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順豐發出公告,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過7.9%的股份,這是股東們想要套現離場嗎?想當年王總帶領區區幾個兄弟在香港深圳之間往返當水客的時候,肯定想不到二十多年後市值2000多億的順豐會對如何開創新的業務渠道如此苦惱。王總的順豐到底如何做才能重新“順風”?
閱讀更多 信科技FaithTech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