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校招“花式被坑”需多方位紓解

到一年校招季。記者近日在江西、廣東等地調查瞭解到,在部分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面試過程中存在一些“奇葩”現象。企業假招聘、強毀約、要求不定,應聘者遭遇“花式被坑”;學生刷經驗、湊熱鬧、能力不足,企業也“受傷”。針對面試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奇葩”事,業內人士認為,需要加強多方聯動,瞭解彼此需求,破解面試難題。(3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

一方面是企業假招聘、強毀約、要求不定,應聘者遭遇“花式被坑”;另一方面是學生刷經驗、湊熱鬧、能力不足,企業也“受傷”。由此可見,雙方不實誠,都只打自己的小算盤,甚至使出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小伎倆,如此不僅不利於求職者找到可心的工作,對於企業而言也難免還有“花式被坑”的無奈與痛感。

相對而言,這些高校應屆畢業生處於弱勢地位,初入社會沒有什麼經驗可談,而一旦遭到企業的算計難免會很受傷。比如,一些企業使出的“先引入門、再騙進坑”的手段,還有就是一些求職者未等到錄用信,就被告知臨時取消了招聘計劃,沒就業就失業……而一些學子刷經驗、湊熱鬧、只撒網不收網,有的則是求職就業觀不正所致,有的是被求職形勢所迫。

校招“花式被坑”,受傷的只能是招聘企業和求職的高校畢業生,而要紓解此,筆者以為需多方位努力。一則,從高校而言,有必要在學子求職路上“幫一幫”。比如,《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各地各高校要加強高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所以,高校當擔負起學子職業生涯“領路人”的責任。

二則,從企業招聘來講,應多些守信意識。比如,在承諾崗位待遇上,就應該“一口唾沫一顆釘”,既不能出爾反爾,更不能千方百計侵害這些職場新人的合法權益。還如,媒體報道中提到的,培訓費騙局,淪為低價勞動力,變著法子扣錢等等,既侵害求職者的權益,又對企業自身發展不利,對此企業理當規避。

三則,也需要社會共同努力。上述《通知》就提到,落實完善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各地要配合有關部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落實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培訓補貼等優惠政策。還有就是,充分利用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支持鼓勵畢業生實現多元化就業等等。用好就業政策,一些招聘套路必然沒有市場。

當然,對於高校學子而言,也應該有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切忌心浮氣躁、眼高手低、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比如,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提高個人素質,也不至於靠刷經驗提高自己。而對於家長,也應幫助孩子度過擇業就業期,給他們找工作多提醒,乃至多把關等,同樣能少些“花式被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