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南懷瑾老師講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對我來講,心情的沉重是每次上課都有的感覺。連普通上課也一樣,生怕對不起別人,耽誤大家的時間、精神,自覺應該有一點貢獻給大家,怕自己講得不好,或者大家沒有聽懂,或者沒有心得,這是很罪過的事。

一般人把它當成客氣話,那是你錯了,這是很誠懇地說哦。換句話說,一個修行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隨時覺得對不起人,尤其學佛的人,早晚功課都念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上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所謂國家就是社會,我們生命活著同這四種都有關連,所以要上報四重恩,否則欠的賬怎麼還?除了父母以外,整個的社會國家對你都有恩惠。

下濟三塗苦:對於地獄、畜生、餓鬼最苦難的眾生,怎麼幫助他們。所以我講學佛這個心情,要真的有這個發心,不是嘴裡唸的。

你們怎麼樣我不知道,在我是隨時覺得難受,一直到八九十歲。有些同學跟我身邊久了,常常聽到我一句話:“唉!活了八九十歲,活著幹嗎!有什麼用!對這個世界沒有貢獻,這個生命白活了。”同學跟我久了,聽到只好笑一笑,或者不笑,好像變成我的口頭語,但是在我的內心不是口頭語。

——整理自《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南懷瑾老師講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屬於南閻浮提,在四大洲中的人,而這個管區的生命都屬於閻羅王所管。“不孝五逆”,誰說佛教不重孝道?我們曉得佛說法,最注重孝道,不要認為釋迦牟尼佛因為出家,就認定佛教是不重孝道。

我常常告訴青年朋友,特別注意,我們有本小說《紅樓夢》,這本小說在過去非常流行,這個世紀把它變成一門學問,叫作紅學。過去我們看紅樓夢,年輕的時候迷得都會背。《紅樓夢》你真懂的話,那是一部禪學,一部佛法。

第一回合開始講賈寶玉有兩句話:“負父母養育之恩,違師友規訓之德”。我們在座的人反省反省,我們做了一輩子人,學佛的人都說上報四重恩,四重恩有一重是父母恩。我們報了什麼?都是負父母養育之恩,違背了師友的教化、教育的德性。一生無所成,造了一生的業,所以賈寶玉最後出家了。

但是你注意,《紅樓夢》描寫賈寶玉出家,他的父親說,你是賈家的子弟,你要出家可以,必須給我考取功名,因為賈寶玉最反對讀書考功名。好,我給你考取。考取了功名,這一下我可以出家了。那不行,你必須要討個媳婦,給我生個後代,有孫子才能出家。好!就結婚給你生個兒子。然後,走了。你看,這是賈寶玉的作法。

你再回過來看我們的老師、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要出家,父親不答應,因此結婚生子都做好,最後出家,把兒子羅睺羅也度了出家,這是另外一件事。等到釋迦牟尼佛父親死的時候,他自己、阿難兩兄弟——釋迦牟尼佛的親堂兄弟、羅睺羅——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等四個人,絕對不準任何人碰父親的棺材。四個人親自抬了棺材到靈山,到他說法的講堂旁邊,親自埋葬,非常講究孝道。

所以一個人對生身的父母、長輩沒有盡孝,人道未盡而能成佛者,絕無此理。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

——整理自《藥師經的濟世觀》


我們學佛打坐都是坐在那裡偷盜,而在同一時間中,社會上那麼多人卻為我們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課誦的一句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這就是行願的願,每天都提醒我們做功德。我們學佛的人都要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每天要上報四重恩,這四種恩都是我們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眾生對我們有什麼恩呢?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靠社會上很多人的努力成果,所以學佛的人要上報四重恩。我們活著一天,都要麻煩很多人提供生命所需給我們,事實上如此。

下濟三塗苦,同時也要想到下三道——畜生、地獄、餓鬼的苦痛。換句話說,隨時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樣去幫助他們。可是我們做到了沒有?學佛的人只想怎麼為自己求到法財侶地,你幫忙我成道,如此這麼一個動念,就是自私的基本。

——整理自《如何修證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