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這年頭還忽悠民營醫療做“大”得有多大仇啊

媒體若需轉載,可留言申請“開白”。文首作者署名“林掌櫃”,來源:“林掌櫃”微信公眾號(ID:kanbingtong)

據統計,近年來,民營醫療機構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在快速增長。

若論數量,民營醫療機構已經超過了公立醫療機構,但診療量依然遠遠低於公立醫療機構,無論是診療人次還是入院人數,民營醫療都只佔不到總量的五分之一。

顯然,民營醫療存在“小而散”、“多而弱”現象。

於是乎,有不少磚家,有些還是長期專注民營醫療發展研究的所謂資深磚家,在對比民營醫療和公立醫院的統計數據後,尤其是看到民營醫療“數量多、規模小、床位少、診療量低”,就想當然地提出了民營醫療脫困之道,就是“做大做強”。這是所謂磚家典型的拍腦袋思路,更可能是“反果為因”的邏輯錯亂和致命誤導。

客觀講,誰都有“做大做強”的夢想。以前,大家都迷信“大到不能倒”的傳說。如今,每隔段時間就有“大了就倒”的新聞爆出。“小”為啥不能是民營醫療原本該有的樣子呢?為啥非要“大”呢?這年頭還忽悠民營醫療做“大”,這是得有多大仇啊!

一、做“大”?醫生從哪來?

過去靠營銷忽悠的時代早就該結束了,也即將壽終正寢。 如今做醫療,沒靠譜的醫生團隊,根本玩不轉。 要做大,就得有足夠強大的醫療團隊,可專家團隊從哪來呢? 公立醫院專家絕大多數依然被鎖定在體制內,民營醫院的醫生,靠譜的原本就少,薪酬待遇要求還很高。

二、做“大”?運營從哪來?

做大,不只是面積大、床位多,更不是隻要院長和醫生的名氣大就行,還得有靠譜的運營團隊,可是運營從哪來呢? 民營醫療職業經理人市場極度稀缺,存量的民營醫療機構都在爭先高薪搶奪成熟的運營團隊尤其是靠譜的職業經理人,作為一家新機構,你有多大吸引力和競爭力呢?

三、做“大”?病人從哪來?

現在要想做大,選址要麼在一二線城市郊區,要麼在三四線乃至五六線城市或縣城,物業好找,設備也好買,醫生和運營良將卻難尋。大城市和主城區的人才虹吸效應極其顯著,如今很多小地方民營醫療機構既招不到醫生,更招不到運營團隊。 醫生和運營缺乏的結果,必然是病人來不了。 如今,國內大多數地區交通四通八達,尤其高鐵動車覆蓋率極高,醫保又能跨省市結算,病人用腳投票的便利性和主動性越來越強了,你靠什麼吸引病人? 如何留住你所在區域的病人不往外跑?

四、做“大”?燒錢撐多久?

有錢蓋樓,有錢買設備,有足夠的錢籌建醫院。殊不知醫院開業後,運營燒錢才剛剛開始。即便土豪有錢任性燒, 試問你還能撐多久? 這年頭,誰家裡還能有取之不竭的金礦? 能讓你如此這般燒下去? 現實是,早些年紛紛投資大醫院的跨界土豪資本們,如今大多雞飛狗跳,暴雷的暴雷,甩賣的甩賣,撕逼的撕逼。

做“大”,夢想固然美好,如今卻不是民營醫療該做的夢,那是公立醫院和國有資本的菜。

這幾年一度炒得火熱的企業醫院改制和公立醫院改制,大多數也都是被國資背景的大資本收走。 即便也有少數大醫院標的被民營資本收了,那大多也只是替來不及組建和出手的國資平臺暫時接盤,早晚還得被國資收掉,甚至連自己都得賣身給國資,譬如海南海藥、鳳凰醫療。即便成功改制了,那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公立醫院,只是偏企業化運營而已。

這年頭,對於大多數民營醫療而言,真正該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小而美”,如何笑著活下去。即便是苦笑,至少活著呀!很多原來“大”的民營醫療機構,如今也要主動做“小”事實上,民營醫療走“小而美”路線,是有客觀原因的。

一是大趨勢所向。“去中心化”和“細分為王”是大潮流,“大而全”的模式在未來不是主流,尤其在民營醫療中不可能是主流。專科已不足以細分,專病才是未來。 做大意義著大投入,意味著長期沒有正向現金流。 而當前,現金流是決定民營醫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

二是時代大不同。過去,所謂的“店大欺客”、“東方不亮西方亮”,醫院做大做全,之所以有市場、有飯吃,是因為患者固有的就醫傳統觀念和醫生死守大平臺的執念。

然而,時代大變革了,醫生正在逐步走出體制。雖然這個進程還很緩慢,但醫生落地小機構的趨勢不可逆轉,無論是全職創業還是多點執業,擋是擋不住的。

患者就醫理念也正在更新換代了。“店大”未必能“欺客”,“東方不亮”很可能“西方更暗”。 過去幾十年,民營醫療主要受眾群體是60後、70後、80後,未來幾十年,民營醫療面對的是90後、00後乃至10後,老套路根本不管用,人家不吃你這一套。

三、大而難複製。過去也有做“大”的民營醫療,要麼是趕上了好時代,享受到了時代賦予的巨大紅利,比如愛爾眼科; 要麼原本就是撿了個大漏,收的醫院原本質地就不錯,改制後名列前茅的民營三甲醫院大多屬於此類,如佛山禪城中心醫院; 要麼走特色專科而發展壯大,但又不具備可複製性,比如武漢亞心。

真正靠自己做大做強又具有複製性的民營醫療機構可謂鳳毛麟角,顯然根本不是民營醫療主流。即便是當前民營醫療公認具備可複製性的愛爾眼科連鎖模式,其未來十年規劃重心之一,也是建1000家視光門診部/診所。

民營醫療做“小”,主要是指單體機構要做“小”,這並不影響“小而美”連鎖做成“大”集團。做“小”,是為了活著,只有活著,才有未來可能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