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在工廠工作?製造業將何去何從?

成都文化活動中心


現在廣東沿海省市都面臨著“用工荒”的境地,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在工廠上班,原本在工廠上班的又逐漸上了年紀,沒辦法再做下去了,就造成了這種局面。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在工廠上班呢?製造業又將何去何從?


第一個原因是工廠的工作內容枯燥乏味,沒有新意,工人每天都像機器人一樣工作。對於喜歡新意,追求刺激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不好受的。


第二個原因是工作條件艱苦,工作時間長,有時還得受氣。大部分工廠的工作環境是十分嘈雜的,有時候還有許多粉塵。而且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晚上還要加班,有時候還要上夜班。


工作累點沒有什麼,最難受的還是被主管和上級領導批評,明明做得已經夠好、夠快了,可是他還要雞蛋裡挑骨頭。現在的年輕人在家裡都沒有受過什麼氣,自然出來工作也是受不了氣的。


第三個原因是薪酬低,待遇差,不管你多麼拼命工作,每個月還是那麼多的工資,因為老闆會相方設法扣你的工資,付出和回報相差太遠,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


年輕人就覺得這麼辛苦,還得這麼少錢,那我還不如去做別的工作。


像開網店,做自媒體等,既輕鬆又賺錢,年輕人就會紛紛利用互聯網工作,而不是在工廠上班。第四個原因是現在的年輕人學歷越來越高,認為到工廠打工是屈才了。

工廠要想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那就要從源頭解決現存的問題。


第一是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創新,工作內容有新意,適當交換更改員工的工作內容,讓員工主動積極地工作。


第二個是改善工作環境,適當減少工作時間,可以實行定量完成完成制,上級領導要改善對員工的態度。


第三是提高員工薪酬,提高待遇,實行各種獎補制度,讓員工多勞多得。第四是引進新技術,提高科技含量,自然就能吸引學歷高的人才。


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工廠上班,製造業才能繼續發展下去。


——END——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說起工廠流水線,首先能讓我們想到的就是,工作累、苦、無聊,每天就是重複性的工作,一天一天又一天,聽上去感覺還不錯呀,至少工作簡單呀,不需要太多的腦力勞動,只需要付出體力勞動就可以了,工資還比較的穩定。可就是聽上去應該挺不錯的工作,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排斥它,原因何在?

一方面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在工廠工作,是因為工廠工作真的太累,約束性太大了,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從小在家長、親人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吃過多大的苦,受過多大的累,冷不丁的去讓他們進工廠工作,他們是難以接受,也是不想吃那份苦的。

另一方面如今的社會,工作越來越多了,也就意味著人們對於工作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工作這麼多,很多人當然會先把工廠給排除掉,寧願去掙少點的工資也不願意去進工廠。在他們看來進工廠無疑是給那些沒有能力的人準備的。

再者說,在工廠工作是不錯,可是鍛鍊的機會真的是太少太少了,而且長時間在工廠工作,會給人造成一種與外界社會隔絕的感受,年齡稍微大點的工廠不要,只想要年輕的,而年輕人呢又都想去找一些聽上去比較高大上的工作,或者是能帶給自己鍛鍊和挑戰的工作。

我國從改革初期,一直到現在,製造業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可以說正是這些製造業工廠的存在才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問題,而如今,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工作崗位越來越多,慢慢的製造業被這一代人所忽視,不過即使這樣,國家還是非常重視這些製造業存在的,因為發展乃立國之本,無論何時製造業才是我國經濟的主體所在,國家的有關扶持政策是會讓這些製造業一直存在下去的。而且並不是所以的年輕人都不會選擇進工廠,還是有一大部分人會義無反顧的去從事製造業的。

任何工作各有千秋,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自己喜歡就好,工廠進與不進,都是無關緊要的,我也相信製造業也會一直髮展下去。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微信公眾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App


現在的工廠難招人,卻也在逼迫越來越多的工廠幹一件事情,那就是逐漸使用越來越先進的機器減少人的使用,或者使用機器人完全代替人。

在毛織廠呆過的人,都知道,2010年前還有一個工作叫織機。那個完全靠人工一件一件拉出來。但是在2006年後,越來越多的廠逐漸使用自動的機器了,完全代替了人工。以前是一個或者兩個人一臺機器,現在是一個人看幾十臺機器。現在,我那從事織機的幾位老表,都失業換別的工作了。

記得去年,和一個力帆的人聊天。那人是負責機器人維護的。就是力帆這種汽車廠,都引進越來越多機器人來代替人幹活。他去過很多主機廠,幾帆的自動化改造其實很低的。主要是車子賣不出去,沒錢。力帆主要靠房地產在賺錢。

上次和一個機械廠的人聊天。他們主要是做模具的。重慶做模具的機械廠很多,因為重慶主機廠不少,配套廠也就特別多。他們廠是深圳一家機械廠在重慶開的分廠。在重慶絕大多數廠還在靠人生產時,他們廠已經引進了機器人來幹大多數人乾的事情,他們廠一年幾千萬的營業收入,但是沒有幾個人,就是上班那些人也乾得很輕鬆。那廠的老闆就是受夠了招不到人,還有人難管理,下了狠心購買機器人來代替人乾的。結果也是意外的是機器人的運營成本比人工的成本還低,但是前期投入的確不小。現在製造業利潤率極低的情況下,投入錢來改造生產線,是很多製造業工廠無法承擔的事情。

但是也有例外,前兩個月在空港,有家生產螺絲的,完全自動化的生產線,卻把一些批量小的訂單轉手給一些幾個人的小作坊來加工,半自動化的加工比全自動化加工成本低。

所以說,現實是工廠招工困難,正在促進越來越多企業進行代替人的改造升級。現在各個工廠普遍利潤低也造成沒錢改造的困難也是相當突出,這需要政府對這些工廠進行升級改造方面的扶持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至於政府怎麼做,有沒有做,再有想著中國製造2025,其實我也不知道,只是接觸到很多製造企業,不知道政策如何。


沒了記憶2016


看你去哪個工廠上班了。。我在北京順義區北京現代汽車第一工廠總裝車間上班,流水線作業。好多人想進都進不去呢。。以前人才市場還有北京現代專場招聘會,那幾百人排的人山人海的。。現在人才市場見不著北京現代招聘會了,人家大企業,大公司現在都是從學校招聘普工。我當年就是學習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才進的北京現代!!工資不低,也不是特高,取箇中間數吧,5000月薪還是妥妥的!六險一金,逢年過節發過節費,鍋碗瓢盆啥的都發。。進廠一年發的年終獎一萬左右,根據你的進廠年份來發,最高的能拿兩萬多呢。。滿五年有個員工購車優惠,能打七折左右。。所以說工廠看你選擇哪個了,一般這麼跟你說吧:汽車廠普工待遇普遍比周邊的工廠工資高,這不是富士康,華碩等一些電子廠可比較的。。。你要是能有機會進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汽車廠,踏踏實實幹,一輩子衣食無憂!!不愁倒閉!!!所以不能一竿子打倒所有工廠。。。還是分類型罷了!!!!


世界第一等683


年輕人不願意待在工廠工作肯定是存在主動和被動兩個方面的原因。

作為一個即將畢業面臨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我學的是理科,並不想技術性很強的工科,也不想陶冶情操的文科,學習理科的大學生存在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考慮在哪個領域發展,還得考慮所選擇的工作是否能夠養活自己,養活未來的家庭,就我來說,大學生雖然沒有高中生那樣整天苦於學海無法自拔,也比不上進入了社會摸爬滾打為求生計的成年人,但是大學生心理壓力是最大的,一方面考慮如何搞好自己的學業,另一方面,面對轉折點,自己又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大學生是心累。



對於年輕人不喜歡待在工廠工作,我覺得存在兩個大的方面的原因,即我開始就說的主動方面與被動方面。

主動方面來說,任何人都想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雖然每個人對於滿意的程度不一樣,但至少都得能夠滿足生活而不是活著,而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的人生態度卻僅僅是好高騖遠,整天痴心妄想幹最少的活,拿最高的工資,對於工廠,工廠工人的待遇和工作條件遠遠比不上白領藍領,而大多數人也不考慮,在別人達到那個程度之前付出了多少,只是異想天開的想要高工資好待遇,不願意待在工廠幹髒活累活,所以不願意待在工廠。

被動方面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突破,越來越多的生產都可以完全不依賴人類,至少是對人類的減少,而影響是工人工資降低,所以,工人也不會死心塌地待在工廠。



而以後工廠的發展必將是人工機械化,半人工半智能。


三九暖陽


如果有的選擇的話,我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在工廠裡工作。工廠工作一是人身自由被限制,一天十幾個小時有時還要夜裡加班,說是工作,其實跟一臺機器沒什麼區別。外面的花花草草你都看不到,工廠的天花板就是你的一片天空。待久了,人都會覺得在坐牢,毫無生氣活力可言!

況且,大多數工廠由於環境不過關,許多粉塵,化學有害物質都不斷的消耗著工人們的身體,等到他們身體發生嚴重問題時,不僅沒有福利待遇可以保障,反而微薄的工資都不夠醫藥費的。你說這樣的情況,年輕人又怎麼願意待下去呢?


職場領航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再在工廠工作,核心原因,其實很簡單,只要大家到工廠去看一看,就會明白了:

第一,工作真的是簡單到尤如機器人,一件產品的產出,被分解成了幾十上百道工序,到你面前,可能就是砸一下就是。然後,這個動作,一天持續幾萬,甚至更多次。

枯燥無味,看不到盡頭。

而且,這樣的工作,越來越被機器人,直接代替了。

第二,工作時間過長,當然,你可以選擇,就幹七八個小時,就不幹了,但這樣的結果是,每個月工資,肯定到不到兩千,加上支出,能剩下一千,就謝天謝地了。

於是,你不得不加班,幹到十三四,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夠拿到四千多塊錢。

那生活,就剩下了幹活、吃飯、睡覺,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

第三,還有一個原因,工廠,往往是半軍事化管理,男工和女工之間,交際很少,年輕人,除了打工賺錢,另外一個核心任務就是找到對象,在這樣的環境下,是很難找到對象的。

而且,女工,往往也不太願意,再找一個男工。

這也是導致,很多年輕人,尤其是男青年,不願意在工廠打工的重要原因。

製造業的未來,有技術、有手藝、有進一步學習能力的工匠性的工人,成為核心需求,而那種半體力活兒的工人,將幾乎全部被機械人代替。

中國製造業的未來,是創新創造,而不是製造本身。


董江波


我是靖蜀黍,我關注職場動態,我就是喜歡你在職場中奮鬥的樣子,酷~

我並不覺得年輕人是不願意在工廠工作,而是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在工廠做一些枯燥的、繁瑣的、沒有技術含量的、沒有未來希望的工作!這兩個點是完全不一樣的!而這背後其實是一個倒逼製造業脫離原來低附加值生產製造的一個市場第三隻手的調整而已。這也是倒逼中國製造業的轉型之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製造業會越來越好!

越來越多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在製造業了

  • 因為製造業代表的是不斷重複、無趣、沒有創造性!就像機器人一樣的簡單工作,這種工作對於每一個想要自己個性和生活方式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 因為製造業的生產線沒有辦法帶給年輕人心理的滿足!在這些崗位和流程中,每一個人只是一個小小的螺絲釘,而每一個螺絲釘的作用和價值只屬於這個系統,而不屬於螺絲釘自己,因為當你磨損的時候,會有一個差不多的螺絲釘來取代你!而現在的年輕人,面對外面世界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和機會,如何願意還當一顆沒有自己的螺絲釘呢?

  • 因為製造業的企業沒有辦法給員工未來保障!很多製造業不願意轉型,不願意脫離原來的舒適區,去找到企業和組織未來的新的方向和核心競爭力,也就沒有未來,總有一天會被淘汰。這樣的組織和企業不管沒有辦法真正帶給員工價值的培訓和機會,跟沒有辦法給員工未來一個保障。

  • 因為製造業沒有辦法給他們足夠的薪資增長!最終其實還是錢的問題,要員工努力加班、要員工任勞任怨,要員工完全聽你的安排,這所有的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你需要給到足夠的錢,而且這個錢隨著年齡和工作積累、業績的增長,還需要一定的增長趨勢,否則沒有多少人會願意去浪費自己的時間!

製造業為什麼還有希望

在人力成本大幅攀升的今天,中國的製造業早就應該改變低附加值、低競爭力和低生產效率的現狀,才有可能在現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並發展下去。而招不到人,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資源去完成現在已經習以為常的生產組織的時候,會倒逼製造業的各位老闆在這種困境中要如何獲得生存和競爭能力。

製造業要轉型有兩種解決方向

一種想辦法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讓重複的生產和高密度的人力製造集中到某些巨頭哪裡去,反過來做高附加值的自己擅長的事情。

另一種是想辦法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去提高整體生產的效率,並由此降低成本,減少人力干預和成本風險。這樣的製造業才有未來有希望,而中國的製造業才有未來有希望!

當然,肯定很多人說,那得有多少製造業企業破產、倒閉,很多人失業,但是在一個產業重生之前一定要經過涅槃的過程,這樣才會將一些不適合未來發展和行業進步的企業淘汰掉,讓這個行業整體組成更加健康有序,更加具備競爭力!所以,痛苦是正常的,我們需要的是面對這種痛苦,讓自己從痛苦中找到未來發展的可能!

也許我的這些論點和論據只是個人的一廂情願,如果你有相關的經驗,你可以懟我!指導我!教我!


立青仙森


對於工作,年青人可以根據各自的愛好、特長和理想,逐步選擇最可心的職業是應該的,這是能夠充分發揮個人作用的較好方式。至於有一些年青人不願在工廠工作,完全是個人自由,不必苛求。至於製造業將何去何從,本人談談一家之言,不一定對,僅是一點想法。

製造業是產業工業系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根據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製造業肯定在輝煌擴張一定時期後,會慢慢縮小,有的會被淘汰,甚至有些企業因時代的需要轟然而產生,爆發式興起,又隨時代的變遷很快又萎縮消失。有的企業在幾年前或一、二十年前還看著挺興隆,又轉眼間就在人們的視線裡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最近幾十年,這種情況很多。比如電話座機,在二十幾年前,哪家人能裝一部電話,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徵,而且也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這才多少年,不僅座機不見了,連隨後出現的令人羨慕的傳呼機、大哥大手機乃至普通人夢寐以求的僅有通話功能的普通手機都不見了,隨之出現的是全民式的幾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這是大勢所趨。

跟上時代的步伐,隨時代的變化而變,製造業也應該是這樣,從長遠看,製造業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慢慢變得精緻而少,工人也會大幅度減少。可以設想,在貨幣流通的社會形態中,在所有工薪階層中,工資收入會一點點向包括製造業的產業工人方向傾斜,到一定時期,產業工人的工資收入可能是工薪人群中最高的。因為那時,人們的學歷基本差不多,而工資收入的高低,是根據各種因素衡量的結果,而產業工人崗位可能是高工資崗位中被普遍認可的。

不過,那時製造業恐怕已經很少,這個行業的工人也屬於社會上的少數人了。


雙啟550


其實這是一種信號,製造業急需轉型升級的信號,需要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智能製造型。

目前國內製造業勞動密集型居多,當所有人都不願意在這樣的工廠工作了,一定是社會的發展讓他們有了更好的選擇,這裡的薪資待遇和工作時間環境已經不能再吸引他們了。用工成本的增加,註定利潤微薄的勞動密集型的代加工工廠的命運之路已經到了盡頭,是時候轉型升級了。勞動力紅利已經不在,對於製造業來說急需往智能製造轉型。

互聯網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圍繞著互聯網提供了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很多在網上開個店或創業或搞自媒體等等都能很輕鬆月薪過萬,做快遞員、送買賣更加靈活,比起在工廠工作要自由的多,也掙的多。

學歷的普遍提升,眼界更加開闊,更懂得享受生活

對於現在的90後小年輕來說,學歷普遍比80後要高的多,並且90後大多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更懂得享受生活,家裡大多也不是很缺錢,因此,對於低工資、加班多的工廠不是很感冒。

生活成本的增加,結婚成本的增加,丈母孃效應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成本不斷增加,你會發現工資的漲速跟不上物價的速度,尤其是年輕人,面臨著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結婚,需要花銷太多,一套房買下來,全家回到解放前。

目前工廠的門檻太低了,與年輕人越來越高的學歷之間的矛盾

沒有挑戰性,大材小用,沒面子,工資低,不受尊重,也是年輕人不願去的理由。

如果感覺回答有道理,請點擊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