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歷史揭祕!解讀西寧方言四大來源

古詩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濃濃的鄉音是心底深處最真的情結,鄉音也總是心頭揮之不去的思念。在異鄉,聽到人群中親切的鄉音後,我們總是要熱情地上前打招呼:“你也是西寧子啥?”一句家鄉話,讓兩個陌生人頓時成為了好友。

老西寧人朱世奎先生,多年來收集西寧方言,著有《西寧方言詞語彙典》《西寧方言志》等書。與老人寒暄,如同在西寧方言的大海中遨遊,領略西寧人語言的無窮魅力。

歷史揭秘!解讀西寧方言四大來源

青海方言屬於北方方言的次方言,相互之間都能聽得懂,它們在詞彙、語法、語音等方面都有相同之處。西寧方言,在青海地區比較有代表性,西寧的文化歷史和人員構成,決定了西寧話的內容。據朱世奎先生介紹,西寧方言主要有4個方面的來源。

不言而喻,漢語是西寧方言的主流,它是西寧方言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就不用多說。

西寧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漢語詞彙,這是西寧話中比較顯著的一個特點。據朱世奎先生考證,西寧人常說的“德薄”就是一個古漢語。因為,古人注重德行的修養,德積累得越多就會“德厚”,人的品性就高,運氣就會很好;反之,不注重德的積累,就會“德薄”,一個人如果“德薄”了,他就必然會走下坡路。“尋口”,尋在此處念xin,意思為乞丐。朱老說,這一方言最直接地體現了西寧話中古漢語存在的跡象。

歷史揭秘!解讀西寧方言四大來源

歷史上,大批移民來到西寧,他們自然也把方言帶到了高原,因而西寧方言中存在有淮南方言。據學者考證,《金瓶梅》中的眾多語言都帶有淮南方言的特色。但是,朱老驚奇地發現,《金瓶梅》中竟然也有西寧話的痕跡。所以,他推斷西寧方言中個別詞語就是淮南方言。“沒廉處學家,學說也不言語”(《金瓶梅》三十五回),這裡的“學說”,和西寧方言中的“學說”意思相同,都是學著說,轉述別人觀點的意思。西門慶說:“你只要付交下一個的當人打來就是了”(《金瓶梅》二十五回),“的當”意思為能幹、頂事,和西寧話是一個意思。

少數民族語言的存在是西寧方言中的第4個來源。藏語在西寧方言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囊瑪”意為內部的事情,“卡碼”也是藏語,意思是恰當、規範等,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例如:“這件衣服你穿上將卡碼”,意思是合身、合適。“這個人辦事沒有卡碼”,意思是規矩或把握等。西寧方言中的“朵落”是蒙語,意思是頭朝下。“一刮”是土語,意思是全部。“海納”是阿拉伯語。

歷史揭秘!解讀西寧方言四大來源

可見,西寧方言包含了眾多語言,它從側面反映了各族人民共同建設高原的歷程,同樣也反映了高原上各民族間的大融合。

文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