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腸鏡是怎樣發現早期腸癌的呢?

玩的就心機


您好,我是黃志豔大夫,很高興為您解答“腸鏡是怎樣發現早期腸癌的呢?”



腸鏡是怎樣發現早期腸癌的呢?


腸癌早期的症狀比較隱匿,主要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或大便次數增多、黏液便、膿血便。隨著西方飲食在國內的普及,腸癌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有腸癌家族史者,發現結腸多發息肉或大便隱血陽性,應儘早完善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腸癌或通過血液檢查,如腫瘤標記物中的癌胚抗原,發現早期腸癌。




1、手術治療:手術切除與化療聯合是治療結腸癌的唯一手段;


2、靶向治療:常用藥物有西妥昔單抗、貝伐單抗,以及瑞格非尼;



3、放射和消融治療:屬於局部治療,不能手術者的替代治療;


4、免疫治療:包括PD-1和PD-L1單抗,廣泛用於各種腫瘤;


5、內鏡下治療:主要為內鏡下支架置入,用於緩解狹窄和梗阻症狀;


6、中醫中藥治療:是結腸癌治療的有益補充。


腸癌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麼?


結腸癌的飲食禁忌與患者的發病原因相關,因此結腸癌的日常飲食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飲酒的患者需戒酒;


2、日常飲食需減少肥肉、紅肉的攝入,多進食清淡食物,養成以水果、蔬菜為主的飲食習慣;



3、禁食蝦蟹、煎炸、油膩等含有對身體不利因素的食物。


此外,腸癌術後注意以下幾項。


1. 拍背咳痰:術後的肺部感染是最常見的併發症,痰液蓄積在肺部會造成發熱,嚴重時導致呼吸衰竭。患者通常因為傷口疼痛或者乏力,不願意主動咳痰,但黃大夫在此提醒,在每次霧化吸入後,必須進行拍背5——10分鐘,拍背後要求病人咳嗽、咳痰。



2. 早期下床活動:胃腸道手術患者一般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有利於控制肺部感染,促進腸道功能恢復。下床前需要諮詢醫生,下床活動時先在床邊坐5分鐘,然後下地在床邊站一站,循序漸進,效果更好一些。下床活動最好2個人攙扶,防止摔倒。


以上就是我關於“腸鏡是怎樣發現早期腸癌的呢?”這個問題的相關回答,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黃志豔大夫


使用腸鏡如何發現早期腸癌?

要知道,使用腸鏡後是可以直接觀察你腸內的情況的,就想一句笑話一般,你哪點花花腸子我都清楚,所以要發現自然直接看你場內是否有癌變的情況或是否癌變。


北京德勝門胃腸醫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讓他來做出科學、詳細的說明。

影像學檢查並沒有想象中神奇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大腸鏡下活檢病理才是診斷大腸癌及癌前病變的金標準,常規體檢項目是難以發現並確診早期大腸癌的。

常規影像學檢查,例如B超、X線射片、CT等,對大腸病變的檢查能力較低。常規化驗項目,例如糞便隱血試驗、腫瘤標誌物等,只能對大腸癌起到提示作用,而不能做出確切診斷。相反,糞便隱血試驗陰性、腫瘤標誌物水平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患有大腸癌的可能。

很多患者有疑惑,現代影像診斷技術這麼發達,那麼影像學檢查為什麼難以發現早期大腸癌?

人體腹部的臟器可以分成兩大類,實質性臟器(肝、脾、腎、胰腺)和空腔臟器(胃腸道)。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對於實質性臟器的病變有良好的檢出率,但卻大多難以用於空腔臟器檢查。特別是早期的消化道腫瘤,病變多侷限於最內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必須要藉助內鏡技術,在消化道的空腔內部觀察才能發現病變。

此外,胃腸道內部含有大量氣體,超聲波在氣體中傳播能力差,所以胃腸道不能像肝、脾、腎一樣進行常規的B超檢查。X線平片對大腸腫瘤幾乎無診斷價值,X線結腸造影對早期大腸癌有一定漏診率,目前臨床已較少應用。常規CT檢查對早期大腸癌診斷能力較低,CT檢查發現結腸腸壁增厚或佔位時往往已處於中晚期,且仍需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診。

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有幫助,請多多支持“腫瘤的真相與誤區”!#清風計劃#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我是獨一無二20200206


還行。大概20分鐘不到結束。對於特別瘦的,建議無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