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观点中国: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

廖宏斌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高级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既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疫情分布特点、区域需求重点、不同产业特质,科学平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精准有序地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准确把握疫情分布特征,精准实施分区分级防控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3月5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714例,湖北省累计确诊病例67592例,其中武汉市累计确诊49797例,湖北省确诊率全国占比83.74%,武汉市确诊率全国占比63.67%;全国累计死亡病例3045例,湖北省累计死亡2931例,武汉市累计死亡2328例,湖北省死亡率全国占比96.26%,武汉市死亡率全国占比76.45%。可见,目前全国疫情还是集中分布在湖北,湖北主要分布在武汉,其他各省分布零散且相对较轻。因此,湖北全省上下应实施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加强救治”防控策略,加强医疗卫生物资调配、保障、生产和储备,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其他省市因疫情轻、患者少,应在保障疫情可控且能控,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分地区分步骤有序复工,而不能“一刀切”式地不复工和全面复工。

二是正确把握不同需求层次,有序推进区域复工复产

湖北地区疫情最重,正在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不足。因此,应在重点加大重要生活物资调配、医疗医用物品设施调配的基础上,适度推进本地医疗卫生企业复工审批和复工生产。其他各省市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优先复工一批涉及医疗卫生物质生产的企业,加快推进医疗设备、医用设施和制药企业复产,重点保障湖北及全国的抗疫物质供应;积极推进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行业(如物流、快递、交通等)复工;落实“菜篮子”市场负责制,加大蔬菜、粮油、肉奶蛋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落实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保供稳价要求,加快恢复生活秩序。在疫情逐步向好的态势下,稳步推进餐饮、旅游、休闲和娱乐等行业复工复产,充分激发经济活力。

三是全面把握不同产业特质,科学推进行业复工复产

农业事关粮食安全。农业根据时令进行春耕秋收,生产时序严格,生产时间弹性小,作业具一定分散性,因此应在保证疫情可控能控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种植养殖业复工复产,保障粮食供应充足。工业生产时序具有泛在性,产业链具关联性,生产作业具聚集性,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优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人员需求少的企业全面复工;重点推进医疗设备、医用设施、生物制药等生产保障的企业以及工业园区、开发区复工复产;稳步推进机械制造类企业有序复工,企业后勤服务、物资保障、健康服务、生活服务等部门同步复工。服务业就业弹性大,作业人员聚集密度大,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物流、快递、交通等与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行业复工,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逐步开放餐饮、旅游、休闲和娱乐等行业。(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