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400萬賣房創業!首家“同股不同權”科創板公司和巨頭對決雲端,將“中立”進行到底

“我們未來還是會持續以公有云為主體,有些客戶短期內不敢用公有云,我們先服務好客戶,慢慢讓他們轉到公有云上來。”

400万卖房创业!首家“同股不同权”科创板公司和巨头对决云端,将“中立”进行到底

優刻得公司前臺

提交註冊兩月有餘,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優刻得”)終於在平安夜(12月24日)等來了註冊獲批的消息。至此,優刻得將進入詢價發行階段,距離科創板掛牌上市僅一步之遙。

因設置“特別表決權”,優刻得的IPO歷程被視作A股首例“同股不同權”的破冰之旅。如成功登陸科創板,還意味著優刻得將成為國內資本市場“雲計算第一股”。種種光環加持,優刻得被聚於資本的鎂光燈之下。

“我們上市將會是資本市場一個非常大的突破,這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包容性越來越高,也會給科創企業和創業者更多的信心。”近日,優刻得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季昕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季昕華將雲計算稱作“巨頭的遊戲”,而憑著差異化的服務、過硬的技術和恪守中立的原則,優刻得已成為這場角逐中不可忽視的玩家。

400萬賣房創業

季昕華至今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電腦時的情形。1996年,季昕華頭一回走進同濟大學的機房,他不知道開關在哪裡,按遍了鍵盤屏幕還不亮。後來還是老師幫忙開了機,不曾想,亮起來的屏幕也為他點亮了創業的人生。

大學期間,季昕華就創辦了比大眾點評還早幾年的“阿拉上海”,因時機等原因最終未能走上正軌。大學畢業後,作為技術合夥人去深圳參與了朋友創辦的“紅軍旗”計算機安全公司,後被收購。

畢業後的季昕華曾供職華為、騰訊、盛大等公司,還成為北京奧運會僅有的4名來自民間的網絡安全應急專家之一。隨著互聯網創業浪潮興起,季昕華髮現需要基礎雲計算支持的公司越來越多。2012年,他拉來了在騰訊的老朋友莫顯峰和華琨,創建了雲平臺UCloud優刻得。“我希望每一個程序員都能靠寫代碼賺錢,搭建一個創業的生態圈”季昕華透露創辦優刻得的初衷。

想要在雲計算這個重資產、高投入的行業站穩腳跟,並非易事。創立之初,優刻得專注服務創業團隊,提供虛擬主機、計算儲存網絡資源等主要的雲計算服務。“有投資人看中我們的團隊,但勸我們換個行業做,雲計算是巨頭的遊戲,他們認為很難做成功。”當時還不被投資人理解的季昕華選擇賣掉深圳一套400萬的房子,作為搭建平臺的啟動資金。

因為買不起服務器,季昕華和一些傳統的IDC廠商、服務器廠商積極溝通,希望能利用它們空餘的帶寬和服務器,加上優刻得的技術來實現IaaS平臺。在零服務器購買的情況下,優刻得利用合作伙伴IDC的大量帶寬和服務器實現了平臺開發。

圍繞客戶需求研發

短短數年間,從無至有、從小到大,優刻得逐漸後發趕超,躋身國內雲計算頭部梯隊。招股書明書(註冊稿)顯示,公有云是優刻得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2018年,公有云業務收入分別為4.72億元、7.64億元和10.11億元,營收佔比分別貢獻了91.43%、90.97%和85.15%。另外,私有云及混合雲收入快速增長,公司產品及服務組合愈加多元化。

在季昕華看來,雲計算就應該像水和電一樣,不可能每家自己去搞發電機、挖水井,所以公有云是未來的發展前景,只是短期內可能需要一些其他形式的補充。“我們未來還是會持續以公有云為主體,有些客戶短期內不敢用公有云,我們先服務好客戶,慢慢讓他們轉到公有云上來。”季昕華說。

華泰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付東表示,從最新的市場規模來看,中國雲計算成長的天花板還很高。根據信通院發佈的《雲計算白皮書(2019年)》,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為1363億美元,同期國內公有云市場規模為437.4億元。

在和巨頭拼殺的路上,優刻得在尋求一條差異化競爭之道。“有很多跟我們業務相關的企業想投資,我們都拒絕了,這是一個真正社會化分工的模式,中立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大的價值。”季昕華表示,一直以來,優刻得堅持中立,不涉足客戶業務領域,致力於打造一個安全、可信賴的雲計算服務平臺。

中立的底氣源自技術實力,差異化的競爭還體現在產品研發策略上。“我們不會因為對手出了一個產品就去跟風也做一個,我們的研發模式是用戶需求驅動型的”,比如,優刻得2015 年推出網絡增強配置特性的雲主機,解決實時對戰類遊戲的網絡性能高要求;2017 年推出全球網絡加速產品PATHX,幫助遊戲、跨境電商客戶實現全球網絡鏈路動態加速;2019年推出運算能力更加高效的“快傑”雲主機,各項性能在業界達到領先。

從研發投入上看,2016-2018年,優刻得研發費用分別為9798.24萬元、1.06億元和1.60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97%、12.68%和13.51%。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人員共計539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51.53%。

付東認為,當前互聯網客戶仍是公有云廠商角逐的主戰場,但當這些客戶上雲的滲透率已經比較高的時候,尋找差異化的需求或將成為雲廠商保持收入持續成長的關鍵。長期看客戶的需求將多元化,從提供基礎的硬件資源向提供網絡安全服務等環節延伸。差異化的需求為雲計算行業裡非頭部玩家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響應速度、後期服務能力成為構築競爭優勢的關鍵點。

嚐鮮“同股不同權”

在雲計算的戰場,前有追兵,後有猛虎。除了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外,各大通訊商、傳統企業都紛紛入局。

“創業公司做公有云,沒有靠山,真難。”季昕華不無感慨。在巨頭的夾擊下,優刻得仍能恣意生長,以自身技術實力贏得資本的頻頻垂青。在本次申報科創板上市之前,優刻得已獲得包括中國移動旗下中移資本的5輪融資。

值得關注的是,優刻得股權結構裡還設置了“特別表決權”,即俗稱的“同股不同權”。共同實際控制人季昕華、莫顯峰及華琨持有的A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為其他股東(包括本次公開發行對象)所持有的B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的5倍。

根據特別表決權設置安排,按照本次可能發行的最多股數計算,季昕華、莫顯峰及華琨在本次發行完成後將合計直接持有發行人23.1197%的股份及60.0578%的表決權。

事實上,同股不同權是科創板的重大制度創新。2019年1月30日,上交所發佈關於“就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相關配套業務規則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專門列出了關於同股不同權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制度的安排。3月1日,證監會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同股不同權企業的上市和披露規則。

優刻得可謂是將科創板政策空間進行了充分利用。同股不同權架構多適用於對融資迫切性高的科創企業,以防止多輪融資後公司創始人團隊股份被稀釋,甚至喪失公司經營決策權。優刻得亦有這樣的考慮,“我們設置特別表決權,是為了防止野蠻人的入侵,而不會侵犯中小股東的利益。”季昕華表示。

對於防範特別表決權濫用及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優刻得還列出了多項具體措施,包括嚴格限制特別表決權權限範圍、對特別表決權股份施加更嚴格的減持限制、重視股東分紅權等。

發行應如何估值?

被資本看中的基因決定了優刻得“必須拼出個未來”的雄心。從財務數據來看,優刻得是少數能盈利的雲計算公司。2016年-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5.16億元、8.40億元和11.8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10億元、5927.99萬元、7714.80萬元。

不過,這一情形在2019年上半年發生了變化。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1-6月,優刻得淨利潤778.44萬元,同比下降84.31%。公司解釋,“中短期內,發行人的基本經營策略是優先考慮開拓業務、擴大收入併兼顧適當利潤空間”。此外,淨利潤下滑的因素還包括主要產品降價、固定資產成本上升、下游互聯網行業增速放緩以及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等。

未來業績增長空間在哪裡,優刻得給出了明確的回覆:發力互聯網高成長客戶,腰部客戶對優質、貼身的雲服務有強需求,可憑藉優質的服務等形成差異化優勢,錯位競爭;深耕傳統企業細分領域,選取轉型速度快、雲化需求大、中立定位、全內資屬性能發揮較大優勢的行業重點突破,如零售、教育等。

此外,公司還將拓展海外雲計算業務,並與合作伙伴開拓海外市場當地客戶;加強與運營商的合作,基於與中國移動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在公有云、國際業務、私有云/混合雲等多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那麼,應該用怎樣的估值體系去衡量公有云相關企業的價值?付東表示,雲計算行業具有先投入在盈利的特點,業務模式具有規模效應和平臺效應。在行業需求高,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資本開支的投入是驅動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另一方面,規模擴張使得利潤短期難以釋放,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參考海外估值多采用EV/EBITDA,P/S進行估值。

“這個時候採用利潤類指標,如PE進行估值的話,會導致PE倍數過高的結果。採用何種估值需要同業務的模式、企業的發展階段結合,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不同資本市場投資者對於估值方法的接受程度。”付東表示,對於處於成長期的雲計算公司而言,以EV/EBIDTA或P/S進行估值或更加合理。

科創板大幕開啟,優刻得將以何種姿態亮相資本市場,值得關注。在招股說明書中,優刻得提到,公司將未來的發展戰略定為CBA(Cloud、Bigdata、AI),募集資金將用於“多媒體雲平臺項目”、“網絡環境下應用數據安全流通平臺項目”等,在鞏固公司在雲計算領域領先優勢的基礎上,積極發展數據安全流通平臺、人工智能服務平臺等新業務,拓展更多的增長點。

(付東:華泰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中科院光電子器件方向博士,2017年任職於招商證券通信團隊(新財富團隊),2018年12月加入華泰證券研究所,主要覆蓋光通信、雲計算、IDC及網絡設備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