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知乎10K+高贊:有哪些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能力?

知乎10K+高贊:有哪些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能力?

大學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小A傾訴關於她和寢室裡其他室友的種種瑣事糾葛。

但是每次聽完小A的哭訴,站在問題之外的自己,總是在想:

這麼多的矛盾下,小A真的是無辜的嗎?

一味地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去責備其他人,其實小A的身上也是有問題的,只是她沒有產生這種自我意識和認知。

那到底什麼是自我意識呢?

自我意識的準確定義比這個術語本身要複雜的多。

其核心是指,我們清楚認知自我的能力,即明白我們是誰、別人怎麼看待我們,以及我們如何融入周圍的世界。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擁有自我意識。

大部分人無法看到自身的缺陷和優點,也無法欣然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或者探尋自身的潛力。

在現實真相面前,我們經常產生自我意識的錯覺。

美國心理學博士塔莎·歐里希將自己多年來對於自我意識的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真相與錯覺》。

在書中,我們能真正瞭解什麼是自我意識,探尋自我意識養成的成功之路。

知乎10K+高贊:有哪些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能力?

1、構成因素和阻礙因素

自我意識的定義在過去的研究中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塔莎·歐里希博士的團隊經過研究將自我意識定義為:

自我意識是瞭解自己和了解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願和技能。

而那些真正擁有自我意識的人,身上都擁有七種不同類型的洞察力,這些是缺乏自我意識的人所不具備的。

洞察力的七大支柱:洞察自我價值觀,洞察自我熱情,洞察自我追求,洞察契合的環境,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洞察自我反應,洞察自我影響力。

通過對自我的洞察,我們會發現走出自我世界,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或者想象別人在思考什麼,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自己。

人們在大多數時候無法洞察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影響,而對於他人的評價選擇性忽略,陷入自欺欺人的困局中。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人們無法清晰認知自己身上存在的三大盲點:認知盲點,情感盲點和行為盲點。

知乎10K+高贊:有哪些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能力?

認知盲點:人們在具體情況下評價自己的能力時,並不以自己表現如何為基礎,而更多的是以其對自身及其潛在的能力的總體信念為基礎。

情感盲點:內在阻礙會讓我們堅信自認為知道的事情,而且會扭曲我們對個人感受的理解。

即很多事情我們自認為經過了深思熟慮,但是大腦還是選擇更簡單的方式——憑藉直覺選擇。

例如現在讓你從1-10中選擇對你的生活幸福指數進行評分,一般人會認為自己已經經過深思熟慮而做出了評分。

但事實是大腦卻是憑藉直覺對最近的心情做出評分,而並非是對生活,此時,我們就陷入了情感盲點。

行為盲點:我們無法站在別人的角度客觀評價自己的行為。

走出內在阻礙的三大盲點,我們首先需要做到努力瞭解和接受現實,自我意識會激發我們努力克服盲點,認識真實的自己。

其次,我們要堅持學習,尤其在我們已經熟悉的領域。

最後,要尋求他人對我們的能力和行為的反饋。

形成自我意識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克服洞察力的內在阻礙因素也是自我發現的一個過程。

同時,影響自我意識形成的另一個因素來自外在的社會因素,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工作,生活,人們很容易陷入自我崇拜中。

而走出自我崇拜到自我意識首先要多關注他人,少關注自己;其次要學會謙遜,謙遜意味著接受自己的弱點和正確看待自己的成功。

我們已經知道自我意識是什麼,以及阻礙自我意識形成的因素,那麼,如何培養自我意識?

我們需從內在自我意識,也就是正確地瞭解自己,以及外在的自我意識,瞭解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從這兩個方面來培養自我意識。

2、內在自我意識:謬論和真相

我們常說: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培養自我意識的關鍵。

但是通常我們的自我反省,並沒有讓我們提升自我認知。

歐里希博士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凱倫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地產經紀人,但是她卻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

凱倫反思自己生活失敗的原因,她認為自己婚姻的失敗源於童年時父母的遺棄。

她認為自己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凱倫的反思並沒有解決她自身的問題。

研究表明,自我反省會產生自我意識這一假設完全是謬論。

事實上,自我反省會矇蔽和迷惑自我認知,帶來大量意想不到的後果。

並非所有的反省都會產生錯誤的結論,反省需要正確的方式,調整自我反省的方式才能獲得更深刻的自我認知。

怎樣做到自我意識的提升呢?歐希裡博士在書中給出兩種方法。

知乎10K+高贊:有哪些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能力?

第一種方法就是正念思維,正念幫助人們更加清晰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及時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艾維娜是一名通信行業的管理者,在她面臨自己的失業危機以及家庭生存危機時,她關注的不是眼前的危機帶來的傷害是什麼。

她更加關注自己在這場危機中可能會收穫什麼,並付諸實際行動,改變現狀。

最終不僅得到的新的職業機會,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種方法是進行比較對照。將過去的某些經歷和現在拿來比較,發現其中的一些相似和不同之處,並從這些不同之中對自己的未來做出預判。

比如上週有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那麼對於上週不開心的事情我這周該怎麼做能改變之前的狀態,這就是這周的不同。這就是自我認知的一次進步。

3、外在自我意識:謊言和真相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是與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那個人,但是我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正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通常別人看待我們會比我們自己更加的客觀。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範德做過一組實驗,比較大學生的大約70項人格特徵上得到的評價,將評價分為三組:

一組是瞭解他們的人(家人和朋友),一組是認識他們的人,另一組是未見過他們的人(只看了與受試者相關的5分鐘視頻的陌生人)。

但是最終三組的評價結果竟然準確無誤,只有三項人格特徵不匹配。

這就證明了,即使是不熟悉的人也能為你提供寶貴的建議,因為他們看得比你自己更加的清楚。

但往往人們並不會將自己看到的真實的你告訴你,而是選擇“美化後”的樣子。

這就是“沉默效應”,不會有人把壞消息和關於你身上的缺點直接告訴你,人們傾向於沉默。

但是為了提高外在自我意識,首先就是避免沉默效應,主動尋找真正關心自己的“愛心批判者”,瞭解他們對我們的看法,並從中得到啟發,培養自我意識。


知乎10K+高贊:有哪些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能力?

我們已經能夠獲得來自“愛心批判者”的看法,那麼下一步就是學會接受、思考和回應。

我們將接受-思考-回應叫做3R模型,通過這種模型,我們要學習如何抵制否定的誘惑,以開放的心態認真傾聽困難或意外的反饋。

我們要仔細權衡反饋,找到有價值的內容,再決定自己下一步要如何應對,而並非是盲目接受一切。

尼日尼亞女企業家弗洛倫絲無意中看到了老闆對自己的評價:很有野心。

她把這個評價當做一次獲得洞察力的機會,首先從內心上接受了老闆對自己的這一評價。

接著她開始思考自己做了什麼導致老闆如此看待她,並且她將這種思考轉化為尋找來自身邊愛心批判者的評價。

她得到的結論是,老闆所說的很有野心對於她來說是她身上所賦有的謙遜又自信的獨特品質,而這一品質並不會對她產生負面效應,但是她還是對這種評價做出反應。

她沒有改變自己而是決定改變自己的敘事方式,這也提升了她的外在的自我意識。

如果我們能精準地接收反饋,勇敢地思考反饋,帶著目的回應反饋,就能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發掘出不可思議的洞察力。

4、結語

作為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具有獨立思考和行為能力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自我意識,學會洞察世界,培養自己的洞察力。

如果你還不瞭解自己真正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那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去尋找能夠給你真摯建議的愛心批判者。

學會接受真實的自己,學會思考,並且帶著思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饋。

願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具有自我意識的獨角獸,勇敢,果敢並且具有洞察力。

作者:周瑤,精讀讀友會會員。在塵埃裡修煉,在俗世間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