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歷史思想家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讓金龍咬一缺。曾寫出《燒餅歌》這樣預言神書的劉伯溫,再怎麼能掐會算,肯定也沒算到當時對日本的仁慈,就是以後對國人的殘忍。但是話又說回來,幾百年後的事不能算在劉伯溫頭上,這個鍋劉伯溫也不會背。再說朱元璋也不是那無主見之人,他肯定有自己的權衡,要是朱元璋鐵了心要滅日本,有十個劉伯溫說了也不算。


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的。大明初期,貌似和日本沒什麼深仇大恨,那到底日本做了什麼?讓朱元璋龍顏大怒?

任何一個朝代建立政權後,都希望四夷來賀,這樣才顯得我主沉浮,彰顯大國之威。朱元璋建立大明後也是這樣,一來他要知會周邊小國,現在已不是蒙元統治了,而是我大明天下,二來也是要給他們一些震懾。

1368年,朱元璋派使者到高麗、安南、占城、日本四國。其餘三國立馬對明朝表示了祝賀,並願意稱臣納貢,但唯獨日本沒有反應。這讓朱元璋很生氣,但因此發兵會顯得朱元璋沒氣度,有些吹毛求疵。


於是朱元璋第二年又寫了國書,派了7名使臣去日本。而當時日本的懷良親王也是個武夫出身,他看朱元璋的國書口氣強硬,並未把日本當回事。一怒之下便殺了5個使臣,並將另外兩名使臣扣押了一些時日,才讓他們回國。

兩國交往不斬來使這是慣例。日本這麼做已經有很濃的挑釁意味了。

再加上當時日本倭寇經常犯邊,滋擾東部沿海,弄得民眾不能安寧。朱元璋豈能容他們隨處撒野,便決定對日本用兵。劉伯溫勸朱元璋息怒,現在還不是對日本用兵的時候。


事不過三,第三年朱元璋再派萊州府同知趙秩前往日本。這次日本很識相,表示願意稱臣,並嚮明朝上貢了馬匹和大量土特產,還釋放回來70多名被倭寇俘虜的人質。這次朱元璋很高興,也給他們賞賜了大量綾羅綢緞,以顯皇恩浩蕩。

但日本並非真心實意的服軟,只是為了獲取大量的賞賜。所以隔三差五的來納貢一下,連正式的表文都沒有,這可把朱元璋氣壞了。洪武十三年,日本來貢,並奉上徵夷大將軍代日本丞相寫的書信,這本身就是一種蔑視,所以朱元璋拒絕了這次納貢。洪武十四年,日本使臣又來了,朱元璋繼續拒絕。


如此,日本也不甘示弱了。並表示不怕朱元璋。朱元璋哪能受得了這氣,決意發兵征討日本。

可是劉伯溫執意阻攔。這是為何?劉伯溫說,元朝忽必烈親征兩次都未成功,元軍善騎射,而不懂水戰,加之海上臺風,不易東渡。我覺得這個理由不成立,也許是元軍無能,捎帶時日我們就能訓練出精良的海軍,但前提是必須國力昌盛。


那當時明朝的國力怎麼樣呢?明朝初建,只是在形式上實現了統一,各地的戰亂並未完全平息。百姓們早已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不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那必將他們置於絕境。如果此時出兵日本,肯定加重百姓負擔,如若引起暴動,實在不值。

所以不具備征討日本的條件。劉伯溫的勸阻還是有道理的,估計朱元璋也是出於此考慮,放棄了征討日本的計劃。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