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刘伯温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历史思想家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让金龙咬一缺。曾写出《烧饼歌》这样预言神书的刘伯温,再怎么能掐会算,肯定也没算到当时对日本的仁慈,就是以后对国人的残忍。但是话又说回来,几百年后的事不能算在刘伯温头上,这个锅刘伯温也不会背。再说朱元璋也不是那无主见之人,他肯定有自己的权衡,要是朱元璋铁了心要灭日本,有十个刘伯温说了也不算。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的。大明初期,貌似和日本没什么深仇大恨,那到底日本做了什么?让朱元璋龙颜大怒?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政权后,都希望四夷来贺,这样才显得我主沉浮,彰显大国之威。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也是这样,一来他要知会周边小国,现在已不是蒙元统治了,而是我大明天下,二来也是要给他们一些震慑。

1368年,朱元璋派使者到高丽、安南、占城、日本四国。其余三国立马对明朝表示了祝贺,并愿意称臣纳贡,但唯独日本没有反应。这让朱元璋很生气,但因此发兵会显得朱元璋没气度,有些吹毛求疵。


于是朱元璋第二年又写了国书,派了7名使臣去日本。而当时日本的怀良亲王也是个武夫出身,他看朱元璋的国书口气强硬,并未把日本当回事。一怒之下便杀了5个使臣,并将另外两名使臣扣押了一些时日,才让他们回国。

两国交往不斩来使这是惯例。日本这么做已经有很浓的挑衅意味了。

再加上当时日本倭寇经常犯边,滋扰东部沿海,弄得民众不能安宁。朱元璋岂能容他们随处撒野,便决定对日本用兵。刘伯温劝朱元璋息怒,现在还不是对日本用兵的时候。


事不过三,第三年朱元璋再派莱州府同知赵秩前往日本。这次日本很识相,表示愿意称臣,并向明朝上贡了马匹和大量土特产,还释放回来70多名被倭寇俘虏的人质。这次朱元璋很高兴,也给他们赏赐了大量绫罗绸缎,以显皇恩浩荡。

但日本并非真心实意的服软,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赏赐。所以隔三差五的来纳贡一下,连正式的表文都没有,这可把朱元璋气坏了。洪武十三年,日本来贡,并奉上征夷大将军代日本丞相写的书信,这本身就是一种蔑视,所以朱元璋拒绝了这次纳贡。洪武十四年,日本使臣又来了,朱元璋继续拒绝。


如此,日本也不甘示弱了。并表示不怕朱元璋。朱元璋哪能受得了这气,决意发兵征讨日本。

可是刘伯温执意阻拦。这是为何?刘伯温说,元朝忽必烈亲征两次都未成功,元军善骑射,而不懂水战,加之海上台风,不易东渡。我觉得这个理由不成立,也许是元军无能,捎带时日我们就能训练出精良的海军,但前提是必须国力昌盛。


那当时明朝的国力怎么样呢?明朝初建,只是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各地的战乱并未完全平息。百姓们早已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不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那必将他们置于绝境。如果此时出兵日本,肯定加重百姓负担,如若引起暴动,实在不值。

所以不具备征讨日本的条件。刘伯温的劝阻还是有道理的,估计朱元璋也是出于此考虑,放弃了征讨日本的计划。

图: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