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世界前十大公司都是美國的,中國民營企業還有機會嗎?

投資顧問王欣


不管是世界五百強企業還是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都有中國的企業,世界五百強前十名中第二的就是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也在其中;世界市值排名中阿里,騰訊也都曾經位居前十。雖然像阿里,騰訊這樣的大企業他們最大的股東不是中國人,但是中國人卻有最大的投票權,他們也還是中國企業。就中國企業來說大的企業中民營企業較少,而且世界五百強中排名前十的沒有一個是中國的民營企業,那麼中國的民營企業還有機會嗎?

1,華為最有可能成為進軍世界前十的國內民企。

華為目前在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排在第72位,華為首次入選世界500強是2010年,那時它的排名是397名。而在2018年的世界500強排名中它已經到了72名,8年的時間它進步了325名,8年的時間華為營業收入增長了5倍,淨利潤增長了三倍多。對於世界500強的公司來說這樣的增長速度已經是非常快的了,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會如此懼怕華為。按照華為這樣的進步速度,少則五年多則十年進入世界五百強中的前十名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華為沒有上市,也沒有圈錢,如果上市的話我想它的市值應該也會在萬億以上。我覺得未來十年如果中國的民企能成為世界前十的話,華為是最有希望的。

2,A股上市公司中有希望的只有美的。

在A股市場上市的民企中市值最大的就是美的集團,目前市值有3237億在世界五百強中排名323位。美的集團的上市世界不長,但是卻迅速成為A股市場中市值最大的民營企業,A股市場中市值超過千億的民企本就寥寥無幾,能成為世界五百強的就更少了。美的集團現在年收益已經超過了200億,而且過去10年其淨利潤平均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就現在A股市場中上市的民營企業,如果說未來能成為世界前十的公司,我想美的應該是最有希望的。中國的民營企業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快,中國的民企必然有希望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已。


投資觀


你確定全球十大公司都是美國的?

先來看一下,全球營業收入最高的10家公司都有哪些

下圖是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前10的公司。


在世界500強排名前10的公司當中,美國也只不過只佔了其中的三個分別是沃爾瑪,艾克森美孚還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同樣的中國也有三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前10,分別是國家電網與中國石化還有中國石油,只不過這三大企業都是國企而已。


再來看一下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都有哪些?

下圖是截止2018年末,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最大的10個企業,其中美國佔了其中的8個,中國佔了其中的兩個,分別是騰訊和阿里巴巴。



接著再看一下全球上市企業排名前10強的企業有哪些

5月16日,《福布斯》發佈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在榜單Top10當中,中國企業5家,美國企業4家,荷蘭1家。中國首次成為Top10榜單中擁有企業最多的國家,佔據了半壁江山。



結論

雖然目前在世界500強排名當中,前十沒有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國民營企業排名最高的是華為,排在全球第72位。



但在全球市值最高的10個企業當中,中國佔據了其中的兩個分別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所以單純從市值去排名的話,目前中國有兩家民營企業擠進了全球前10的位置。

雖然目前中國民營企業沒有排進世界前10的公司,但未來中國頭部民營企業進入世界前10應該有很大的機會。

目前世界500強前10當中沒有中國民營企業,這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竟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時間都比較短,大部分中國民營企業基本上都是在開放之後才成立,最長的也只不過是40年左右,比如華為是87年成立,至今也只不過是32年。

而美國企業能做到世界頂尖的水平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比如在世界前10的美國企業當中,沃爾瑪成立於1962年,至今已經有57年的歷史;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立於1956年,至今已經有63年的歷史;埃克森美孚公司成立1882年,至今已經有137年的歷史。

美國公司除了長時間相對比較長之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這為美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社會經濟環境。而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成立起來的,這些企業能在二三十年的時間內取得目前的成績,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而且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我國民營企業國際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我國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躋身於世界前100強當中,甚至有一些企業會躋身世界前10。比如華為,京東,阿里巴巴這些企業未來10年到20年之內都有可能躋身世界前10,雖然這件事情看起來有點遙遠,但我們相信中國企業有這個實力。


貸款教授


題主的世界10大公司都是美國的是從哪裡看到的,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有120家,僅次於美國,其中500強前10名中,中國是有3家國企如選,分別是國家電網,排名第二;中石化,排名第三;中石油,排名第四。

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中有哪些民企企業?

  • 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中有民企上榜數量為32家,名單如下:

華為、正威國際、京東、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恆大集團、恆力集團、聯想集團、中國民生銀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物產中大集團、怡和集團、和碩、友邦保險集團、阿里巴巴集團、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廣達電腦公司、雪松控股集團、江蘇沙鋼集團、臺積電、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仁寶電腦、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蘇寧易購集團、緯創集團、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陽光龍淨集團有限公司、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爾。民企佔比26.7%。民營企業雖然沒有國有企業佔比多,但是每年民企上榜的數量逐年增加,說明民企企業發展勢頭是好的,民營企業在科技互聯網領域機會佔據絕對優勢,科技才是國家強大的標誌。

  • 500強中中國民營企業營收總額佔比

2018年世界500強中,中國民營企業營收總額13512.07美元,佔中國500強所有企業營收的18.85%,少於數量的佔比26.7%。



互金圈


這裡有兩個邏輯錯誤,或者叫做常識性錯誤。

第一,問題中提到這些公司都是美國的,很顯然這裡犯了第一個錯誤,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的企業,即使從資本結構上說騰訊、阿里都是外資企業,但是一個企業是什麼性質的企業更重要的還是控制權。阿里巴巴通過合夥人制度,而騰訊則是大股東投票權全權委託給小馬哥,也就是說阿里巴巴、騰訊都是國內馬雲、馬化騰為首的國內高管層說了算,本質上依然是中國企業。

第二,這裡的大可能還是主要指的市值,那麼要排的話我們可以排很多企業,比如財富500強等等榜單,我們國家還有很多超級巨型國企央企,比如中國工商銀行、比如中石油、比如中國電信、比如國家電網等等,這是很多國外的企業比不了的。這些企業都是國內壟斷型、獨佔型巨無霸企業。

不要說我們用國企去比人家的民營企業丟臉,確實我們國家很多巨型企業都是國企,但是這是社會體制決定的。美國的民營企業在美國行使的職能與中國國企都是一樣的,只是兩者資本結構不同罷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同導致的,最終比較的還是企業本身,所以我並不覺得這是丟人的事情。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也足夠好

其實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得也非常不錯了,當然從市值上講,我們就有阿里巴巴、騰訊等民營企業排在全球市值榜單上的前十。

而且之前公佈的世界互聯網(或者泛科技行業)領域的排名中,全球排名前21的企業中,中國企業佔據了其中的9席位,美國佔據了12席,要知道這個榜單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還只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企業,現在我們又增加了螞蟻金服、滴滴、京東、小米、美團、今日頭條等六家企業。

最重要的是,還有一些非互聯網企業,同樣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比如華為、比如大疆創新、比如平安集團、比亞迪、吉利汽車等等企業都是世界級別的企業,在各自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像華為、大疆創新更是行業翹楚。

因此我們有這麼多優秀的企業,你覺得我們的民營企業發展還差嗎?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其實,根據題目的描述,這裡所說的世界前十大公司都是美國公司,應該指的是世界前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那麼世界前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有哪些,如下圖:

我們可以發現,世界前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也並非都是美國公司,阿里巴巴雖然是在美國上市,但它是中國公司。我想樓主可能搞錯了一個事實,雅虎並非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阿里最大的股東是日本的軟銀集團,但是也不能把阿里看成是一家日本公司,其中緣由自己上網可查,這裡就不哆嗦了。

原本中國有兩家公司市值進入世界前十,另外一家是騰訊,由於今年騰訊股價下跌幅度比較大,就在前不久,騰訊總市值就被美國的埃克森美孚超過,從而跌出了前十,目前暫時位居第11。市值有漲有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未來騰訊市值從回世界前十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還有沒有其它中國民營企業有機會進入世界市值前十?筆者認為還是會有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未來我國創造出像美國蘋果、微軟等優秀的民營企業也是值得期待的。目前中國最大民營企業華為,其實它應該有這個實力,只是華為公司目前為止還沒有上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財富》公佈的2018年世界五百強企業排名顯示,世界前十大公司中,美國有沃爾瑪、埃克森美孚和伯克希爾哈撒韋三家企業,而中國也有3家企業,分別是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另外4家企業來自德國、日本、荷蘭和英國。

筆者每天堅持講解,繼續講解來反饋粉絲朋友對我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粉絲都已經學會,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線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線的新股民,希望你發3分鐘看完,之前選的牛股很多,就比如:

我們來看上圖的亞太實業這隻股票,股價下跌至主力成本線時,本人發現此股股價不漲,主力資金卻是在不斷的流入,很明顯是主力在底部震倉吸籌,也在2號的這天果斷的發文講解,講過之後,到目前為已經連續的抓到4個漲停,很多的新手股民在看了本人的選股文章後,都是抓到了這46個點的收益。

當然這樣短線大漲的股票,通過這種選股方式選出來的也是非常多的,每一次講到,都有很多的新手股民抓到大漲的股票,再來看下一隻:

我們再來看海泰發展這隻股票,股價經過一輪上漲之後,再次下跌至主力成本線,本人通過一分鐘選股法發現此股有上漲的潛力,果斷的發文講解,很多的老粉絲朋友都是看了選股文章後,把握到了這三個漲停。

有朋友說,老師我才第一次看你的文章,這樣短線大漲的股票也沒有把握到,還有沒有這樣短線大漲的股票可以介入的,我們今天再次通過這種選股法選出一隻潛力股:

上圖這隻股票,和前面講到的亞太實業這隻股票在啟漲之前的走勢非常相似,同樣也是股價從高位快速下跌之後,在底部震盪吸籌,主力資金也在持續的流入,目前是一個量價齊升的走勢,後市極有可能連板上漲,對這隻股票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與我交流學習。

筆者在定期跟蹤研究很久的幾隻類似亞太實業、海泰發展的股..票已經選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 最後,如果手中有個..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買..賣點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與筆者(微信:GPN8N88)取得..聯...系,筆者看到後,必當鼎力..相助!


牛股漲停人2


有機會!全球企業的排名有很多種,大體上分為2種,第一種是按照市值排名,第二種按照營收排名。無論是哪種方式中國的企業,民營企業都是 有機會進入全球前十的。下面分別來說明:

1、按照市值排名

最新的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十如下,美國8家企業上榜,中國2家企業上榜,微軟以1.05萬億美元居第一位,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公司分別排名第七和第八名。全球的上市公司前十中,都集中在中美兩國,這也說明了兩者之間的經濟實力。美國2018年20萬億美元的GDP,中國超過了13萬億美元的GDP,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名。

對於企業來講,水大才能漁大,只有在中美這樣體量的經濟體中才會誕生世界排名靠前的企業,而且在這些企業中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增速還是比較快的,2019年財年阿里營收的增長率是50%,騰訊的營收增速是32%。

而反觀其他上榜的公司:

微軟是14%;

亞馬遜是31%;

蘋果是-5%;

谷歌是23%;

臉譜是37%;

伯克希爾是-9%;

摩根大通是4%;

從增速當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增速是最快的,騰訊雖然有所放緩,但是還是有32%的增速,只有臉譜的增長率超過騰訊的增速。蘋果和伯克希爾都出現了負增長。

亞馬遜、谷歌、臉譜都是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和騰訊也是互聯網企業,在未來的5年內,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登上萬億市值的概率非常大。

中國平安可以對標伯克希爾,雖然中國平安的市值沒有排進前十名,但是其市值也達到了2271億美金。相當於伯克希爾的40%,其2018年營收為1420億美金,伯克希爾的是2232億美金,中國平安的營收相當於伯克希爾的64%,關鍵是中國平安還能保持10%-20%的增速。

而華為可以對標蘋果+愛立信+諾基亞,不過只有蘋果是美國公司,蘋果2018年自然年度的營收是2616億美元。華為2018年的營收是1052億美元,蘋果增速為負,但是華為仍然保持21%的增速。

2、以營收排名

以營收為排名的世界500強的榜單目前只有2018年的,2019年度要在7月底公佈,我們就看看2018年的榜單吧,前十名中中國有3家企業(都是國企),美國 有3家,荷蘭1家,日本1jia



在這個榜單中排名最靠前的民營企業是中國平安,營收1441億美元,排名29名,同比上升了10個名次;

華為以890億美金的營收,排名第72位,同比上升了11個名次。

總體來說,從營收規模上,中國的民營企業比較靠後,不過上升速度比較快,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以營收為大的行業大多是能源、電力、金融、汽車製造等領域,而這些領域我們基本都是國有企業為主,所以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排名上就比較靠後。不過像華為、平安、京東、恆大、阿里巴巴、騰訊、蘇寧、聯想等企業都在往前走。未來的排名會更靠前。企業經營不進則退。


壹號股權


其實,根據題目的描述,這裡所說的世界前十大公司都是美國公司,應該指的是世界前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那麼世界前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有哪些,如下圖:

我們可以發現,世界前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也並非都是美國公司,阿里巴巴雖然是在美國上市,但它是中國公司。我想樓主可能搞錯了一個事實,雅虎並非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阿里最大的股東是日本的軟銀集團,但是也不能把阿里看成是一家日本公司,其中緣由自己上網可查,這裡就不哆嗦了。

原本中國有兩家公司市值進入世界前十,另外一家是騰訊,由於今年騰訊股價下跌幅度比較大,就在前不久,騰訊總市值就被美國的埃克森美孚超過,從而跌出了前十,目前暫時位居第11。市值有漲有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未來騰訊市值從回世界前十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還有沒有其它中國民營企業有機會進入世界市值前十?筆者認為還是會有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未來我國創造出像美國蘋果、微軟等優秀的民營企業也是值得期待的。目前中國最大民營企業華為,其實它應該有這個實力,只是華為公司目前為止還沒有上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財富》公佈的2018年世界五百強企業排名顯示,世界前十大公司中,美國有沃爾瑪、埃克森美孚和伯克希爾哈撒韋三家企業,而中國也有3家企業,分別是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另外4家企業來自德國、日本、荷蘭和英國。


錦繡中源


這裡有兩個邏輯錯誤,或者叫做常識性錯誤。

第一,問題中提到這些公司都是美國的,很顯然這裡犯了第一個錯誤,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的企業,即使從資本結構上說騰訊、阿里都是外資企業,但是一個企業是什麼性質的企業更重要的還是控制權。阿里巴巴通過合夥人制度,而騰訊則是大股東投票權全權委託給小馬哥,也就是說阿里巴巴、騰訊都是國內馬雲、馬化騰為首的國內高管層說了算,本質上依然是中國企業。

第二,這裡的大可能還是主要指的市值,那麼要排的話我們可以排很多企業,比如財富500強等等榜單,我們國家還有很多超級巨型國企央企,比如中國工商銀行、比如中石油、比如中國電信、比如國家電網等等,這是很多國外的企業比不了的。這些企業都是國內壟斷型、獨佔型巨無霸企業。

不要說我們用國企去比人家的民營企業丟臉,確實我們國家很多巨型企業都是國企,但是這是社會體制決定的。美國的民營企業在美國行使的職能與中國國企都是一樣的,只是兩者資本結構不同罷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同導致的,最終比較的還是企業本身,所以我並不覺得這是丟人的事情。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也足夠好

其實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得也非常不錯了,當然從市值上講,我們就有阿里巴巴、騰訊等民營企業排在全球市值榜單上的前十。

而且之前公佈的世界互聯網(或者泛科技行業)領域的排名中,全球排名前21的企業中,中國企業佔據了其中的9席位,美國佔據了12席,要知道這個榜單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還只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企業,現在我們又增加了螞蟻金服、滴滴、京東、小米、美團、今日頭條等六家企業。

最重要的是,還有一些非互聯網企業,同樣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比如華為、比如大疆創新、比如平安集團、比亞迪、吉利汽車等等企業都是世界級別的企業,在各自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像華為、大疆創新更是行業翹楚。

因此我們有這麼多優秀的企業,你覺得我們的民營企業發展還差嗎?


EmacserVimer


其實這裡首先有些概念本就沒有界定清楚。

“前十大”,這個“大”到底是市值呢?還是產值?利潤?或者說員工人數?

依據不同標準來劃分,結果是不一樣的哦。

其次,即便是騰訊市值跌出前十名,也不代表就沒機會呀。

我們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

我們追溯一下世界五百強榜單十年間的變化吧。

2007年的時候,前十大企業分別是:沃爾瑪、埃克森美孚、殼牌石油、英國石油、通用汽車、豐田、雪弗龍、戴姆勒-克萊斯勒、康菲石油和道達爾石油。

我們可以看到,幾乎都是石油、汽車等行業。

其中美國公司五個,歐洲四個、亞洲的日本一個,中國一個也沒有。

而在所有的500強中,美國有162家,日本、法國、德國分別是67、38和37家。中國只有30家(含港臺)

2017年,前十大企業變成了:沃爾瑪、中國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豐田、大眾、荷蘭皇家殼牌、伯克希爾哈撒韋、蘋果和埃克森美孚。

中國有三家進入前十了哦。

而500強中,中國則由原來的30家,變為115家了!

尤其是在盈利方面,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都是很牛逼的(除了幹不過蘋果),這令人興奮,但也令人無語,你懂得。

除了國企外,有部分民企也還是嶄露頭角了。

比如,華為17年從上一年度的129位,進步到了第83位;恆大集團則進步了158位,上升至338名。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也開始上榜了。

下圖是2018年中國企業五百強(營業收入)靠前的名單:

注意,阿里和騰訊雖然市值最高,但是,從營收來看,並沒有進入前列。

但不管怎樣,其實縱向來看,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實是越來越強大。

這是不爭的事實。

民營企業得益於這一良好形勢,自然也是相較於以前有很大的進步,乃至是飛速的提升。


所以,中國的民營企業咋就沒機會了呢?


馮起升


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前十位分別為:沃爾瑪、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大眾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蘋果公司、埃克森美孚。其中,我國就有三家公司上榜前十名,分列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

所以說,世界前十大公司都是美國的,並不正確。就算是民營企業,我國也擁有像阿里巴巴、騰訊等優質民營企業。可能很多讀者會說,阿里巴巴、騰訊的最大股東並不是我國的投資者投資而是外資。其實,對於阿里巴巴和騰訊瞭解的讀者可能就清楚一些,這兩家上市公司將股東與企業運營權利進行了分離,也就是說投資具有的股份持有收益權、買賣的權利,但對於企業運營沒有多大的干涉力度。而對於初創人員或者高層管理人員呢?具有“一票否決權”並且擁有對於企業的決定權。

所以說,從股東股份佔比的角度確實是外資佔比的股份更多。但是呢?企業的運營卻是管理層說了算。

我國的民營企業雖然現階段存在困難,但是在市場經濟越發的成熟背景之下,未來民營企業的發展也會越來越成熟。不僅僅是創新能力、科技能力還是對於市場的瞭解能力,民營企業也是逐步在完善、進化。諸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優質民營企業,在未來也會越來越多。並且,可能參股方式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並不是以外資為主,而是以更多的我國個人、企業參股為主。所以,要說我國民營企業,會越來越好,困難只是一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