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山寒水冷的冬月裡,我們都渴望讀一首暖詩,希望千百年前的那一股暖意,在平平仄仄間再一次流淌,溫柔了歲月,驚豔了時光。


可有那麼一首詩,它每一個字都散發著刺骨的寒氣,每一句都冷到心底,我們依然喜歡去讀,欲跟隨著它冷冰冰的氣息,在詩的境界裡孤獨散步,以一副享受的模樣。


它就是柳宗元的《江雪》,僅有二十字的小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的畫面感很強,即便你沒有看過“寒江獨釣”類的圖,腦海裡也能瞬間呈現出那樣一幅畫,甚至還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漫天飛雪中,在萬籟俱寂的素色世界裡,你一人“千萬孤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是全詩所處的大背景,簡到極致,最後只剩下一片白。其實,“千山”、“萬徑”所包含的內容,本來應該很豐富的,至少有草木,有飛鳥,有人的足跡,可因為大雪的覆蓋,這些都消失了,彷彿是被造化者用一支筆無情地抹去了一樣,當然作者柳宗元也參與了,因為詩境本來就是他自己創造的。他創造了“千山”、“萬徑”,又分別將其“絕”、“滅”,如此大費周章,到底是為什麼呢?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等到主人公出現,我們才明白,原來前面的描寫都只是陪襯。若寒山只有一座,人徑只有一條,那麼“孤舟蓑笠翁”的存在就沒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相反只有在足夠廣闊、足夠沉寂的天地裡,他獨釣的形象才會呈現出遺世獨立的特殊氣質。


有人可能會說,在如此大的雪裡,“孤舟”應該變成了白色,漁翁戴的蓑笠也是白色,就連釣竿、釣綸都失了色彩,問什麼還說漁翁的形象最突出呢?要知道,你讀的是詩,而不是一幅真實存在的畫,詩雖然是無形之畫,但因為讀詩之人的審美活動而變成一個更加瑰麗多姿的藝術品。就拿漁翁來說,他一個人在冰天雪地裡垂釣,不怕嚴寒,或許已然忘記了嚴寒,就這樣專心致志地待著,他釣的是魚嗎?他那個孤獨卻又高大的形體是他自己嗎?讀到這裡,你眼中除了漁翁還會有什麼呢?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