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故事:老人還錢給恩人女兒,遭誣陷含淚離開,真相大白女子跪求老人原諒

故事:老人還錢給恩人女兒,遭誣陷含淚離開,真相大白女子跪求老人原諒

配圖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春雨沙沙,把澱山湖畔的“凌波仙子”別墅區洗刷得格外漂亮。在藍白兩色輪廓燈的映襯下,小區顯得華貴、典雅。

小區門口,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媽媽,撐著油布傘,跌跌沖沖地走來。她小心地來到門房,從口袋摸出一張紙條:“大兄弟,我找大妹,這是地址”。保安老張看了下紙條,又對老人打量一番:“你找顧總?”

老人頓了一下,答道:“顧總?奧,我想起來了,大妹是姓顧”。“你們是親戚還是——”,“是一個村的”。保安聯想到不久前的一件事,有點遲疑:“顧總不太願意見家鄉人,你是否——”他隨即做了個數錢的動作。老人領會了,實誠地點點頭。“人啊,誰沒有難處——”老張自言自語地道:“大媽,我帶你去”。

那是一座三層的別墅,豪華氣派。這就是顧總家,你按門鈴吧。老人擦了擦身上的雨水,輕輕地按了下門鈴。幾次,沒有回應。家裡沒人?可裡面明明有燈光。

老人用力按門鈴,一會,有了應答:“誰啊,當我唐僧肉,都想咬一口,搬了幾次,還是躲不過”。老人一驚,平和地回答:“大妹,是我,蘆花村的。”

顧總從貓眼中打量來人:滿臉皺紋,額上有顆黑痣,拎著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走吧,我不認識你”。老人急了:“大妹,我是你媽的小姐妹張阿寶啊。我好不容易打聽到你家地址——”

裡面不耐煩地打斷;“沒聽見嗎,我不認識你”。老人帶著央求的口氣:“大妹,我找你好久了。託了不少人,才打聽到地址。今天,我清早就出來,轉了幾部車,經好心人指路,剛找到。我有事,說完就走。”

不一會,門總算開了,一個打扮時髦的中年婦女,慢吞吞地走出來:“什麼事,在門口說。”老人從貼身口袋裡拿出一塊乾淨的塑料布,放在門內,再把手裡的塑料袋打開,拿出一疊折得整整齊齊的錢,有百元一疊的,更有五十、二十元一疊的,還有滿滿一餅乾桶的硬幣。

顧總呆忒:“大媽,這是幹啥?”老人含著淚說:“二年前,我老頭生病住院。家裡條件不好,拿不出住院費,虧得你媽借給我一萬元。我賣菜、幫人帶孩子,湊齊了。唉,你媽走了,我特地來還你。”

顧總迷糊了,這是電視劇裡才能看到的,如今還有這樣的老實人?“大媽,我娘從沒講過——”“我給她寫借條,她不讓——。大妹,你數一數——”顧總是個生意人,腦子勝過計算機。

不對,一萬元,不是小數目,怎麼會沒借條呢?她打開“數據庫”:這幾年,每月都給母親生活費,去年她身體不好,常看病吃藥,錢就多給一點。她是個節儉人,從不亂花錢,身邊應有四五萬,可死後只留下三四千。會不會大媽只還零頭,瞞著大頭?完全有可能:“大媽,我媽借給你,恐怕不止這個數吧?”

“這,這,天地良心——”聽了這話,大媽急得不知說什麼好。顧總以為大媽心虛,有意道:“大媽,還有人知道這事嗎?”大媽搖搖頭說:“沒有,沒有——”

“這事,就難講了——”聽到這兒,大媽淚水直淌,人象傻了一樣:“天地良心,天地良心啊,跳進澱山湖也洗不清了!大妹媽,我上哪兒找你——”大媽無可奈何,撐起油布傘,流著淚轉身離去。

顧總聰明能幹,頭子活算盤精,連人情世故都看作“生意經”。今天一早起來,還為昨天的事得意:換別人,一定被張大媽騙過。洗漱完畢,正要去公司上班。

突然手機鈴響,打開一看:號碼蠻熟,是同村做裝潢的張小峰打來的。不接,家裡的老房子屋頂還在漏,要裝潢費,彈開!誰知,手機響個不停。

顧總火了,拿起手機,喉嚨有點粗:“張小峰,什麼意思?”不料,張師傅態度特別好,還陪著笑臉:“顧家阿姐,大媽託人送來的四萬元裝修費收到了,謝謝!你家老房子屋頂已塗了兩層防水膠,保證不漏。這件事,是我做得不地道,這樣,我只收成本費三萬,另外一萬退給你。阿姐,不好意思,請原諒!”

母親的賬軋平了,心裡卻不平靜。媽媽臨走前把裝修費付了,分明在教她怎麼做人?她想起媽媽彌留時的話:你經商在外,村裡張大媽常來家裡幫襯,熬藥、做飯、洗衣,樣樣都幹,比親姐妹還親。

我給她錢,她死活不收。你總該記得,她額上有顆黑痣——不孝啊,竟把這事忘了。昨天這樣對張大媽,還像人嗎?大媽雨中哭著回去,要是出點事,我怎麼對得起他老人家。想到這裡,趕緊出門,開車往蘆花村去。

推開張大媽家客堂,只見大媽對著母親的照片流淚:阿姐,我晚上常夢見你,見到你我就臉紅。兩年啦,錢還沒還上——昨天,我想把心事了了,誰知,你女兒說我瞞大頭,唉,天地良心啊,阿姐,我是跳進澱山湖也洗不清了——”

聽到這兒,大妹悔恨交加,雙膝跪地:”大媽,我銅錢眼裡看人、惡語傷人,忤逆啊!請看在我母親面上,原諒我!”大媽舒了口氣,擦了擦淚水道;“起來,快起來。大妹,你媽常說,人要有感恩之心,不要忘了在困難時幫過我們的父老鄉親——”“大媽,我錯了。謝謝你教我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我一定牢記在心!故事完作者何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