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洲際導彈能飛一萬多公里,那為什麼還要研製轟炸機呢?

沒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


蘇聯那時候堅信“航母無用論”,可勁的造核洲際導彈。結果怎麼樣呢?美國隨時可以開著航母到熱點地區進行武力威懾,而且冷戰後的美國打得幾次戰爭航母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蘇聯呢?造了那麼多先進的核導彈,卻沒有一次用於實戰,因為向敵國發射核洲際導彈必然會引起對方的核反擊,到時候雙方互射核武器,基本上就是地球“重啟”的節奏。

轟炸機威懾力比洲際導彈強多了!

洲際導彈和轟炸機也是類似的道理,洲際導彈發射出去就無法回頭,形象的比喻一句就是:發射出去的洲際導彈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無法收回。轟炸機飛出去還能返回的,可以隨時飛赴熱點地區或者敵國邊境進行武力威懾,雖然不敢真的轟炸你,但是可以狠狠的“噁心”你一把。

洲際導彈雖然是一種威力很強的進攻性武器,但是它的威懾性卻是很被動的,擁有核洲際導彈可以保證敵人不敢輕易動你,但你也不敢輕易發射洲際導彈。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幾次激烈對峙,差點就打起來了,最後還是忍住沒摁下核按鈕,畢竟誰也不敢開這個頭,核大戰一打就真的啥都沒了。

你有洲際導彈,一些小國還敢上躥下跳,因為它們知道你不敢輕易發射洲際導彈。但如果你開著轟炸機飛過去溜幾圈,基本上就消停了,因為洲際導彈的隔岸觀火和轟炸機的兵臨城下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可以說在沒有劇烈衝突的情況下,轟炸機的威懾性比洲際導彈要強得多了!

轟炸機用途更廣且效率高

轟炸機相比起洲際導彈,用途要多的多。

轟炸機除了執行核打擊任務外,更多的時候都是執行常規打擊任務,而且效果極佳!

科索沃戰爭時期,美國只派了6架B-2隱形轟炸機參戰,6架B-2只出動了45架次,只佔北約飛機總出動次數的1%不到,但是這6架B-2投下的炸彈卻佔整場戰爭飛機總投彈量的11%。

洲際導彈裝的都是核彈頭,基本上可以說就是拿來嚇唬人用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你不敢真的打出去。


鏟史官老李


航空航天專業的同學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之所以有了導彈還要研製轟炸機,最簡單的一個原因是洲際導彈和轟炸機的效率不同。

只要看一下下面這張洲際導彈的結構圖就知道了,非常龐大的一顆導彈,只有最前面的一點點的結構是有戰鬥力的,隨便拿出來一顆洲際導彈舉例,比如說俄羅斯的“圓錘”洲際導彈,整個導彈的重量達到36.8噸,但是戰鬥部只有1.2噸——這樣的效率實在是小的可憐。

所以說洲際導彈基本上都是為了發射核彈而用的,這樣才能夠讓較小的戰鬥部發揮最大的功效,如果讓洲際導彈發射普通炸藥,那麼就算是財大氣粗如美國,也根本就承擔不起。

但是相比之下,我們看一下美國的B-1B槍騎兵轟炸機【如下圖所示】,航程可以達到1.2萬公里,已經跟洲際導彈無異了。但是相比一顆洲際導彈只有1、2噸的戰鬥部,這一架飛機的載彈量可以達到60噸,雖然這60噸不是純戰鬥部(有些彈藥是以導彈的形式出現,這些導彈的戰鬥部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相較於洲際導彈的戰鬥部還是強太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洲際導彈一發打出去就沒有了,轟炸機用上三五千次都沒問題,這麼一對比,洲際導彈在效率上就遠遠不如轟炸機了。

當然了,這不能說洲際導彈就沒有用。應該說轟炸機和洲際導彈是兩個作用完全不同的武器。

洲際導彈的目的是反應快、高速性能好、突防性能強,而且裝的都是核武器,要麼不炸,一炸就是滅人一國,第一時間、用最快的速度讓對方完蛋,所以洲際彈道是真正的國之重器,一個國家就算是沒有戰略轟炸機,只要有這麼幾顆帶著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別的國家就不敢造次;轟炸機雖然也可以攜帶核武器,但是相對來說反應速度沒有那麼快,而且轟炸機的主要目的是用最小的成本對對方產生持續的打擊,功效跟洲際導彈完全是兩回事。

總的來說,洲際導彈和轟炸機各司其職,無法互相取代。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首先,戰略轟炸機作為戰略核打擊力量,是用來形成三位一體的立體核打擊體系的,這是和核安全直接掛鉤的。核打擊能力越多元,意味著被主動攻擊時剩餘的核反擊力量越多,生命力越強。對手在動手前就會對隨之而來的核報復有所顧忌,這樣就維持了恐怖平衡。所以美俄寧可留著50年代就服役的B-52、Tu-52這樣的洲際戰略轟炸機。如果敵國核打擊力量單一,比如說只有裝備在發射井裡的洲際導彈,那麼一波核彈打過去,對面可能就喪失了核反擊力量,豈不是很危險?

核打擊當然是方式越多樣,核武器分佈越稀疏,生存能力就越強。


再者說,戰略轟炸機也並不是只有核大戰時才能用,平時也可以用啊。比如英阿馬島海戰的時候,英國的火神轟炸機,從本土起飛經歷四次空中加油才飛臨阿根廷進行機場轟炸。雖然過程歷盡艱辛,風險係數極高,但畢竟實現了萬里之外打擊敵人本土的目的。像這種程度的軍事衝突,直接用洲際核導彈平了阿根廷顯然不合適吧,假如上常規彈頭呢,效費比實在太低。所以用戰略轟炸機再合適不過,戰略轟炸機一次可攜帶幾十噸的常規彈藥,從本土起飛就能飛臨戰場;洲際導彈呢?一枚洲際導彈在射程大大縮水的情況下也就能攜帶一噸的彈頭,正常載荷也就幾百公斤,這要是上常規彈頭,還不得虧死了?

像火神這種二流轟炸機,叫戰略轟炸機都很勉強,但是英阿馬島海戰起到了關鍵作用

民兵III導彈的W78彈頭和分導再入式載具。一枚洲際導彈就能帶這麼點東西,常規戰爭誰用得起這個?


宣仔


世界上最選進的洲際彈道導道,要數美國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中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和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最為先進,這三款導彈不反射程遠,而且可攜帶多枚分導或核彈頭,其精度和殺傷力相當驚人。


美國的民兵3洲際導彈

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導彈

中國的東風41洲際導道

世界上最先進的遠程轟炸機,有美國(B52、B2),俄羅斯的(圖160、圖22M、圖95),中國的(轟6、轟7、轟6K),其中美國的B2和俄羅斯的圖160遠程轟炸機,這兩款轟炸機型,不僅航程遠,而且載彈量大,是世界轟炸機的佼佼者。



洲際導彈雖然射程遠,威力驚人,但各國的洲際導彈都處於模擬狀態,並沒有經過實戰演練。而遠程轟炸機不同,它不僅航程遠,而且機動性和靈敏性要優於洲際導道。


情感與感悟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轟炸機是可以使用的,是活的戰略威懾,而洲際彈道導彈是不可以使用的,是死的戰略威懾。

就世界範圍來看,
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裝備有名副其實的戰略轟炸機,其中美國有B–2、B–1B、B–52三款轟炸機,俄羅斯有圖160、圖95MS、圖22M3也是三款,我國的轟6K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只能算中程轟炸機,雖然我們一直把轟6K當做戰略轟炸機使用,實屬無奈之舉,只有等我們的轟20服役了,我們才算有了真正的戰略轟炸機。


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目前也只有中、美、俄、英、法等聯合國五常,洲際彈道導彈因為只能搭載核彈頭,屬於核武器,所以在使用上有諸多限制,甚至就根本不可能使用,因為一旦使用洲際彈道導彈,就意味著會引發核大戰,對各國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所以不會輕易使用,只是作為戰略威懾力量而存在。

轟炸機在使用上就靈活多了,既可以在實戰中使用,也可以作為威懾力量使用,戰略轟炸機相比於洲際彈道導彈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使用常規武器,在實際戰爭中發揮轟炸機的應有作用。

所以用洲際彈道導彈形成戰略威懾,用戰略轟炸機形成實際威懾是各軍事大國普遍追求的目標。在可預見的將來,世界將形成中、美、俄三家的戰略轟炸機空中爭霸的局面。


那年那月那兵說


首先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作戰平臺,兩者之間本身並不具備互相取代的關係,就好比坦克不能取代火炮一樣,因此也並不存在“有了射程上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還要不要研製轟炸機”的這個命題。



洲際彈道導彈是無可爭議的戰略核打擊主力

其次在作戰功能方面,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存在一定的共同點,那就是兩者都負擔著執行遠距離戰略核打擊的任務。洲際彈道導彈的優勢是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可以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將核彈頭投擲到上萬公里以外的目標,這是戰略轟炸機所不能比擬的。


戰略轟炸機的作戰任務彈性是洲際彈道導彈所不具備的

但是戰略轟炸機同樣也有自身的特點,那就是部署更加機動靈活,彈藥投送量更大,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快速集中兵力對特定目標發動高強度的打擊。然而總的來說,效率更高的洲際彈道導彈在目前世界主要核大國的戰略打擊力量中佔據著主導地位,戰略轟炸機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性打擊力量存在。

除非爆發核戰爭,否則洲際彈道導彈只能作為昂貴的擺設

不過戰略轟炸機有另外一項作戰功能是洲際彈道導彈所不具備的,那就是極其強大的常規打擊能力。洲際彈道導彈屬於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單位造價昂貴、打擊精度較低,基本上沒有用於執行常規打擊任務的價值。戰略轟炸機是可以重複使用的飛行器,航程遠載彈量大、單位火力投送成本較低,正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戰略轟炸機卻能夠在常規戰爭中大顯身手

既可以攜帶遠程巡航導彈實施防區外精確打擊,也可以攜帶大量低成本制導或者非制導彈藥突入敵方防禦縱深進行大面積密集轟炸,是在常規戰爭中最有威懾能力的作戰平臺之一。美軍的B52、B2戰略轟炸機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局部常規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洲際彈道導彈卻完全派不上用場,不得不淪為袖手旁觀的看客。


刻雨無痕


導彈萬能論的時代,特別是原子彈的強大威力下似乎沒什麼戰爭不能用一顆核彈搞定,於是二戰後蘇聯和美國都開始大力發展原子彈和相關的遠程投送能力——遠程洲際導彈。

相對來說導彈比飛機來的經濟划算又方便,而且對於敵方的攔截要求更高(反導和攔截轟炸機相比前者太難),因此有那麼一個時間段大家專職發展導彈,對於常規軍力反而無所謂。最極端的版本就是蘇聯,反正能快速投出足夠多的核彈或炸彈,坦克、航母、飛機這些都不重要。

可是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從效費比角度考慮遠程洲際導彈載荷有限,要說是威力大也僅限於核彈。以圖-160為例,最大航程可達16000公里,最大武器載荷可達40噸。而以白楊-M彈道導彈為便,全重47.2噸,最大射程11500公里,整彈全重相當於圖-160的最大載荷,如果不是搭載核彈頭效費比就低太多了。

不過在這個核武器用於威懾的時代,誰會有事沒事拿核彈施壓或者直接投放?戰場又回到了常規戰爭,轟炸機照樣充當主角。和平年代可以用於巡航威懾,比如美俄之間時不是向對方展示一下肌肉,派個轟炸機過去亮亮相。進入實戰則可以多批次、不間斷、大載彈的向對手轟炸,摧毀戰爭潛力實現空中打擊直接解決大部分戰鬥的目的,例如: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等。

總而言之,洲際導彈承擔的是戰略核反擊任務,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而轟炸機則是常規戰爭的需求,這才是日常打仗所需,兩者定位不同缺一不可。


河東三叔


因為洲際導彈和轟炸機各自都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這也造成了它們的用處各不相同,所以一種就不能完全代替另外一種。

首先來說洲際導彈的優勢,如果說進行核反擊任務,洲際導彈是比轟炸機更有優勢的,它的飛行速度更快,更難攔截,而且即便被截住了損失的也僅僅是裝備,裡面沒有成員,這樣就保存了士兵的生命。但是轟炸機在這方面就不行了,轟炸機不可能攜帶射程更遠的導彈,射程更遠就以為導彈燃料更多,加上個大彈頭,飛機容納不下。所以轟炸機只能向目標飛行一段距離,發射帶有核彈頭的導彈或者像二戰美國一樣飛到目標上空扔下去,這樣的話被擊中的風險也會有。


現在核武器畢竟不是隨便用的,在常規作戰中,轟炸機比洲際導彈的優勢就是它更靈活,因為有人駕駛,飛行員可以自由選擇攻擊目標。導彈打過去落到一個位置,那殺傷範圍內不管是作戰人員還是平民就都完了,轟炸機飛行員可以選擇軍事目標或者有價值目標,或者飛到一半不想攻擊這個目標了,返航或者更改目標,轟炸機就比洲際導彈顯得靈活得多。

還有一個詞很多人都挺說過,“地毯式轟炸”,就是若干架轟炸機排成隊形邊投彈邊飛,對一大片區域進行轟炸,有點像狙擊槍和機槍的區別,後者要的是密度,目標太多或者目標不確定具體地點,只知大概範圍,所以就高密度傾斜彈藥,不求個個命中,只要能造成大面積破壞效果或者打掉那極少數高價值目標就成。導彈之所以叫導彈是因為它能制導,尋找目標精確打擊,儘管它的造價很高,但是它打的目標可能價值更高,如果用於轟炸那成本就太高了,簡單說轟炸機是面攻擊,導彈是點攻擊。


鍋蓋頭司令


我是雪松,一般戰爭衝突不會使用洲際導彈,而是使用近程導彈,如果兩軍近戰還是轟炸機具有投彈面積較大優勢。但是轟炸機未來會被中遠程導彈取代。


雪松127947852


先說一點題目中說的轟炸機應該是戰略轟炸機,本文觀點也是以戰略轟炸機作為比較,如果單純說轟炸機概念太廣泛了,而且只有戰略轟炸機的航程才超過了一萬公里以上。

美國民兵III

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是兩個不同攻擊手段,也是兩種不同用途的作戰攻擊武器裝備,兩者之間真的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如果的說誰能替代誰,感覺意義不大,光說洲際彈道導彈和轟炸機的實際用途誰也無法替代誰,他們彼此之間更過應該是協作關係。

俄羅斯R-36M彈道導彈

洲際彈道導彈擁有的國家也只有5個即是中美英法俄等國家,洲際彈道導彈是一種戰略威懾力量,是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的重要成員之一,是核常兼備的導彈,是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戰略攻擊武器,一般是在最後關頭使用的大國重器,也是保持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戰略平衡的主要核武器之一。一般射程大於8000KM的才能叫做洲際彈道導彈,世界主流的戰略洲際彈道導彈是射程在8000-18000KM之間,一般射程均在13000KM左右,號稱世界射程最遠的是俄羅斯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射程可以達到18000千米,在俄羅斯本土發射這可以達到世界任何一個地點。

民兵3再發射

洲際彈道導彈可以飛行一萬多公里,基本可現實全球打擊,主要是可以攜帶大量分導式核彈頭,一旦發射,目前還沒有有效手段對他就行攔截。拿美國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來說,射程在13000千米,可攜帶3枚以上分導式核彈頭,攻擊誤差範圍在100米左右,根據粗略估算總攻擊能力要超過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能力的40倍以上了,這樣一枚核導彈甚至可以直接滅掉一箇中小型國家了,實力恐怖如斯啊。

美國B52H

再看戰略轟炸機也是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的成員之一,在國家戰略意義也是十分重大。戰略轟炸機可以在潛在敵人的家門口進行戰略核威懾和常規的轟炸任務,以前強大的突破能力,以其可攜帶大量炸彈,以其較遠的航程,可對目標實行高效的機動打擊能力。不過戰略轟炸機一般執行的都是非核轟炸任務,轟炸機的戰略核威懾和戰略洲際彈道導彈一樣,不用輕易使用,只是作用空中核力量的一種強大威懾的平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對目標進行毀滅性的核打擊。

美國B2轟炸機

世界真正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也只有美俄兩國了,中國的轟6K只能算是中程轟炸機。目前美國的轟炸機數量最多質量最高,代表的主要有B52H、B1、B2等戰略轟炸機,其中B2世界上第一種唯一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在美國的歷次對外的局部戰爭大會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美國一直是站在戰略轟炸機金字塔頂端的國家。而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大部分是蘇聯遺留大老牌轟炸機,其代表主要圖95,圖160等戰略轟炸機,這些老爺機經過現代化改裝後仍將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幾十年,因為除了美國以外也只有俄羅斯有這樣的大殺器,也是俄羅斯經常進行戰略威懾巡航的利器,雖然是老爺機性能依然十分強大,可見戰略轟炸機地位多麼的重要。

俄羅斯圖95

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戰略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核常兼備,都是進行核威懾的大國重器,是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他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戰略轟炸機可以執行的任務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用途更加廣泛;而戰略洲際彈道導彈的不管是常規打擊或者核打擊攻擊手段相對單一,一般不用輕易使用,一般常規任務中程導彈或者巡航導彈即可完成, 主要是在於戰略威懾和核戰的使用。因此戰略洲際彈道導彈和轟炸機兩者完全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一個負責第一波踹門攻擊,一個負責持續的戰略轟炸,所以擁有戰略洲際彈道導彈和同時擁有戰略轟炸機是不互相矛盾的,而是恰是相輔相成的,構成了一個大國的全面核打擊力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俄羅斯圖1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