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券商被罰之最“無厘頭”理由

最近一個多月,券商股應該是是除了各種熱門題材以外,表現最好的板塊之一

。邏輯非常簡單,無論什麼板塊好,成交一定增加,只要成交增加,券商都會獲益,對應業績就會好,股價就應該漲。除了市場表現不錯以外,各個券商的研究機構也是不遺餘力的鼓吹牛市到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券商的業績預期,於是大家都在積極的追捧券商股。本來一切都是這麼順理成章,可疑問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券商被罰之最“無厘頭”理由

首先是股價的表現,以前每次真的牛市來了,券商股那都是連續漲停不止,而且不是一個是一群,可這次明顯拖泥帶水。還有一個原因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券商大量被處罰。各位可以自己到證監會的網站還有各地證監局網站去看看,處罰公告簡直就是在刷屏。

其中有一個處罰理由最為無厘頭:合規人員薪酬偏低,什麼鬼?工資低也要被處罰?

不久前廣發證券和東方證券都因為一些違規事項被處罰,而兩者被處罰的其中一個理由,都是公司部分合規人員薪酬低於公司同級別平均水平。

現在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券商明知道這樣做會被處罰,卻硬是對合規人員不待見?要知道一旦被證監會和派出機構出具警示函或者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會被扣除對應的監管分,一般會扣0.5分。給大家科普一下,監管分有什麼用,券商每年初始監管分都是100分,然後會根據每年因為各種業務的不合規行為,被相應扣除分數。除了扣分項以外,還有加分項,例如在某些方面業務排名領先,會相應加分,

總成交最大,業務收入最多,信息技術投入最大等,還有某些工作做得很好,例如投資者教育工作等,都會相應加上分數。把這個分數總和起來,得到的就是券商今年的監管分,監管分的高低,就可以決定了券商的級別,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AA、A、BBB、BB、B、CCC、CC、C、D等,而這些級別會對應決定券商繳納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比例。

券商被罰之最“無厘頭”理由

假設廣發證券原來是A級,現在因為監管扣分,被降低到BBB級,對應的繳納比例就會從1%提高到1.5%,可別小瞧了這0.5%,廣發2018年的營業收入是152億,這區區扣分,就要多向保護基金上交7500萬!2018年淨利潤是43億,等於直接降低公司總盈利約2%。如果是中信證券,那就更驚人,由於營收到達372億,那就需要多繳納1.9億的投資者保護基金,而當年利潤是93億,也差不多2%了。這種事如果攤到中小型券商後果更慘,東北證券2018年營收68億,如果也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多繳納3400萬,而當年利潤不過3億,等於利潤下降11%!第一創業證券2018年營收18億,如果同樣處理,需要多繳納9000萬,而當年利潤才1.2億而已,等於公司利潤下降75%!現在是不是深以為然了?如果你是券商的老總,你會不會把合規放到第一位?可是,他們就不!

某大型券商在過去的一個月內,連續接到各種監管函6次以上,毛估估算一下,最起碼要扣5分以上,大概算到級別上,要下降1到2個級別,根據公司營收規模,2019年最起碼需要多繳納1-2億的保護者基金,可他們卻在連續接到監管函2天后召開的全公司範圍的2020年零售業務條線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全員營銷。根據相關規定,合規人員、風控人員、信息技術人員、財務人員、櫃檯人員等後臺工作人員是嚴禁參與營銷工作的,可他們非要頂風作案。

你以為這是唯一的嗎?這是全行業現象,一方面監管部門不斷嚴厲查處這些違規行為,另一方面券商卻堅持偷偷的硬要幹,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巨大的反差?

企業文化!自從當年國信證券第一個喊出了全員營銷的口號後,所有的券商都學會了,要求自己的所有員工都儘量的開展營銷工作。理由非常簡單,員工就需要給公司創造價值,如果員工不給公司創造價值,就沒有用了。正是這種激進的作風,我們才看到了投顧們天天喊交易,研究員們天天寫一大堆根本就是胡說八道的報告,基金經理們每年幾十倍的高換手,一切的根源,其實就來自一個快字,都希望能大幹快上,考核也都是每年進行,業績不好很快就下課了,這也造成了股市根本沒有長牛。

前幾天看見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寫了一段話,證券投資1年5倍者如過江之卿,5年1倍者燦若晨星,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把這句話送給所有今天看到這篇文章的有緣人,什麼時候我們所有的券商老總如果都能真的慢下來,不是那麼急切的追求每一年的業績,說不定牛市就真的來了。在這之前,沒戲,最起碼今年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