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醫美復工在望,誰能迎來小陽春行情?

醫美復工在望,這一個月閉關期間,各家機構都在搶抓流量,復工之後有望迎來一波小陽春行情。


疫情是暫停鍵,也是彎道超車時機

各行各業陸續復工,醫美還等得心發慌。一個多月匆匆而過,你在幹什麼?

半個月前,內參君受邀百度醫美線上開課,就提出疫情按下暫停鍵,反而是最好的彎道超車時機。

我們都知道,最好的競爭態勢,就是對手全部死掉。而現在屬於第二好——對手都冰凍了,大多數都自廢武功。經常說彎道超車,平時哪有彎道?現在給了你彎道,超不超車你看著辦。

內參君看到,春節過後眼看不能正常開門,很多醫美機構悄悄蓄客,爭搶流量。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將疫情之時當成蓄客週期,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這段時間全力蓄客,為疫情解除以後大規模的線下成交做鋪墊。

蓄客手段聚焦線上,手法簡單粗暴,一共分兩步。第一步:制定蓄客優惠政策,第二步:設計線上教育、社群裂變,通過定金實現顧客的鎖定。


定金,你收了多少?

所有的線上營銷動作,都指向一個目標:收定金。每一個定金,都是一個顧客。

2月初,內參君就潛伏在一家渠道醫美機構的微信群裡,親自經歷了線上營銷的全過程。

該機構先是由市場員工群發微信,邀約感興趣的精準客戶入群。入群之後,發佈群規,比如不準私自拉人、互加,禁止拉同行入群,禁止發佈廣告等。

接著開始拋出醫美大咖微信課程預告,課題內容主要是店家關注的話題,比如說,疫情當前,實體店的經營如何突破難關,如何維護老顧客、尋找新顧客,如何無縫對接醫美?怎樣利用活動收定金?

美容院作為列入實體負面清單的小微商戶,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都是店家的煩心事。哪裡有煩惱,哪裡就有商機。醫美大咖的課題,正中下懷,讓店家神往。

經過幾輪預告刷屏、紅包刷屏,同時繼續拉人,店家也會拉一些熟人入群。各群陸續拉滿400-500人。

晚上,醫美大咖準時開講。此時,群裡分工有序,拉人者、管理員、主持人、主講人各司其職,一唱一和互相照應。

醫美大咖,一般是市場部的團隊長、資深賣手,一律冠以“×總”。課程內容從當下疫情造成的焦慮入手,直戳人人關注的話題:怎樣坐在家裡有收入?

課程內容如下:

1.疫情無法出門,顧客閒暇,要抓先機,一定堅持做客情維護,噓寒問暖、人情關懷、回訪關心。做身材管理的,要回訪過年體形保持,睫毛紋繡回訪是否補色,等等。

2.堅持髮圈。很多店在疫情期間是不動的。你的朋友圈不要停,堅持更新素材案例,也可以分享護理、店內秒殺活動等。

3.利用醫院活動收定金。做好客情維護+堅持髮圈,你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就是把醫院活動發出去,比如500元抵4000元膨脹金活動,這是醫院給店家的敲門磚,用於鎖定顧客。朋友圈曬定金截屏,製造熱銷氛圍。

只要堅持發活動發案例發朋友圈,比如收五個定金,一個定金到院成交掙一萬,五個五萬就到手了,等於在家歇著躺賺。

店家只需要收定金就行,至於顧客糾結的安全、效果、價格、恢復期等,這些交給醫院,醫院幫你解答。

大咖的分享30分鐘左右,下面安排互動答疑環節,一律刷屏“乾貨!”“精彩!”之類。

第二天再換一名醫院的員工分享。連續分享5-7天。各個“老總”分享的內容大同小異,個別會講解如何鋪墊、如何放大顧客缺點等,也可以分享自己如何賺錢、幫助多少店家賺多少錢,分享如何開抖音吸粉之類。

車軲轆話說來說去,最終目的是說服店家通過醫院活動收定金。講乾貨是假,賣定金是真。造造氛圍、造造焦慮、講講賺錢,不高大上卻很接地氣。

這樣的線上銷售看似很low,實際上執行縝密,因此很有效。一個月下來,很多機構能收幾百個、甚至幾千個定金。

說到這,內參君想延伸開多講幾句,很多機構可能會說,我沒有那麼多講師怎麼辦?其實別把講課想得那麼高大上,做銷售的人人都是講師,人人都要會講、敢講。一句話:展示能力是銷售人員的標配,不會展示也就不會銷售,講課能力就是最重要的展示能力之一。


流量在手,頭部醫美將迎來小陽春

疫情對大多數企業都帶來很大的衝擊,有大量醫美機構面臨生死存亡問題。優秀的頭部醫美機構都在幹嘛?都在憋著勁搶流量,搶反彈。

內參君最近與一些頭部醫美機構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坐擁幾百、幾千個定金,疫情之後的小陽春行情指日可待。

醫美已經進入一個存量博弈的新時代(這個咱們專程論述),各大頭部機構跑馬圈地,新韭菜生長太慢,因此這兩三年價格戰、流量戰開打激烈。流量就在那裡,先搶者生,後搶者死。

當然,像美萊這樣的全國頭部企業,搶流量的維度比較高,僅鄭州一城,免費發放16000個口罩、2000瓶消毒酒精,既維護了客情,又圈了新客。兩三個月不做客情維護,是很可怕的。新顧客沒著落,老顧客更會流失,潛在顧客也撈不到。

當然不可能每家機構都有這麼大的手筆。搶流量,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現金儲備,而是你員工的展示能力和執行力。

上述那家渠道機構的線上營銷策略很牛嗎?一點也不牛,甚至有點Low。但人家員工敢懟線上課程,執行得也很到位。

一流企業搶流量,二流企業搞內訓,三流企業在坐等。三年之後回頭看,疫情一定是醫美行業發展的分水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