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中國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之二——郭雲深


中國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之二——郭雲深

郭雲深

郭雲深,名峪生,是河北深縣馬莊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術名家。郭雲深幼年習練拳術,後拜能然先生為師,晝夜練習數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義。

郭雲深後來練就絕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清光緒三年設教西陵,曾在宗室等地任教。以後遊訪南北,閱歷頗多。七十餘齡而終。

中文名

郭雲深

外文名

Guo Yunshen

別名

郭峪生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中國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之二——郭雲深

生平簡介

郭雲深(1820~1900),直隸深縣馬莊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訪名師,聞劉曉蘭先生名氣,便訪至易州西陵,也拜孫亭立先生為師練八極拳,住在劉曉蘭先生處,這樣劉曉蘭先生與郭雲深先生成了八極拳門中的“譜兄弟”。孫亭立先生見郭雲深學拳已成,便讓他也去山西李老能那裡學形意拳。郭雲深到山西太谷以同鄉之關係拜見李老能先生,說明來意,並將八極拳中的剛猛猴拳和梨花大槍演示給李老能先生看。 李先生見郭雲深所練手法靈速、氣勢嚴整而神氣活妙,遂收為弟子。當時李老能以租種菜園為生計,郭雲深幫助灌田、耕耘,一應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愛,便傾囊相授,郭十二年後藝成。後來因剷除惡霸,犯了人命官司,被關進監牢,仍苦練功夫,由於項上有枷,腳上鐵銬的緣故,練就了只能邁出半步的絕技——半步崩拳,所以,後來郭雲深名揚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

郭雲深在當時武術界很有聲望。他的練拳,靜如泰山,動如飛鳥。如遇不測之事,只要耳聞目見,不管對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有一次郭雲深想試試自己的功夫,讓五個壯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頂住郭雲深的腹部,郭雲深一轉腰,將五人打出一丈開外。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郭雲深在北方數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間,七十餘歲而終。

中國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之二——郭雲深

切磋武技

郭雲深的名聲甚囂塵上,當然有人不服,河北正安縣有個綽號叫“鬼八卦”的焦蘿夫曾用杆子戰勝大槍劉德寬而聞名遐爾,就對郭雲深很不服氣。並前來與郭雲深較量。交手僅一個回合,焦洛夫就被打倒在地。他遂閉門不出,終日琢磨破解崩拳之法。一天,他從庖丁刀切蘿蔔中悟出砍法可破崩拳,於是苦練多年,直到掌力將碗口粗的白蠟杆一格即斷後,這才又邀郭雲深較量。

中國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之二——郭雲深

對於三年之後的重會,郭雲深知道焦功夫必然大進。只見他嘿嘿冷笑一聲,喝道:“鬼子焦,看拳。”人還是那個人,拳還是那個拳,可憐焦洛夫三年的臥薪嚐膽,仍然難以阻擋這疾愈迅雷的攻勢。他雖然如庖丁解牛般揮動雙臂施展爛熟於胸的砍法破解崩拳,但他砍向郭雲深的手刀,一與攻來的崩拳相交,就如同波濤洶湧的巨浪撲向銅牆鐵壁,“嘭”的一聲悶響,猶如山牆倒塌,焦洛夫再次坐在地上。焦洛夫屢與高手較技,可說未有敗績,此番兩次栽在郭雲深手上,仍是心有不甘,總覺得自己苦練的“砍法”似乎缺少點東西,便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想出一招,於是,他又邀郭雲深比試。

二人搭手進招,郭雲深再以崩拳進擊;只見焦洛夫這次施展砍法不是向下,而是小臂上挑。郭雲深隱然一驚,急變崩拳為化勁卸掉了對方的上挑之力;焦洛夫只微微一楞神,就覺一股驚濤拍岸般的崩拳又一次打在胸上,他第三次撲翻在地。焦洛夫不僅喟然長嘆:‘好崩拳。”他挽起胳膊上的衣袖,露出綁著的利刃,欲在對方崩拳打來,挑斷其臂,可是郭雲深的半步崩拳實在出神入化,方使其謀算落空。從此,郭雲深以半步崩拳三勝“鬼八卦”焦洛夫的事蹟不脛而走。

中國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之二——郭雲深

主要傳人

郭雲深形意拳譜系傳承如下:

姬際可———曹繼武———李政——戴龍邦———李洛能———劉奇蘭、郭雲深———李存義、張佔魁、孟昆———任德傑———張鶴年。

郭雲深先生的著名弟子主要有其子郭深,弟子李魁元、許佔鰲、錢硯堂等人。李魁元先生的主要傳人有孫祿堂、田慎澤、李漢章、馬禮堂等人。孫祿堂先生主要傳人有其子孫存周,其女孫劍雲,弟子齊公博、鄭懷賢、李玉林等人。

李存義先生的主要傳人有尚雲祥、郝恩光、李彩亭、李文亭、李躍亭(定光三李)、黃柏年、馬玉堂等人。

尚雲祥先生的主要傳人有其女尚芝榮,弟子陳子江、許笑羽、王鳳章、高秀亭、李文彬、呂可有等人。

郝恩光先生的弟子主要有:李玉琳、郝家駿、駱興武等人。

李文亭傳藝於唐鳳亭、唐鳳台、李敦素、李春博、李春航等。

耿繼善先生主要傳人有其子耿霞光,弟鄧雲峰、趙德祥、劉彩臣、董秀升、張秀等人。耿霞光傳藝於其子耿德福,弟子陳尚毅。

鄧雲峰傳藝於其子鄧文英、鄧文順,弟子吳子珍、李鋼、張文源等人。

尚雲祥

中國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之二——郭雲深

劉彩臣傳藝於其子劉清泉。

1911年,由國會議員葉雲表、馬鳳圖等人在天津三條石成立“中華武士會”。後派形意拳郝恩光赴日本建立分會,揚名海外。1949年,由郝恩光先生之高徒駱興武在宣武區延壽寺街100號成立“興武國術研究社”,傳授八卦、形意、培養眾多弟子,較為著名的有其子駱大成,弟子王世祥、相桐、劉敬儒、李克仁、傅其枯、付偉忠、許世田等。

1928年,李存義先生之再傳弟子唐風亭、唐鳳台二人在崇文區珠營火神廟,後遷至花市火神廟成立“北平大興縣第一國術館”,培養眾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陳慶友、馬鳳鳴、艾玉山、田永福及再傳人其孫唐振榮等。

1900年。耿繼善先生在西城區地安門西火神廟成立“北京四民武術研究社”,薈萃各派武術各家,傳授形意、八卦、太極諸拳及各種器械、後由鄧雲峰先生及其弟子吳子珍先生先後接辦。前後七十餘年,培養弟子眾多,影響頗大。吳子珍先生較為著名的弟子有李清泉、李子盛、戴玉斌、松德奎、王世勳、牛寶貴、臧玉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