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白帝城託孤,“君可自取”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嗎?其實我們想錯了

白帝城託孤,“君可自取”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嗎?其實我們想錯了

長久以來,劉備白帝城託孤千古流芳,被譽為君臣之間的典範。關於劉備託孤一事,最核心的一句話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這句話裡面最關鍵的就是“均可自取”四個字,這是劉備真心話,還是劉備以退為進來試探諸葛亮?還是像無數人猜測的那樣,“五百刀斧手埋伏兩側”,只要諸葛亮有任何不臣之心,劉備一個指示瞬間殺掉諸葛亮?

嘴巴說的再好,要看行動。白帝城託孤之前,諸葛亮的頭銜是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又領司隸校尉。注意,此時的諸葛亮還沒有開府。劉備死後,諸葛很快就開府了,“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又領司隸校尉。”

白帝城託孤,“君可自取”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嗎?其實我們想錯了

這是真實的歷史,試想如果劉備忌憚諸葛亮,他一定私下跟劉禪有所交代。這裡插一句,劉禪確實不是一位雄主,但是他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劉禪一登基,一切決定都以諸葛亮馬首是瞻,他很聰明,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形勢。

難得劉禪群臣之間需要制衡的道理?事實上,早在東晉時期就有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實動機,提出了眾多看法。其中東晉史學家孫盛的說法被裴松之引用,孫盛的原話這樣的是:

白帝城託孤,“君可自取”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嗎?其實我們想錯了

“世或有謂備欲以固委付之誠,且以一蜀人之志。君子曰,不然;苟所寄忠賢,則不須若斯之誨,如非其人,不宜啟篡逆之塗。是以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說,你劉備要託孤就應該是“託人不疑,疑人不託”,結果你這樣一頓操作,反而讓劉禪和諸葛亮君臣無法相處。其實,孫盛是告訴大家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是真情實意的,是我們把事情想複雜了。

白帝城託孤,“君可自取”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嗎?其實我們想錯了

劉備要求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備難道不知道封建時代君臣關係怎麼也不可能上升到父子關係?所以,劉備白帝城託孤是真心實意的,沒有任何陰謀。在筆者看來,劉備對諸葛亮所說的“君可自取”不過是一個燙手山芋,即便劉備不死,他也未必能接下這個爛攤子。

退一萬步說,就算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篡位了,很可能就成為了“亡國之君”,何況諸葛亮把名節道德看的比性命還重要,他不可能會篡位的。更進一步來說,在三國這段歷史中,劉備是公認人氣最旺的一個,哪怕身處最低谷依舊有很多人願意追隨他。

白帝城託孤,“君可自取”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嗎?其實我們想錯了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劉備擁有極強的個人魅力。要知道陳壽在寫《三國志》時,是尊魏為正統,陳壽是晉臣,他沒有必要稱讚劉備。但是,陳壽還是給予劉備很高的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一千多年的今天,關於白帝城託孤的陰謀層出不窮,我們似乎都忽視劉備的一點,他終究是一位父親,孩子的安危永遠是他第一考慮。

參考資料:《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諸葛亮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