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这是一个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松赞花费了五年时间,从无到有,将原本无比艰险的茶马古道,打磨成了不可复制、震撼人心的藏地深度游历体验。

这条被称为“世界最美公路”的线路收录了地球地理上几乎全部的奇妙地貌:雪山、峡谷、湖泊、冰川、森林、沙漠……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壮观的滇藏线


重建理想庄园
熙熙攘攘的八廓街,我闻着弥漫着煨桑的烟雾,和手里摇转经筒的藏族老人家擦肩,尾随朝圣者的叩拜步伐,沐浴在独特的圣城文化中——在这儿,信仰如同呼吸一样无处不在,人们与神共存。

在距离德钦县城约80公里处的东竹林寺,听旅行管家虔诚地讲佛教故事,轻轻穿梭在很多有历史年代的珍宝之间:各色唐卡、刺绣、经书、佛像、度母像,感受一代代口耳相传并渗透在藏族传统文化里的生命智慧。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没有太多游人的东竹林寺

在松赞梅里酒店旁,我们去到旁边只有5户人家的村落的藏族人家体验亲自做经幡。净手、刷墨、拓印,竟然很像冥想,十分专注。然后我们把亲手制作的经幡挂在雪山上的垭口。藏人说:经幡在,神明在。风每吹动经幡一次,就是诵经一次,也是向神明祈福一次。“每年新年我们全家都会到拉萨和周边古老的寺院里拜佛,如桑耶寺、昌珠寺,来感受和学习藏族传承已久的古老佛法智慧”。卓玛秋措告诉我,她是此次松赞滇藏行的旅行领队。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在梅里的藏族人家里亲手印制经幡

松赞拉萨曲吉林卡酒店位于布达拉宫偏东南角的一处山谷里。推开门帘,阳光会从高耸的玻璃屋顶流淌下来。金色的光线,在精美的唐卡、喀瓦坚藏毯、古典木质家具和大堪布弟子阿噶巴仁波切深情舒缓的《上师祈请颂》间流动。前台端来的自制青稞饼干和热姜茶暖心暖胃,而为了缓解旅行者最担心的高原反应,酒店的卧室和客厅里都安装了弥散式中央供氧设备,能将氧气浓度提高2%,相当于把海拔3700米降到2700米左右。于是我放下忧虑,换上藏红色的浴袍,深呼吸在阳台听正念录音,直至天空像暗蓝色幕布点缀繁星。房间的茶几上,放着一杯用保温杯盛满的银耳枸杞红枣羹,一小袋青稞饼干和苹果、橙子,每个细节的质感,足以让人做个甜梦。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松赞拉萨曲吉林卡,藏式贵族大宅 来朝圣的我其实很好奇,在拉萨,一个既现代又能把藏族传统文化元素还原到如此真实的稀缺建筑,是如何实现的?创始人白玛多吉说:“最核心的,是一定要把文化的脉络找到。”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松赞拉萨曲吉林卡的房间阳台上眺望圣城
拉萨的这家松赞曲吉林卡酒店,是他目前心目中“松赞历史上最好的酒店”。当时他请到了曾经维修过布达拉宫的大木匠索朗和大石匠阿旺,用山南运来的不规则石头垒墙,用来自拉萨80公里外的羊八井的矿中挖出来的白灰,传统手艺调制,对外墙进行泼浆,几乎 还原了布达拉宫墙壁的工艺。建筑的外观参考了山南的敏珠林寺,外墙使用藏族建筑中最典型的块式砌筑,片式叠加工艺。“央巴”片石,鱼背墙、门窗、外挂楼梯吸收了罗布林卡建筑风格。至于雕花木梁,镂空窗框等细致活儿,由藏式传统木匠亲手打磨,除了要有熟稔的技艺,还需要对藏地文化十分了解,每一寸雕琢、颜色、图案的运用都有特殊的门道。就这样,用最传统的方法,在拉萨重建了一座理想庄园。听说后来,有些藏族老人走在其中,“仿佛穿越回童年。”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酒店的外墙使用藏族建筑中最典型的块式砌筑


从拉萨驱车半晌,到达海拔4990米的岗巴拉山口,在沿湖公路停车驻足,我看见心心念念的羊卓雍湖,湛蓝的湖面,在阳光下如天鹅绒般柔润、蓝宝石般闪光。徒步至湖边,我们体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野餐——过林卡。“林卡”在藏语里,是“花园”的意思。“过林卡”是藏族人的生活方式。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他们全家出动,在绿树鲜花盛开的地方休息、唱歌跳舞、竞技玩游戏……透露着藏地普世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秒,如每一次朝拜都心怀虔诚。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别出心裁的松赞式野餐——羊卓雍措旁过林卡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如梦似幻风景线

车离开拉萨往林芝方向开,进入“藏区的江南”。和司机六斤师傅聊天,他自信又骄傲地告诉我,在滇藏线上能遍览的风景无数:最美原始森林——鲁朗林海,最美雪山——南迦巴瓦、梅里雪山。芒康盐井、雅鲁藏布江峡谷、白马雪山......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鲁朗,藏东的绿原

登上海拔3700米的台阶,稍稍气喘,但当看到巴松措绿色湖水的那一眼,也觉得值得。巴松措可称得上神秘之地,它是藏东南地区最大的自然湖泊,被虔诚的藏族人尊奉为“红教神湖”,但因为开放很晚,有着与世隔绝的隐秘。碧如翡翠,如绸缎般镶嵌在雪山间。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巴松措与鲁朗林海

在鲁朗林海的深山醒来,推门就是一幅水墨渲染的山水画。云烟缠绕整片鲜绿的森林,青山上有松树、灌木丛、云杉、青冈,我懂得了它藏语名字的含义——叫人不想家的地方。近处是一支舒缓的田园牧歌:草甸齐整,溪水清浅,青草柔软,花朵盛开,牛羊慢走。听说这里直到2006年才通公路,过去只能骑马翻山。 南迦巴瓦被称为中国最美山峰,它是世界第28高山峰,也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藏族人将南迦巴瓦视作通天之路,神灵的居所,但可惜终年难见阵容。我们抵达那日云雾很厚,到走都没有消散。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前往南迦巴瓦之路

车进然乌时,正是傍晚时分,晚霞在然乌湖倒映出冰川雪山,琥珀金的光泽勾勒边缘。明月升起,雪山辉映出奇幻蓝光。这是我们对松赞滇藏线最为期待的一站。在北纬29°17′11′′东经 96°51′7′′,海拔4200米的然乌山居,你不会感受到高原的不适,所有客用公共区域和客房均进行24小时密闭供氧,室内的体感海拔在2600米左右,甚至在冰川边的迷你影院,还可以看一场地下电影。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松赞然乌山居
极致背后必有代价。高寒之下,各种限制重重。松赞团队想出的逆天解决方案是,先在低海拔的上海,把房间内的所有的功能、结构、室内装修,设计成抗压抗震的科技模块房。一共43个模块,每辆大型货运卡车装2个,再跨越十几个省的漫长旅途,运输到西藏。不巧的是路途中还有山洞限制高度,为了保证室内空间高度,不惜绕路,从318国道倒着行驶,走青藏公路途经拉萨运至然乌基地。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然乌山居——堪称伟大的建筑工程 更具专业挑战的,是组装模块与建筑的结构关系和安全衔接、模块在高海拔地区的性能保障、拼装等,都需要极其严丝合缝,一个极小误差也会令工程前功尽弃。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与建筑师戚山山一起,带领团队一遍遍对模块进行检查,千百次的推演,最终,来自浙江、江苏、云南、西藏、四川、宁夏,以及德国、法国、美国20多个不同专业团队一环扣一环的接力,成就了然乌山居这个堪称伟大的建筑工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松赞然乌山居绝景露台 松赞的选址一向遗世独立,错开拥挤游人与火爆景点,与乡村相生相依。可是20间房的酒店的体量,对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原始小村庄,像外来的庞然大物。为了让这种侵入不影响到原始宁静,他们将整座酒店镶嵌在悬崖上,只露出小小的一层,作为欢迎旅客的入口。而垃圾、生活排污、布草清洗等也都采取了环保甚至笨拙的处理方式。由此你会深刻觉察到松赞对环境的尊重和同理心。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落地玻璃窗让人直面窗外大美自然


旷野中的温柔

怒江72拐的盘山路,会让你体验坐过山车般的超速度。我们在一天中穿越四季,蜿蜒在山巅与谷底,雪山、云脚、杂草、乱石, 也经历着业拉山口(4651米)、东达山(5130米)、觉巴山垭口(3910米)......海拔数跌宕起伏。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高差及险隘极强的路段颠簸后,芒康如美山居宛如荒野星球中的温柔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的海拔是2600米,一进酒店院子,心情瞬间变得安静平和,站在江南秀丽气质的木窗边凭栏远眺,会看见雄浑奔涌的澜沧江。房间的元素很柔美,绿、黄、白、孔雀蓝的颜色,和窗外天空、雪山、河流、田地的颜色相呼应,还有蒲扇和布鞋。这里的天黑得很晚,饭后同伴们沿着江边漫步,而我去看了看禅修室、健身房,是做瑜伽冥想的安静场。等待我们的还有一顿精致的烛光晚餐。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怒江72拐

松赞的旅行管家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深入骨髓,在他们的带领下去找寻沿途的珍贵风物是异常难得的体验。 在昌都芒康境内的“拉康顶”附近,有一面缀满石刻的墙,起于唐朝。从松赞的主车上下来,搭了一辆藏民简陋的越野车,帮他抱着小狗,摇摇晃晃地走进一户当地人的后院,村民打开护栏,我们一个个翻跳过去,才能拐进一扇虚掩的小门院落里找到它。更为神秘的是,在网络上也搜不到这处石刻的资料。心头闪现起“秘境”,只有松赞,才会带我们去看这种鲜为人知的人文景观。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跟着松赞管家,才能看到神秘的唐波石刻
芒康的本意,是“奇异而富饶之地”。盐井乡身处西藏东部门户,川、滇、藏三地交汇的澜沧江畔,是国道214线的必经之路。站在山顶俯瞰,3000多块红土盐田阡陌成片。盐被视为“风和阳光的恩赐”。每年三到五月,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加达村的女人们就开始了全年最为忙碌的季节。因为这段时间阳光充足,风又大,澜沧江处于枯水季,所以盐水的品质最好,出盐率也最高,可以晒出粉红色的盐,当地人称之为“桃花盐”。如此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历经1300多年代代相传,至今仍是当地民众的赖以生存之道。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澜沧江畔的桃花盐井 尼西是香格里拉的一个藏族乡村,是旧时茶马古道必经之路。这里的黑陶工艺已经相传两千多年。汤堆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大师孙诺七林做了五十多年的黑陶,去世后他的长子洛桑恩主先生传承了这一技艺。我们跟着他一步一步学做黑陶:揉捏、 拍打、塑形,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他已经做黑陶三十七年,也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匠人。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跟匠人学做黑淘气


分享藏文化的平台


因为是从拉萨开始倒着走滇藏线,所以香格里拉是最后一站。这里的香格里拉山居则是松赞品牌的第一家酒店。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香格里拉山居是松赞的起点

2001年,白玛先生将自家的老宅改建成藏式酒店。这里更像藏文化博物馆,进门便能看到和睦四瑞、六长寿图唐卡,绘着传统藏地花纹的木柜木碗,国家地理的收藏画作,从柬埔寨、泰国、尼泊尔等地带回来的佛像与毯子……大堂、走廊、房间里随处可见。而这些时光凝聚的珍宝,很多都是他个人的收藏品,甚至有公元六世纪的石造像,就如此坦诚不加任何防范地安放在门口。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香格里拉山居像一间藏文化博物馆


世界最纯粹的事,就是心灵对心灵坦诚相见。而一路走到了这里,你会懂得松赞不仅仅是做一家酒店这么简单。“沉甸甸的文化感”无处不在,堪称功德。在松赞绿谷的精品店里,集聚着传统藏族手工艺品,花纹精美的民族风格银首饰和伴手礼。同伴买了铜制摆饰,你会发现松赞的更多铜元素:铜茶几、铜洗手盆,洗漱台、门牌、钥匙扣、楼梯包边……各种无处不在的铜活,都是松赞自己培养的铜匠团队而成。松赞的手艺人团队中有铜匠、木工,把他们纯手工打磨的作品放在店里售卖,既给他们找到了日常的活计,又使得单纯依靠当地需求难以存活的传统手艺能够和千里之外的人们的生活相连,有了更多活化的可能,创造了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酒店的藏毯和铜器 看到松赞的LOGO,是一个八瓣莲花的组合,融合在吉祥结里。松赞是“兜率天”的意思,比较直观的理解就是心灵净土,意指生命的本质是不曾受到染污的。吉祥结代表宇宙万物和一切有情众生都在循环往复之中,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在香格里拉的最后一晚月色很美,正念音乐会正在进行。导师曹蕴是艺术家亦是疗愈师,她和藏地优秀的音乐人用藏地民间自然声音乐器,带我们实践声音的禅修。在藏文里,禅修是gom,字面的意思是“逐渐熟悉”,是一种认识自心、锻炼自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熟悉自心本来的样子,发掘自心无限的潜能。最后一切都会归结到我们的心,“分享快乐源泉的智慧。每个人心里本来就有这种无限的智慧,帮助你继续获得快乐和自在”。这也是松赞的初心和文化精髓。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正念音乐会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拉萨曲吉林卡


关键词:藏文化的脉络设计特色:既现代,又把藏族传统文化元素工艺还原到真实的稀缺建筑。特别是建筑外墙,几乎还原了布达拉宫墙壁的工艺。与本地文化的联系:借鉴西藏经典建筑典范罗布林卡新宫的建筑形式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特色服务:在管家的带领下,自驾去羊卓雍错体验别出心裁的野餐——过林卡推荐特色菜:睡前保温杯盛满的银耳枸杞红枣羹和自制青稞饼干整体印象:这是一座重建的拉萨理想庄园,同时因为解决了高原反应,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环境,之后放心开启对藏区的探索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拉萨曲吉林卡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文成大道宗赞路一号电话:0891-6547666交通:距离拉萨贡嘎机场约70分钟车程
来古山居


关键词:远古自然与现代科技的无缝衔接设计特色:悬崖之下,科技模块房,密闭供氧与本地文化的联系:藏进悬崖里,尽量与原始村落保持协调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特色服务:冰川徒步,或者可以坐在窗前手捧姜茶望着绵延冰川推荐特色菜:山居的晚餐是一道道精心挑选本地食材,进行创意设计的精致菜品,按照开胃菜、汤、主菜、主食、甜品的顺序,一盘撤下后,再将下一盘端上桌,如同米其林标准整体印象:松赞模块房可以说是第一次把真正的科学舒适性带入了藏区高原,并且又很好地藏入传统建筑中,与信仰、文化、村落、自然相融合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来古山居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电话:0895-4566551交通:距离邦达机场车程约5.5小时
香格里拉山居


关键词:藏文化博物馆设计特色:创始人白玛多吉将自家的老宅改建成藏式酒店,并布置了大量的艺术品,于是酒店真正成为一个藏文化博物馆与本地文化的联系:松赞藏文化平台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特色服务:正念音乐会,藏地优秀的音乐人,用藏地民间自然声音乐器,带客人实践声音的禅修推荐特色菜:牦牛火锅,土豆丝饼,排骨,都是源自本地食材的本地做法整体印象:松赞为旅人营造出“远方的家”,于是旅人在异乡之旅中能自如地融入到当地的自然文化中,感受生命的不同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松赞香格里拉山居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松赞林寺旁电话:0887- 8288 8886交通:距离迪庆香格里拉机场8公里,约20分钟车程。 如美山居


关键词:荒野星球中的温柔驿站设计特色:房间的元素非常柔美,绿、黄、白、孔雀蓝的颜色,和窗外天空、雪山、河流、田地的颜色相呼应。与本地文化的联系:在整条滇藏线比较荒凉的地方,营造温柔和放松的空间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特色服务:松赞的旅行管家会带我们去找寻沿途的珍贵风物,如昌都芒康境内的“拉康顶”附近一面缀满石刻的墙,起于唐朝;芒康盐井乡出产手工晒盐的“桃花盐”。推荐特色菜:酒店准备了浪漫精致的烛光晚餐,忘了具体吃了些什么,只记得那夜月光很美整体印象:木制窗户是江南秀丽的气质,而窗外则是雄浑奔涌的澜沧江,建筑是最温柔的力量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从拉萨开始再探滇藏线 讲述穿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故事

如美山居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如美镇电话:0895-4545999交通:位于如美镇竹卡村,离镇中心49.2公里,驾车约108分钟

图文|耿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