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悠久的歷史遺留下了無數的奇珍異寶,從青銅器到各種瓷器鐵器無一不是見證著古代先民的智慧,甚至有不少的國寶還登上了課本,其中有著這麼一件:

“馬踏飛燕”。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這匹腳踏“龍雀”的“銅奔馬”可謂是大名鼎鼎,它是我國的旅遊標誌,也曾成功入駐小學《語文》課本。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即使是搜網絡上、博物館官網的照片也很難發現這匹馬的正面照。

這是為啥呢?在揭曉正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銅奔馬”的小檔案。

姓名:“馬踏飛燕”(但文物部門及有關領域的專家一直將其稱為“銅奔馬”)

出土日期:1969年

出土地點:出土於甘肅省武威縣(今武威市)一座東漢晚期墓

體重:7.15公斤

履歷:1986年 ,“銅奔馬”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2002年 “銅奔馬”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後來“馬踏飛燕”成功入駐小學《語文》課本,從此,何為“銅奔馬”,連小學生都能說出個道道來。

說了這麼多現在我們就來揭曉一下“銅奔馬”的“正顏殺”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馬踏飛燕”雖是件青銅器,但也是雕塑界難得一見的瑰寶,其在塑造的過程中被賦予了非常獨特的形態,意在讓它給人一種很傳神的感覺,突出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這也體現了古代匠人們的一種心態,非常的人性化。

“馬踏飛燕”的具體造型是一匹奔馳的駿馬在草原上疾馳著,這匹馬四肢修長,三足凌空,一隻蹄子踏在正在飛翔的燕子身上,馬兒昂首嘶鳴。這樣的造型既顯現出駿馬的神采,又表現出馬兒奔馳之快,就連飛翔的燕子都比不過。

我們經常看到的馬踏飛燕總是側面照,為啥很少見正面照呢?其實不是不放它的正面照片,是怕放了之後,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因為它的“顏值”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側面照威風霸氣,正面照就像是來搞笑的一樣,一點都不嚴肅。我們看了照片就知道了,這匹馬珍貴之處不僅在於其誕生的年代,更是因為其絕妙的平衡原理才馳名中外。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其實,這樣做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呈現該國寶的絕妙姿態,側面的銅馬才能真正顯示出自己的魅力,正面的“馬踏飛燕”在視覺上的衝擊力並不如側面的強。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因為看完正面,怕你一時接受不了

所以,對於這匹馬來說,珍貴的一面應當被人珍惜地看到,而正面照,因為少有人能欣賞,並且不能表現出自己的珍貴之處,也就沒有展示的必要了。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馬踏飛燕”的照片以側面居多,正面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