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王朝》:木蘭秋獮時,若不是弘曆攪局,那隻象徵太子地位的如意會被賜給哪個阿哥?

9窩沒有9


那是老皇帝故意試探幾個兒子的。。。可能會是14阿哥

太子不會,如意本來就是他的,既然拿出來了,就跟他沒關係了,意思誰都明白,要換太子了。。。

老八不會,剛出了誘供事件,老皇帝正窩火呢。。。

正如老黃帝臨死前說的,老八處處學朕,處處學的不像。。。用寬仁收買人心。。。

老四自己沒有參加,也不會硬塞給他。。。

老三實在太少。。。沒法給。。。

老九,老十,打醬油的。。。

十三,也不會,連張五哥都看出來了,雖為人俠義,但是不會權變,何況老皇帝康熙。。。從十三和老四一起江南賑災回來,老皇帝的話,胤祥不必過多褒獎。。。老皇帝並不喜歡十三。

十四,是唯一一個,沒有來得及在老皇帝跟前犯錯,喜愛軍事,能領兵打仗的,而且老四是他同父同母的哥哥。。。關於他,心胸狹隘,膽子過大,的毛病是後來發現的。。。

其實康熙對於這個如意是給了定位的。。。

康熙原話。。。這不就是一把如意麼,拿出來做賞物,太子也是同意的。。。

這說明,即使得到了如意,在康熙那就沒把如意當回事,也不一定能當上太子。。。這就是拋磚引玉。。。他想看看那幾個兒子的態度。。。


天天等你兔爸




漁樵之人W


熟悉《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都對此印象深刻,正是由於鄔思道對弘曆“教導有方”才出現了弘曆侃侃而談,被康熙老皇帝賜予“玉如意”的事件發生。

康熙皇帝既然拿出“玉如意”來作為“賞物”,其實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其實並不知道弘曆會突然冒出來發表一番“頗有見識”的言論,但是對於阿哥們的本領,康熙是瞭然於胸的,所以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賞物”究竟賞給哪個阿哥,康熙肯定也早已有了主意。

雖然弘曆的表現是“出人意料”的,但是結果必然是達到了康熙的目的,那麼如果沒有弘曆插上一槓子,這個“賞物”會花落誰家呢?

我認為一定是賞給十三阿哥。

康熙皇帝將本來歸屬於太子的“玉如意”作為賞物,另有目的。

眾所周知在康熙皇帝木蘭圍獵之前,太子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所以有爭奪皇位心思的阿哥們也紛紛粉墨登場,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康熙皇帝作為這場“奪位秀”的策劃者,是觀眾,也是唯一的裁判。康熙這樣做一是測試眾位阿哥的野心,二是看考驗眾位阿哥的人品和能力,三是敲打太子,如果不是後來發現太子和鄭春華“有染”,也許這隻會是一場“秀”,不會回去後就廢掉太子。

康熙之前已經表現出了對太子的不滿,這次更是將本來該由太子接待蒙古族王公的差事給了老八,所以不免讓人認為康熙將來要立老八為太子。

如果將玉如意再賞給老八那麼就會給大臣們這樣的印象:老八是皇位的繼承人。但是實際上通過對老八的觀察,康熙又不想把太子之位傳給老八。

所以康熙需要用另一種方式抵消大臣們的這種猜測,而將本來應該給太子的玉如意給到“八爺黨”以外的阿哥手裡面,一方面讓大臣們和眾位阿哥猜不透自己究竟想要把皇位傳給誰,一方面還會將老八的鬥爭的對象轉移,其實就是變相的搞“平衡”。

從打獵和上陣殺敵的本領來看,眾位阿哥中只有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具備上陣殺敵的本領,弓馬嫻熟,打獵更是不在話下,十三阿哥是太子黨的人,而且和四阿哥關係親密,將如意給到十三阿哥手裡面符合康熙的目的,所以所以康熙會藉著打獵的機會把如意賞給十三阿哥。

但是有人會說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孰優孰劣,康熙並不能夠預測,完全要看臨場發揮了,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康熙並沒有規定勝利的條件,也就是沒有嚴格的規則,所以究竟是按數量定輸贏,還是按重量定輸贏,還是其他的,完全是康熙說了算。

當然八阿哥並不知道康熙的想法,但是八阿哥知道比射獵肯定是比不過這二人,所以乾脆別出心裁,全部捉的是活物。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在射獵數量上的劣勢,一方面還彰顯了自己的“仁慈”,以此來邀買人心,符合八阿哥一貫的作風。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沒有弘曆出來,康熙肯定是要將如意賞給十三阿哥,但是弘曆出來後,將如意賞給弘曆同樣能夠達到康熙的目的,甚至是效果更好,所以康熙順水推舟就把如意給了弘曆了因為弘曆代表了四阿哥胤禛,而四阿哥同樣不是“八爺黨”的人,他是“太子黨”的人,甚至還有另立山頭的想法。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木蘭秋獮發生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前,是電視劇中的一個小小的高潮。秋獮之前,蒙古諸王前來進貢,提出要把象徵儲君地位的玉如意獻給太子。此時,康熙因刑部冤獄一案,已經對太子產生不滿,心中已有廢黜太子的想法。於是,康熙在“徵得”太子同意後,向眾阿哥宣佈,誰在秋獮時表現的最出色,就把玉如意賞給誰。

秋獮之時,除四爺因生病外,其餘眾阿哥中都踴躍參與。最後,十三爺獵獲的獵物最多,十四爺獵獲的獵物次之,八爺則別出心裁,獵獲的都是活的。顯然,八爺是在作秀。

需要指出的是,康熙賞賜玉如意的標準是“表現最出色”,而不是獵獲的獵物最多。什麼叫最出色?沒有明確的標準,因為每個人對“最出色”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十三爺獵獲的最多,所以最出色,應該賞給十三爺。八爺黨以及蒙古王爺們則認為八爺仁義,所以最出色,應該賞給八爺。

在認為應該賞給十三爺的眾人中,弘曆表現最出彩。弘曆認為,滿人以狩獵為生,與漢人耕田無異,這是滿人謀生的手段,應該弘揚和鼓勵。他還認為,天地萬物本就是讓人取用的,還說康熙一生獵獲了多少獵獲、康熙是滿洲第一巴圖魯等等。一番話讓康熙容顏大悅,最後,康熙把玉如意賞給了弘曆,讓眾人大吃一驚,連四爺都沒想到。當然了,四爺心裡一定高興的很。後來,不僅賞賜了大量財務給弘曆的老師鄔思道,連照顧鄔思道的秋月都給抬了籍。

那麼,假如沒有弘曆半路的攪局,玉如意會賞給誰呢?

首先,肯定不會賞給八爺。秋獮前的刑部冤獄案中,八爺以主審官的身份誘供肖國興,矛頭直指太子,沒想到肖國興在發配寧古塔的路上向圖裡琛喊冤,說八爺此前答應只要供出太子就赦免他。康熙後來從圖裡琛處得知此事,方知八爺為人險惡,對他心存芥蒂、十分不滿。另外,康熙自己就喜歡狩獵,一生獵殺了非常多的獵物,你八爺因為獵活的就賞賜,那是不是承認自己錯了,不應該獵殺獵物呢?顯然,皇帝是不會認錯的,賞給八爺就是打自己的臉,這怎麼可能呢?

其次,我認為也不會賞給十三爺。十三爺為人狹義,但不適合做儲君,且康熙知道十三爺是四爺的左右臂膀,如果把玉如意賞給十三爺,會讓十三爺受到眾阿哥的群起攻之,既保護不了十三爺,無形中還會破壞十三爺和四爺之間的關係,這顯然是不妥的。

那麼,最後會把玉如意會賞給誰呢?我認為,康熙應該會以十三爺和八爺都很出色,二人不相上下、難以選擇為由,把玉如意還給太子,這也是四爺的提出的建議。以四爺對康熙的瞭解,以及四爺的心機,不會無端的說出這句話。他既然說了,應該就揣摩準了康熙的想法。

只不過,由於弘曆的攪局,讓康熙有了一個更佳的選擇——把玉如意賞給弘曆。


孤舟釣江雪


木蘭狩獵賞賜如意的那一段,在歷史上是不是真實發生的現在不可想而知,但是影視中透漏的幾個關鍵信息,正是康熙帝王心術發揮的淋漓盡致,首先歷史上木蘭狩獵一直都有,也會拿一些珠寶或者皇帝的墨寶來作為賞賜,但一次不同,康熙拿出了太子的如意來作為賞賜,可想而知,這時候康熙心裡已經篤定太子不會是皇帝的人選的,那麼,藉此機會來考驗其他阿哥,正當康熙為了如意賞給哪個阿哥犯愁之際,不料想,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讓康熙頗為欣慰,也為以後弘曆登基埋下了鋪墊,我的猜測,也正因為弘曆的聰明才智,康熙才會把帝位傳給四阿哥。





強有財


在木蘭秋獮時若不是弘曆攪局,這是象徵太子地位的如意,不會賜給任何一個阿哥,也不會歸還給太子。編劇是在這個時候寫不下去了,然後隆重的安排了弘曆的出場。


就這麼來說八阿哥想要,但是康熙不會給。十三阿哥可以得到,但是他不會要。其他阿哥沒有理由可以拿到。

這個象徵太子地位的如意是康熙老爺子拋出的一個狗骨頭,是用來試探皇子們的用心的。

就這個電視劇本身來說,八阿哥這個黨派的人是想要得到的,但是康熙是絕對不會給他的。

康熙在臨終的時候說,“八阿哥處處學朕,但是處處不像朕。”,康熙說這個話的原因,可能就是前面的處理行不越獄案的時候誘供陷害太子,表現他陰險的一面。和這次木蘭秋獮,八阿哥表現出來表面上有康熙的仁慈的一面,這種兩面性的人,康熙看的明明白白,所以不會讓他繼承皇位。

在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康熙叫別人推舉太子,就已經很明確的表態過了,八阿哥是沒有繼位的希望的。試想一下,如果把這個象徵太子地位的如意給了八阿哥,勢必會給八阿哥黨派留下幻想,對將來繼位的人在法理上是存在隱患的,所以康熙無論如何是不會把這個物件給八阿哥的。


十三阿哥獵獲最多,從遊戲規則上來說,他應該得到這個物件。但是他不想要,也不能要。如果把他叫到康熙面前說,我要把這個東西給你,他可能是請辭的,因為現在還有一個太子哥哥在法理上還是太子,捧著這個東西回去就是一個定時炸彈。你想一下四爺為了不要這個東西把自己弄生病,難道巫先生和四爺商量的時候就沒給十三阿哥透一個風嗎?


這樣說來。會還給太子嗎?顯然是不會的。因為在康熙的心目中,太子已經遲早要再次被廢了,既然把你東西拿出來了,就沒有再還給你的道理。


而其他阿哥不論從遊戲規則來說,還是在康熙老爺子的心目中,都是不可以得到的。


那這麼來說這個劇情怎麼收場呢?編劇給的答案就是讓弘曆來接過這一個定時炸彈。而如果沒有弘曆攪局呢?那可能就是說在大家請辭的情況下,然後誰也不給,康熙自己丟出來的狗骨頭,自己把他捧回去最好了。


石詩史事


題目小常識:

木蘭秋獮:獮(音:顯)和“獼猴桃”的“獼”,“瀰漫”的“彌”長得很像,大家不要讀錯了望文生義。獮的意思就是秋天狩獵的意思。

在史書《左傳·隱公五年》記載:
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這就是對四個季節,不同時候狩獵的別稱,春天狩獵為“蒐”,夏天狩稱“苗”,秋天狩獵就叫“獮”,冬天狩獵喚作“狩”。

“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其實就是狩獵鹿的一種方式。清兵帶上鹿角面具,吹響哨子,據說哨子的聲音像鹿的求偶聲。其他的鹿聽到就會聚集到一片範圍內,一般都是首領發射狩獵的第一箭,狩獵就開始了。當然狩獵不一定只狩獵鹿,士兵們也會列陣將各種獵物驅趕進一定的範圍,供首領或者後來皇帝,皇子狩獵。

木蘭圍場:這個是清朝時期皇家用來狩獵的地方,位於河北承德,附近有著名行宮承德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的建立首先為了保持滿族祖制勤勞勇敢,驍勇善戰的遊牧傳統和以騎射得天下的驕傲。

我們都知道滿族的英雄也就是後來清朝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通過幾十年的努力統一了女真部落,實行全民皆兵的“八旗制度”。滿族八旗子弟不論男女都可以躍馬執鞭,馳騁射箭于山林中,騎術精湛。

還有更重要的是向蒙古地區的部落汗國彰顯清朝的軍事實力,加強對他們的控制,每年的這個時候清帝王也會接受蒙古各旗的朝貢。所以木蘭圍場建立不是皇家享樂的後花園,他在當時的軍事和政治統治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一段經典橋段:

弘曆在面對蒙古王公推薦捕獲了11只活物的八阿哥胤禩獲得金如意時,站出來為十三阿哥鳴不平,不想在一番慷慨陳詞之後自己反而成為了最後贏家獲得如意。我們先簡單的瞭解一下事情的前情,經過和結果。

  • 前情提要:

木蘭秋獮之前,九阿哥胤禟門人江南鹽道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因為調戲良家婦女並將其殺害被判斬刑。為救弟弟任伯安通過九阿哥買通主管刑部的太子黨羽,將張五哥頂罪入獄,任季安逍遙法外。張五哥翻案的話他的父親就要為做假證受80廷杖,為了年邁父親張五哥選擇頂罪赴死。

張五哥曾經在江夏鎮幫助過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十三阿哥胤祥對張五哥妹妹阿蘭一見鍾情。張五哥入獄後,阿蘭找到十三阿哥翻案,希望救救她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打算將此事“捅破天”告到康熙那裡,並且親自講述了張五哥仁義無雙,孝感天地。康熙深受觸動,親自到法場救下張五哥並要求徹查此案。刑部換死囚按照劇中的說法是清朝建立幾十年以來最大的冤案。

八阿哥胤禩接下重擔為了扳倒太子,誘審肖國興,肖國興將太子所有不為人知的事貪汙腐敗,胡亂任免等和盤托出。八阿哥連夜上書,太子被廢在即,為保住皇家聲譽,穩定朝局張廷玉火燒了八阿哥的奏摺。

  • 事情經過:

事後,康熙一句話也不說,太子被廢風口浪尖,於是正好趕上了秋獵。康熙帶上所有皇子來到木蘭圍場,接受蒙古王宮朝貢,並且沒有讓太子出席,代太子收下了蒙古王宮送的金如意,將如意作為秋獵的賞物要是送給狩獵最多者。

秋獵各位阿哥的狩獵射殺的野物成果如下:

太子沒有參與,電視劇中沒有明說,書上是說,因為如意本來就是太子之物,所以太子就主動放棄了和其他皇子的爭奪。

四阿哥主動放棄沒有參與,他前面為了讓自己擺脫不去參與到刑部案件的審理中,故意感染風寒,臥床一個月不起。要表現出低調不爭的四阿哥,又一次以次為藉口沒有參與。

大阿哥 7只野物

三阿哥 4只野物

八阿哥 11只野物(沒有射殺,全是活的)

九阿哥 6只野物

十阿哥 9只野物

十三阿哥 18只野物

十四阿哥 13只野物

這樣的結果,勝利的自然是十三阿哥,可是這個時候蒙古王宮支持八阿哥,認為八阿哥抓的都是活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八阿哥比其他阿哥有慈悲之心,所以應該給八阿哥。這個時候剛剛10歲的弘曆站出來為十三阿哥辯解,他說:

王公的話不對,並以康熙為例子,說皇爺爺一生射殺了那麼多野物難道就沒有慈悲心懷了。他列出了康熙一生射殺的獵物

135只老虎,132頭野豬,96只狼,25只豹子,20頭熊,10只猞猁
甚至有一天射殺310頭豬的壯舉,射殺的鹿不計其數稱康熙因為有如此出色的騎射技術平定了鰲拜,三藩,葛兒丹,是大清第一巴圖魯。
  • 秋獵結果:

弘曆的慷慨陳詞,使得本來就在這秋獵圍場上蠢蠢欲動的康熙又回憶其年少壯年的豐功偉績和無限豪情。這一下子康熙高興了,直接把如意賞給弘曆。

小結:

有這樣的結果我們從鄔思道和弘曆之前的對話中我們就能窺見一二,八阿哥胤禩這是在效仿魏文帝曹丕。鄔思道給弘曆和弘時講曹操帶兒子們春獵,曹丕看到母鹿沒有射殺,說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母鹿死了小鹿就沒有吃的了。其實這個故事有一些知識點上的錯誤,故事的主人公其實是曹丕的兒子曹睿。

根據《魏略》的說法:

曹睿是曹丕的皇后甄夫人的兒子(甄姬),後來甄姬被人陷害而死,曹丕對曹睿的寵幸也越來越少。有一次外出狩獵曹丕射殺了一隻母鹿,讓曹睿去射殺小鹿。曹睿這個時候卻哭了起來,他說:您已經射殺了了母鹿,我實在是下不去手再殺這個小鹿。

曹丕聽後十分震驚,後來曹睿順利當上了皇帝,就是魏明帝,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

其實曹睿這個時候在以母鹿影射自己的母親,小鹿影射自己。

《雍正王朝》是為了劇情需要將這個故事略作改編,使其更符合歷史的真實場景。讓弘曆學習到曹操春獵萬物繁衍復甦,此次康熙狩獵萬物肅殺。理解讀書是為了明理,從而為狩獵時候的爆發做鋪墊。

如果弘曆不站出來,如意的歸屬有三位:

第一位是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有蒙古王公推薦並且那個金如意正好是蒙古王公送給太子的。八阿哥所獲獵物很多皆為活物,體現其菩薩心腸。

第二位是十三阿哥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和太子交好,所獲得的獵物最多。如果蒙古王公不說話,順理成章十三阿哥是這次秋獵的獲勝者。

第三位是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雖然沒有參加秋獵,不論是何原因如意本來就是歸屬於太子。四阿哥胤禛肯定是支持這一決定的。

但是到最後如意應該給誰呢?筆者紅雨認為十三阿哥的可能性最大。

1, 太子胤礽因為刑部換死囚案件惹怒了康熙,即使康熙事後沒有過多的追究,但是對太子的態度明顯冷淡下來,接見蒙古王公都是讓八阿哥胤禩代替的。

2, 八阿哥胤禩雖然破案有功,但是手段過於黑暗,用康熙的話說就是“其心可誅”。目前八阿哥胤禩風頭越來越盛,再加上蒙古王公的支持,康熙為了平衡阿哥之間也不會把如意給八阿哥胤禩。

3, 十三阿哥胤祥頗受康熙重視,派人提醒十三阿哥不要和太子胤礽走的太近,拍俠義心腸的十三阿哥給別人留下把柄。十三阿哥狩獵最多,在事實上佔有很大的優勢。

4, 滿清以騎射得天下,康熙更是馬背上的強人,他勝鰲拜,平三藩,平葛兒丹都是戰場取勝。滿族先祖八旗祖制有著騎射的傳統,不是捕捉活物的傳統。

所以從理論和實際都是十三阿哥胤祥最為合適。


紅雨說歷史


老十三

其實康熙的本意是想將那柄象徵皇權的如意給老八,想借此敲打敲打太子,從康熙讓老八代太子賜宴蒙古王公,以及後續對太子的表現可以看出當時康熙是在敲打胤礽並考驗老八,並沒有下定決心廢太子。

當初圍獵開始時,康熙的意思是誰的獵物多,就把那柄如意給誰,老八是怎麼做的呢?只抓獵物不殺,這是什麼用意呢?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特立獨行,老八的如意算盤是彰顯仁德的形象,這是康熙所厭惡的,試想康熙帶領大家來圍獵,你胤禩對獵物圍而不殺,你想幹啥?你老子帶大家來殺,你要保護,你比你老子仁義。正因如此,康熙不會把如意給他了。給他就是自扇耳光,還助長胤禩的氣焰。

如果小弘曆不橫插一槓,康熙會把如意跟老十三,因為老十三的獵物最多,符合圍獵開始的承諾,但是以老十三的性格,他肯定會推脫,康熙會不會乘機給太子那就另當別論了。





滄海一粟7528


玉乃國之重器蒙古王公進獻的玉如意本屬於太子,只不過此時的太子已經犯錯受到了康熙帝的嚴肅處理。木蘭圍場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八旗軍的戰鬥力讓皇子和滿洲貴族們繼續保持滿洲先祖能征善戰的優勢,不至於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

玉如意的歸屬也是對皇子們的考驗

太子被廢黜已成定局,康熙帝想借此機會繼續考察諸皇子以選拔未來儲君。康熙帝非常重視皇子們的培養,善於騎射也是一項基本的能力要求,當然諸子之中武藝和騎射最高的是十三阿哥其次是十四阿哥,因此這場比試誰能獲勝本就沒有懸念。

那康熙帝為什麼還要繼續比試呢?估計還是不會輕易的把玉如意送給某位阿哥。康熙帝是聖祖仁皇帝,八阿哥胤禩處處學習康熙,以仁為自己處事和為政之道本沒有錯,但在此次圍獵中全抓活物卻是適得其反,上天雖有好生之德但圍獵畢竟是圍獵,有意識的想通過仁愛來收買人心這種做法康熙帝並不喜歡。

玉如意也是個燙手山芋不好接

玉如意本是太子之物,四阿哥胤禛因為身體不適沒有參加圍獵,但他還是堅定的支持玉如意要歸還太子,這體現出他的政治立場也得到了康熙帝的好評。八阿哥胤禩在圍獵上刻意用生擒來幫助自己造勢並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表面上看起來好評不斷實際上康熙帝並不滿意他的做法。

弘曆的一番話讓康熙帝決定了這個玉如意的歸屬,從這個舉動可以看出康熙帝對參加圍獵的皇子們的表現都不算滿意,而未來的儲君自然也不會在他們中間產生,因此假如沒有弘曆出現,這個玉如意很有可能誰也不給。

八阿哥雖然代替太子賜宴但不代表康熙帝認同他

太子被廢黜後,儲君之位其實就變成了四阿哥和八阿哥的二人之爭,此時的四阿哥大病初癒身體尚不能恢復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參與。八阿哥胤禩成為賜宴圍獵冠軍的不二人選這並不驚奇,因為怎麼說他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康熙帝就真正的認同他嗎?答案是否定的,當弘曆說起生擒不殺時提到了康熙帝在圍獵中曾射殺諸多獵物,康熙帝射殺了很多獵物就說康熙帝不仁愛,八阿哥胤禩不射殺就說他很仁愛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因此康熙帝對弘曆觀點的贊同,也就表明對於八阿哥胤禩的做法並不贊同。

總之這場圍獵也是一場考試,作為主考官的康熙帝在默默的注視著皇子們的行動,這些都成為他心中考量接班人的題目,這可惜八阿哥胤禩在這場考試中太過表現自己反而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因此在爭奪儲君的道路上是漸行漸遠!


秋雨魯北說歷史


導讀:如果沒有弘曆出頭的話康熙最有可能按照定好的規則,把象徵太子地位的如意賜給十三阿哥胤祥。理由是現成的,規則是康熙自己定的。更難得的是康熙知道老十三為人仗義,根本沒有奪嫡的意思。這樣既敲打了即將被廢的太子,也沒有讓假仁假義的八爺黨佔到什麼便宜。但是那樣敲打的意味就明顯了,不如小弘曆摻和進來顯得圓潤自然。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也夠糟心的,太子胤礽作為一國儲君簡直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胤礽不但精力沒有放到國事上,反而自降身份與八爺黨爭鬥。胤礽沒有一國儲君的擔當,在戶部虧空的問題上不但沒有制止其他官員的行為唯恐自己吃虧也借了50萬兩。最後在康熙追比國庫欠款時,胤礽為了彌補國庫欠款更是使出賣官鬻爵和類似刑部宰白鵝的手段斂財。而負責審理此案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個省油燈,為了拉太子下馬甚至假借康熙的名義誘供肖國興。雖然一時矇蔽了康熙,但是最終被圖裡琛發現並告知皇帝。這樣康熙幾乎心力交瘁,打算通過象徵太子的玉如意在木蘭圍獵中探探諸位阿哥的心思。


熱河狩獵用象徵太子之位的玉如意作為賞物的背景:

在熱河狩獵之前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江南賑災籌款和追比國庫虧空;另外一件就是張五哥頂替任季安的刑部宰白鵝事件。對於四阿哥胤禛來說在第一件事上收益良多,不但完美了的完成了江南籌款賑災的的差事而且勇挑重擔結下了追比國庫欠款的苦差。雖然沒有盡全功,但是依然讓康熙返現了他為國為君分憂的赤子之心。

在這件事上掌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和監國太子胤礽都是輸家,只有四阿哥胤禛收穫頗豐。所以八阿哥胤禩也看在眼中,所以當刑部宰白鵝案件發生後八阿哥就知道太子被廢就在眼前了。所以胤禩連夜拜訪有佟半朝支撐的上書房大臣佟國維,並和盤托出。其實老奸巨猾的佟國維早就打算在太子被廢成為定局的情況系,押注八阿哥胤禩。所以他建議八阿哥接下整頓刑部的差事,一來向康熙展示用於分擔國事;二來就是把太子胤礽拖下水。

四阿哥胤禛立功後意氣風發,也打算再接再厲接手整頓刑部事務。但是經過鄔思道的一番分析,才知道事件的嚴重性。最終胤禛口頭上請旨引誘八阿哥胤禩入局,然後下狠手把自己弄成傷寒躲避差事。最終八阿哥胤嗣果然借用康熙的名義誘供肖國興挖出了幕後主使太子胤礽。胤禩因公被冊封為廉郡王,並接替太子承擔代替康熙賜宴蒙古王公的重擔。


可以說老八是志得意滿,但是很快誘供肖國興的消息就被圖裡琛帶到了康熙面前。這讓非常看重仁孝的康熙勃然大怒,但是也無可奈何。但是傳統的熱河狩獵必須要進行,所以康熙打算拿蒙古王公進獻給太子的玉如意來探探諸位阿哥們的心思。


在象徵太子之位的玉如意下阿哥們精彩眾生相

當康熙宣佈拿明黃如意做圍獵的賞物時,四阿哥胤禛就提出了不同意見。此時蒙古王公表現出的是奇怪,而太子胤礽則心知肚明太子之位要飛走了所以表現的也比較淡定。而四阿哥胤禛以身體虛弱為名沒有參與狩獵,其餘阿哥紛紛被明黃如意刺激的心潮澎湃。

即使到了狩獵現場八阿哥還沒有發覺自己誘供肖國興的事情已經暴露,在狩獵的過程中依然扮演 著慈悲阿哥的“人設”。所以逮住的獵物都是活物,總共11只。而十三阿哥胤祥得到的獵物最多,是13只。當康熙問起賞物改給誰時,自以為猜透局勢的蒙古王公自作聰明的說該給八阿哥胤禩。在他們看來八阿哥承擔了代皇帝賜宴的重任自然可能是新太子的人選,所以以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理由來提前燒冷灶。

其實早就知道老八假仁假義內情的康熙,對於蒙古王公的態度更生氣。清代皇子私自結交朝廷官員都是大忌,更何況勾結兵馬在手的蒙古王公。如果在這個當口上小弘曆沒有參與進來的話,康熙最終的賞賜很有可能是獵物最多的老十三。因為這就是比賽規則,誰的獵物多就該給誰。另外康熙也知道老十三行俠仗義,不會因這個上午就萌生奪嫡的野心。這點從以後劇情中太子被廢時胤祥的表現就可以看得出來,康熙的識人之明還是有一套的。


小結:

康熙的熱河狩獵的懸賞不過是一次摟草打兔子的人心試探之旅,諸位皇子的反應在狩獵之前康熙早就瞭然於胸。康熙也早就做了推演後的各種結果,所以賞物給誰也早就安排好了。只不過出現了小弘曆這個變數,賞賜給他更恰當也更自然。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