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出口農產品海上漂流14天?你的餐桌和胃,感受到農業的危機了嗎?

出口農產品海上漂流14天?你的餐桌和胃,感受到農業的危機了嗎?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疫情下,農旅企業如何“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本次的分享分為三個章節,第一部分從大的方面梳理一下疫情對農業產業的影響;第二部分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上看,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農旅企業如何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第三部分是根據疫情期間的生產和生活以及農業農村部(廳)2020年的工作重點,我們推測疫情後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創新形態、創新業態、創新機制有哪些。


出口農產品海上漂流14天?你的餐桌和胃,感受到農業的危機了嗎?


1


首先,我們先從大的方面梳理一下疫情對農業產業的影響。為了控制疫情傳播,全國不少農村採取了控制車輛、人員的流動以及延遲企業開工的做法,這樣嚴重影響了春耕和農村的物流。按照當前形勢,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各地對交通的管制都難以放鬆,務必對農業產業發展造成全方位多維度的影響。

1.疫情對農業的影響


(1)主要是流通環節,對產業鏈的影響比較大,給農產品的運銷帶來巨大挑戰,體現在農產品的滯銷、菜籃子的供應、春耕的安排上。對於農旅融合企業而言,現在不允許大規模集聚,導致農旅融合園區和民宿企業此刻按下了暫停鍵。


(2)由於飼養企業年前的飼料儲備不足,加上飼料廠延緩復工等防疫措施,導致養殖場和養殖戶的畜禽無飼料可用,養殖生產活動難以正常開展。最近和一些做雞養殖的創業者聊天,得知他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是缺乏飼料供應,二是產出的雞蛋賣不出去,價格不但沒有升起來反而還下降了。另外,特種養殖企業也異常“尷尬”。


(3)最後是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隨著疫情的發展,導致其他國家採取非關稅貿易壁壘的方式對中國進出口貿易設限。我在上週給農產品出口貿易企業做分享的時候得知,已經有部分國家要求我們的貨櫃要在海上漂14天后才能進港。這樣一來勢必會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特別是優勢農產品出口產生很大影響。

2.我們分別從近期和遠期探討一下疫情影響的應對之策


(1)從近期來看,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強化流通管理,打通產業鏈,實現供需對接,協調辦理交通通行證,解決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建立防疫時期的應時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解決滯銷問題。


另外,對新型職業農民和返鄉創業人員要減少面對面的培訓,從線下培訓轉為線上培訓,藉助網絡授課平臺(釘釘、企業微信等直播)、微信群等方式,實行線上輔導。各個地市州也開始採用線上巡診的方式為創業者問診把脈。


(2)從遠期來看,鄉村振興規劃先行。首先要規劃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強化農產品生產保障能力;其次是規劃“生產—採收—保鮮貯藏—物流—分銷”等農業供應鏈體系的建設。這種規劃要從省情、縣域、鎮區的角度來全面統籌,加強信息溝通,積極協調產區和銷區,構建穩定的對接關係,以減少農業的風險,提升保障能力。


2

第二大點,我們從諸多農業行業裡選擇一種業態(農旅融合)來梳理一下,“疫情下,農旅企業如何做到‘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既是挑戰,同時也是經驗總結、轉型發展的契機與機遇。所以從事多年農旅規劃經驗的我們建議您,在這段所謂的空檔時期,正好給園區做一個全面體檢,這樣才能活得下去、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1.活下去——降低風險度危機


(1)堅守底線,防控優先

嚴格控制人數,防止二次汙染;園區公共區域實現定期消毒;出入口實施體溫監控;設立緊急隔離區。


(2)控制成本,分擔風險

重構自身的成本能力,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利用數字智能手段降低人力和運營成本;聯合實力雄厚的企業共擔風險。


(3)做好準備,爭取補貼

提前做好各類資料準備,政策一出,即可第一批響應政府政策。有政策,快申請;無政策,以聯合體或者協會的名義申請政策。

2.活得好——規劃設計促升級


(1)優化佈局

修正規劃設計(主題定位、功能分區、總體規劃節點規劃、農旅產業體系、融合發展、投資預算等)、優化商業模式(價值主張、核心價值、細分客戶、運營模式、盈利模式等)。


(2)升級產品

對園區產品、景觀、購物、娛樂、設施等進行系統化的包裝及升級,打造景區的核心品牌。


(3)創意營銷

安排茬口迎接五一,做到先自己“優”再“惠”及他人;利用自媒體矩陣,如抖音等平臺,做網紅化宣傳;做好“報答式”情感營銷,針對顧大局防擴散的戰“疫”人員的“山河無恙、感恩有您”的情感營銷,制定免費條件和細則。

3.活得久——線上線下重學習


自我培訓(平時沒有時間看的書現在撿起來吧,比如《鄉土中國》《鄉村建設理論》等)、業務技能培訓

(疫情後的業務技能提前備戰)等,全面提升園區員工綜合能力及素質。


3


第三大點,也是最後一點,是根據疫情期間的生產和生活以及農業農村部(廳)2020年的工作重點,我們推測疫情後,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創新形態、創新業態、創新機制有哪些。

1.創新的形態


這一點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比如袋裝的蜂蜜就是創新的外觀形態,由玻璃瓶裝創新到像速溶咖啡一樣的袋裝,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解決舀蜂蜜沾到手上、清洗勺子、不知道喝多少合適、不易隨身攜帶的難題。


再比如利用四荒地建設的雞別墅,由封閉的養殖環境創新到開放式的環境,由工業用地創新到四荒用地,由雞舍創新升級到別墅,等等。還比如,對產品的包裝、

園區的風貌等的創新。

2.創新的業態


比如根據20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可以發現圍繞鄉村振興的“國家數字鄉村”戰略,我們可以做相關的“數字農業”,最終實現可以用數字來描述的農產品。


再比如創意的社群營銷,這次疫情重塑和檢驗了“5G+社群營銷”的威力,小區的物業和業委會承擔起了社區團長的職責。再比如各種創意景觀、農業技術、餐飲、住宿等,都會異軍突起。

3.創新的機制


(1)創新利用同一業態的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專業化分工組建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產業、要素、利益的鏈接,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均衡發展。


(2)在同一區域範圍內時,我們就可以創新利用“企業+集體經濟組織”的機制模式,因為這一模式可以破解中國傳統熟人治理結構的難題,破解傳統農戶粗放式種植的難題,破解傳統農戶分散式銷售的難題,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好的,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最後祝各位“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期望“只待寒風過,與您赴山河”。謝謝大家。




2月4日橄欖林推出了“抗擊疫情,成都就業在行動”系列幫扶計劃,此計劃是成都首個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專家智庫聯合發聲,並積極行動的平臺。就疫情下解決就業創業難題的排序方式,平臺推出內容和方式始終圍繞:從管理、政策、資金角度,解讀企業員工如何在此期間降本創新的線上內容,同時結合主題分享、專項輔導、政策資源鏈接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