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饭圈文化并非主流文化,各位不懂也罢

饭圈到底是什么?可能是00后、10后越来越大了,掀起一波新的网络潮流,又一批上一代的冲浪人被甩出来,饭圈文化盛行的今天,每天都有关于饭圈现象的论题。看来看去,仍然不知道啥是个“饭圈”

“饭圈”是新一批网民的特定产物,也是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是这一代年轻人集体认同的一个词汇。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游戏圈”、“古风圈”等。今天就主要说说以“娱乐圈”为主的“饭圈”。

饭圈文化并非主流文化,各位不懂也罢


1、饭圈的几个特点

“饭”就是英语fan的英译,就跟前几代网络用语中的“粉丝”同源,都是指某些事物的爱好者。“饭圈”更像是一个团体,粉丝圈儿。他们可能有相似的兴趣爱好,或者有大家一起喜欢的明星,在这个圈子里,他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同伴,相互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

不知道大一些的朋友们是否记得,“粉丝”这个词汇是什么时候出来的?还记得《超级女声》时代,“粉丝”就逐渐变成了替代了“追星者”变成了新鲜词汇。而今天,粉丝再度扩张,变成了代表粉丝团体的“饭圈”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明星的生存方式,拍戏已经不是明星的主要活动,网络互动、直播等直接地与粉丝接触也变成了主要通道。所以粉丝团体在网络上聚集,形成一个大“饭圈”。还形成了自己“饭圈”独特的语言习惯,就是“饭圈”用语。

饭圈文化并非主流文化,各位不懂也罢


最近搞火了的肖战事件,让很多不了解肖战爆火的人有重新燃起好奇心。这就要从这个饭圈文化开始谈起。但是因为并非所有的青少年都追星,所以“饭圈文化”并不是主流文化,可以说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一种。

很多人对追星、粉丝、“饭圈”有一些误解,认为追星就是脑残,粉丝就是脑残的人。这一方面来源于缺少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少极端粉丝造成名誉损坏。不过大部分人对追星都抱有理性的态度,粉丝也不是“乌合之众”。“饭圈”把无秩序的追星,演变成了一种“组织”。粉丝与明星互动增长。

饭圈文化并非主流文化,各位不懂也罢


2、粉丝个体的特点

俗话说“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粉丝们讲究个“入坑”和“出坑”。入坑的粉丝开始购买偶像周边商品,最后融入饭圈变成“死忠”。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18年范丞丞在微博发布付费照片,需要支付60元,当天晚上就有8万人观看,一下子就赚了480万元。即使看一张照片需要60元,粉丝也愿意去认领自己的爱豆。

并不是所有粉丝都能加入饭圈,其中还有一个审核者,就像直播间里的房管一样。这就需要一个“大粉”担任,或者“粉头”。他们可以被绝大多数粉丝共同认可。这种会员制的入粉方式,也是现在网络的产物。

饭圈文化并非主流文化,各位不懂也罢


有的人追星练就了“一身本领”,有的人追星变得“山穷水尽”,还有的人变成了“骂街泼妇”。其中“骂街的泼妇”比较有趣,这一类型对偶像的影响比较大,也对饭圈影响比较大,属于带节奏的人。也是被称为“战斗粉”。他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战斗,有理的时候讲理,没理的时候强词夺理。为了自己偶像,不惜拼尽全力。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自己运营模式,就像一个有秩序的公司,进行运营策划,圈粉对策研究。规则化、秩序化的运营,只不过现在很多的饭圈,不再讲究良心运营,而是唯利是图。这样的组织,跟传xiao有什么区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