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武器揭祕,為何老式機槍的散熱系統遠比新式機槍複雜?

早期幾乎全是水冷,後來向複雜的散熱片或者氣流散熱轉變,現在的機槍以氣冷為主,但是散熱片面積遠小於老式機槍。即使考慮到現在通用機槍的威力比重機槍低,散熱面積仍然偏小。

武器揭秘,為何老式機槍的散熱系統遠比新式機槍複雜?

武器揭秘,為何老式機槍的散熱系統遠比新式機槍複雜?原因很簡單,因為戰場上的步兵手裡的主角變了。機槍誕生初期,步兵中可靠的重火力輸出與支援武器僅有陣地後面的火炮和陣地中的機槍,地雷僅能用於防禦,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受限於人力實在有限,拉栓的步槍火力更是有限。要是有的話也不會有機槍的發明了。因此才會需要機槍長時間持續射擊,也才會在一戰戰場出現重機槍的遠距離覆蓋性射擊的應用,必須水冷或者大面積散熱片才能讓機槍成為火力支柱。

而現代步兵手中的輸出支援火力有多少?刨除手裡的自動步槍和手雷,僅僅步兵自身可以使用的有大口徑反器材步槍(或者狙擊槍),榴彈發射器,迫擊炮,通用機槍,火焰噴射器(基本淘汰),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單兵反坦克導彈或者雲爆彈,甚至直接操控無人機的導彈。

同時在戰鬥中直接可以得到坦克、步兵戰車的強大火力支持。不在一線步兵手中的後方的重炮,火箭炮,戰術導彈;空中的戰機、武裝直升機和空中炮艇。這些火力輸出和支援武器,比機槍能提供的火力輸出高了多少倍?

武器揭秘,為何老式機槍的散熱系統遠比新式機槍複雜?

可以想象一下,在現代戰爭中如果還像一戰一樣,用機槍持續不斷的火力輸出,唯一的結局只能是瞬間被炸掉。中東戰場上很多民兵用生命實踐過了!不需要長時間持續的火力輸出,自然完全不需要複雜沉重的散熱裝置。

因此,對於技術越先進的軍隊而言,手中的步槍和機槍越不重要,才會出現無論步槍還是機槍,口徑越來越小,槍械和彈藥越來越輕,而單兵負重卻越來越重甚至出現機械外骨骼和仿生機械的現象。步兵都已經不是戰爭的主角了,更何況他們手中的機槍

確實槍管的鋼材進步了,確實鋼材的進步可以使得槍管在高熱情況下的磨損變形變的更不宜損耗,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即便再好的鋼材,熱脹冷縮絕對消除不了,在高熱的情況下彈道會有很大的變化,因此使用備用槍管是最好的選擇,但即使是這樣,對於機槍的使用仍然禁止持續射擊。

武器揭秘,為何老式機槍的散熱系統遠比新式機槍複雜?

儘管一戰二戰只差20多年,但畢竟時代變了。另外對於防空武器,防空炮不是突突突,而是統一協調指揮,按照參數進行間歇性密集射擊的,不是打槍戰遊戲。而需要不斷突突突相對較小口徑的防空機槍,一方面加厚槍管,另一方面就是水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