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武器揭秘,为何老式机枪的散热系统远比新式机枪复杂?

早期几乎全是水冷,后来向复杂的散热片或者气流散热转变,现在的机枪以气冷为主,但是散热片面积远小于老式机枪。即使考虑到现在通用机枪的威力比重机枪低,散热面积仍然偏小。

武器揭秘,为何老式机枪的散热系统远比新式机枪复杂?

武器揭秘,为何老式机枪的散热系统远比新式机枪复杂?原因很简单,因为战场上的步兵手里的主角变了。机枪诞生初期,步兵中可靠的重火力输出与支援武器仅有阵地后面的火炮和阵地中的机枪,地雷仅能用于防御,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受限于人力实在有限,拉栓的步枪火力更是有限。要是有的话也不会有机枪的发明了。因此才会需要机枪长时间持续射击,也才会在一战战场出现重机枪的远距离覆盖性射击的应用,必须水冷或者大面积散热片才能让机枪成为火力支柱。

而现代步兵手中的输出支援火力有多少?刨除手里的自动步枪和手雷,仅仅步兵自身可以使用的有大口径反器材步枪(或者狙击枪),榴弹发射器,迫击炮,通用机枪,火焰喷射器(基本淘汰),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单兵反坦克导弹或者云爆弹,甚至直接操控无人机的导弹。

同时在战斗中直接可以得到坦克、步兵战车的强大火力支持。不在一线步兵手中的后方的重炮,火箭炮,战术导弹;空中的战机、武装直升机和空中炮艇。这些火力输出和支援武器,比机枪能提供的火力输出高了多少倍?

武器揭秘,为何老式机枪的散热系统远比新式机枪复杂?

可以想象一下,在现代战争中如果还像一战一样,用机枪持续不断的火力输出,唯一的结局只能是瞬间被炸掉。中东战场上很多民兵用生命实践过了!不需要长时间持续的火力输出,自然完全不需要复杂沉重的散热装置。

因此,对于技术越先进的军队而言,手中的步枪和机枪越不重要,才会出现无论步枪还是机枪,口径越来越小,枪械和弹药越来越轻,而单兵负重却越来越重甚至出现机械外骨骼和仿生机械的现象。步兵都已经不是战争的主角了,更何况他们手中的机枪

确实枪管的钢材进步了,确实钢材的进步可以使得枪管在高热情况下的磨损变形变的更不宜损耗,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即便再好的钢材,热胀冷缩绝对消除不了,在高热的情况下弹道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使用备用枪管是最好的选择,但即使是这样,对于机枪的使用仍然禁止持续射击。

武器揭秘,为何老式机枪的散热系统远比新式机枪复杂?

尽管一战二战只差20多年,但毕竟时代变了。另外对于防空武器,防空炮不是突突突,而是统一协调指挥,按照参数进行间歇性密集射击的,不是打枪战游戏。而需要不断突突突相对较小口径的防空机枪,一方面加厚枪管,另一方面就是水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