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今年我國生豬養殖到底“虧”在哪裡?全產業or育肥端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生豬養殖效益經歷了從微利到深虧再到小虧的跌宕行情。根據JCI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今,國內商品豬的養殖效益水平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虧損,而仔豬和母豬市場雖然持續低迷,但未出現明顯的虧損,淘汰母豬也多以超齡居多。同時,從不同養殖企業的規模來看,規模化企業的總體成本相對於以外購仔豬或中小養殖戶而言,單位生豬養殖的效益虧損幅度相對較小,但由於其出欄量較大,因此虧損幅度較大。

1、生豬養殖效益並非“一虧到底”,育肥是“重災區”

根據JCI瞭解,儘管今年以來我國生豬養殖效益已經出現大面積的虧損,農業部監測的數據中,有約90%的養殖場已經出現虧損的狀態。如圖:

今年我国生猪养殖到底“亏”在哪里?全产业or育肥端

不過,從全產業鏈來看,當前仔豬和二元母豬還未出現虧損,僅育肥階段/商品豬養殖處於效益虧損狀態中。如圖:

今年我国生猪养殖到底“亏”在哪里?全产业or育肥端

業內人士表示,仔豬銷售出現虧損,青年母豬出現大面積淘汰,這才是豬市見底的信號。目前,雖然母豬淘汰率微微有所提高,但還在正常範圍,但是單頭母豬的產量提高了,也就是說總的存欄量沒有減少,所以還有下行的空間。

2、養殖環節虧損嚴重,白條肉批發商“走量增效”

相對於商品豬養殖環節的效益虧損,今年以來豬價的持續下跌卻帶動了白條肉的銷量。根據央視財經報道的調查顯示,2018年4月北京新發地的白條肉批發量同比增長15%,加之白條肉價格下降,批發商們不僅銷量上升,利潤水平也沒有明顯減少。

業內人士表示,連續34個月的盈利(尤其是2016年生豬養殖效益一度超過千元/頭,全年平均養殖效益也達到了700元/頭),大量的社會資金流入生豬養殖業:規模企業不斷擴張,中小養殖戶擴欄+二次育肥導致出欄生豬體重直線上升,豬肉供應呈現出明顯的寬鬆趨勢,而社會人口老齡化、肉品消費多樣化制約豬肉消費量增長,導致上游生豬養殖業一片頹色。JCI認為,規模企業擴張所帶來的市場風險我們早已在17年就已經提示,但這種資本擴張的慣性作用過十分巨大,這也決定了今明兩年我國生豬養殖業趨勢不容樂觀,在這種下行週期中,養殖戶還應吸取教訓,及早購買保險,莫讓三年的盈利毀於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