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現在的疫情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一段重大歷史事件,該如何評價呢?

徐大聊史


毫無疑問,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在影響世界經濟。中國作為全球化的一份子,怎麼可能獨善其身。

經濟學家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從先前預估的3%下滑至2.4%,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

可以看到這兩天各國針對經濟變化公佈的應對措施:德國、俄羅斯等領導人都在表態,如果疫情引爆全球經濟危機,國家有能力應對,並將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計劃。這些新聞傳遞的信息再明顯不過了:各國都在預判全球的經濟衰退的到來。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上一場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雖然有著各種複雜的細節,但最終的原因卻十分明顯和簡單:美國和歐洲都出現了龐大的房地產和債務泡沫,泡沫破滅後,拖垮了世界經濟。

當時,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使得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

但今天不同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逆流而動。

現在,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遠遠大於2003年遭受SARS疫情時期(那時我國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僅有4.3%,而今天則已高達16%)。

所以說,新冠病毒疫情是否會導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或者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崩盤,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中國戰勝疫情的速度能有多快。

第二,其它國家受疫情的影響會有多嚴重,以及這些國家如何應對。

在今天全球化的進程中,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對我們國家來說,最好的結果或許是自力更生,還談不上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