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刘慈欣的小说《时间移民》,讲述迫于环境和人口的压力,政府决定进行时间移民,中间发现环境不适合继续时间移民。现实人类历经战争,生态环境彻底恶化。然后进入梦幻时代,一切都是美的,知识植入大脑已经实现,人类永生,最后进入了无形时代,分为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有形世界里的人可能就是一架飞机,无形世界就是一台超级电脑,每个人是内存的一个软件,在这里你可以创造帝国,可以经历一千次各不相同的浪漫史,电脑中的一秒钟有外面几个世纪长。唯一的限制就是想象力,想象就是现实。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时间移民的使者说,移民时间定在一万一千年后,移民解冻成功后发现,地球一片荒芜,没有任何人类存在的痕迹。硅基生命取代碳基生命,硅基生命自绝于世界,哈哈哈,大刘真是脑洞大开,干细胞技术理论上可以使人得到永生的可能,成为《未来简史》中所说的神人,现代的医疗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也许多年后就达到某种质变,但一定不是大刘笔下的世界,刘慈欣的小说依旧是那么冷,冷静甚至冷酷。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他不像很多文学作品那样去刻画人,说善恶和美丑。在他的文字里,世界不因为高官弄权变得更差,也不因为“镜像”那完美的上帝视角全球监控出现而变得更好,该发生的终要发生,镜像迟早出现,人的文明终走向灭亡。刘慈欣关心的,只是将世界放到更大尺度上的逻辑实验。如果地球只是更大星体的一个内核世界呢?如果用冬眠实现时间跃迁,地球会是怎样的呢?如果从奇点出发,不同的宇宙常量会有什么样的世界出现呢?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基于当下的物理知识,尤其是量子物理对概率和多宇宙概念的引入,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其实越发难以理解。谁又能说这些想象实验就不是真实呢,这或许就是刘慈欣的魅力。银河帝国以时间跨度演绎了心理史学的行为论;太空漫游像是关于空间的想象漫游,刘慈欣则全无他们的人文情怀或浪漫主义,他仍像工程师一样按逻辑编写一个又一个程序。这些程序中最庞大的就是后来的三体。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想象力是上天赐给一个作家的财富,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一个好的作家必然拥有令人称羡的想象力。但是创作的技能确实后天可以学习的,也是将作品提升一个档次的必然要求。从《三体》到《时间移民》,情节的设置总是充满了意外和玄妙,但经常会有僵硬的不适感。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人物言语和人物背景设置的不相符合。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很多作品主要是依靠书中人物的口头讲述来发展情节的,但是他们所说的内容通常与他们身份的设置非常不相符。之所以读者读了之后还能忍受这种不相符并且还觉得过瘾,可能是因为故事的背景通常是宏大的宇宙,距离我们过于遥远,因此读者能够宽容或忽略这样的偏差,但是对于作者自己来说,这样的情况一定是不能容忍的。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例如在《山》中,一个登山者可以随时变身科学家,说着一套套深奥的科学原理;在《欢乐颂》中,所有的国家元首居然时而变成艺术家,时而变成科学家,时而变成哲学家,他们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理解各种深层的物理奥秘,可以听懂并记住并且理解美妙的音符,令人感到极为不真实。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曾经听人说过,如果看恐怖片的时候关掉音乐,这就像在看一个笑话。那么,如果在看这部书其中某些篇章的时候,只是看到他们的对话,那也会常常引人发笑。顺便说一句,如果作品要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这种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想想《红楼梦》中各种人物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言语从从不脱离这个人的设置。

《时间移民》:刘慈欣,只是宇宙尘埃,我们何必将自己看得那么重

当然,瑕不掩瑜,刘慈欣的文笔是犀利的。他笔下的未来世界并不恐怖也不会让人逃避,相反,总是描绘成人们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一般的美好。然而,仔细读过便会发现,这样的世界往往不属于我们,不属于人类,而属于另外更加透明、纯粹或者更懂得自然的生物体。在读微世界的故事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物竞天择,或许未来人类会越来越小以适应自然的选择。我们无法判断宏世界和微世界到底哪个更优,但至少,我在书中读到了微世界的乐观和无忧无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